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4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板块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三维坐标时空清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三面解读特征明政治层面 经济层面 方化层面 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在此基础上,宋代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思想上,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

2、印刷术等的发明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第5讲 唐宋时期的政治知识点一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一)三省六部制与君主专制的加强 隋朝唐朝作用隋文帝即位后,建立起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官制体系。门下、内史两省是中央的决策机关,国家事权集中于此。尚书省以尚书令为长官,是政务的执行机关,其下设六部。三省长官并为宰相唐袭隋制,又有所变革。三省职事也基本延

3、续隋制,中书取旨决策,门下,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共同负责中枢政务的制度日臻完备。尚书省分为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又有九寺五监,分掌皇室和朝廷的一部分事务,成为中央政府的办事机构(1)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2)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削弱了_(3)影响深远,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三省六部审议封驳中央集权相权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二)地方割据与

4、中央集权的削弱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选官制度 1.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 藩镇割据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隋唐时期用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商品货币科举制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

5、达标检测 2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 原因演变形式评价南北朝选举制度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奠定了基础。九品中正制度衰微。士族地主的腐朽。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身贫寒低微的庶族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权利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唐承隋制,使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分科取士积极:科举制满足了中央集权政治的要求:首先,科举制打破了以往垄断选官的局面,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从而稳固了政权的统一。其次,科举制

6、度以才取士,能够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加入政权。再次,科举考试有固定的考试内容,促使士子必须娴习辞赋,熟谙儒家经典,无形中加强了的统一局限:科举考试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世家大族思想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知识点二 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设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中书门下枢密使财权(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措施 削夺地方权力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7、为纲领,统治者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统统收归中央,又派任知州,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彻底扭转了中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膨胀而造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军权文臣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分权制衡”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中央官制方面,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从而将相权一分为三。地方官制方面,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点常平司和安抚使司,分掌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权,互不统属,彼此监督。各州设知州,统领一州军、民之政,另设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并对知州进行监督枢密院确立了三衙一枢密院新体制。枢密院总理兵

8、政,握有调兵之权。三衙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等日常事务,有“握兵之重”。两个机构互相制衡,形成了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的格局,实现了握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分离,在体制上彻底消除了将帅专兵、发动兵变的可能性握兵权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2评价 积极弊端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了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方权力太弱,在反侵略战争中无力抵抗;对军队防范过甚,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居于弱势;官僚机构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不当,造成

9、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三)科举制的完善 1表现 科目体制北宋前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内容基本沿袭唐制,重进士轻经生,进士重诗赋,诸科重帖经、墨义。北宋中期及其后的科举改革,则力求以代替记诵,重议论先于声律。有助于考查士子对于历代兴衰及当代时事的把握,这对于选拔经世治世人才是有意义的宋代贡举确立了解试、省试、三级考试制,确定了宋朝科举制度的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地方官主持考试)省试(尚书省礼部主持考试)殿试(皇帝主持考试)。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10、义理殿试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2评价 积极性局限它注重维护考试的公开、公平性,向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开放,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就其进步意义来说,科举网罗了大批英才,奠定了宋代的基础;它刺激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科举取士名额不断扩大,致使官僚集团急速膨胀,形成冗官问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官政治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一、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1.贞观之治(1)政治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11、完善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2)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3)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武力讨伐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册封首领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裔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作用:使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

12、检测 3.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积极友好的中外交往态度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京都长安成为世界性大都会宽容的宗教政策重视传播唐文化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被译为汉文,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召见朝鲜、日本僧人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2)作用: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推动日本“大化革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1.背景二、王安石变法(选修1)(

13、1)必要性: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经济:由于冗官、冗兵、冗费,造成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军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2)可能性: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3.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4.评价积贫局面的改

14、变积弱局面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主题一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唐宋中央官制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料一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探究 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

15、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提示 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探究 据史料一、二,说明应如何评价唐朝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运行程序。提示 评价:积极性: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消极性: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结 束 备

16、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论形成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结 束 备 考 学 什

17、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一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探究 据史料一和史料二分析君权和相权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相权不断被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

18、标检测 史料三(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元)脱脱等宋史探究 有人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提示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宋代通过增设官职、分化事权的方式削弱相权,特别是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财权分割,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论形成 唐朝和宋朝加强君权的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一

19、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2)不同点:三省设置:唐朝加强三省的职能;宋朝三省有名无实,相权被进一步分割,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最高行政机构设置: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主题二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史料一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

20、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元脱脱等宋史探究 史料中反映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反映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提示 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宋代通过地方分权来强化中央集权。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料二 宋代则实行募兵制,将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藩兵四种。其中禁军是属于天子的

21、军队,是国家的主力军,人数最多。因宋之统治者惧内患多于外忧,故采取“守内虚外”的军事部署措施和将相与兵分离的方法即“更戍法”,禁军驻地时常更换,而将领却不随之变动。探究 据史料二分析宋朝实施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实行兵将分离避免了将领专权,从而削弱了地方的军事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论形成 汉朝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削弱、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来削弱相权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来削弱相权汉武帝主要是

22、削弱王国势力,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宋太祖则将地方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主题三 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与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选官制度的发展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二(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23、!隋唐五代史论集史料三(唐代)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探究 根据史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提示 从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注重门第和家世)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宋元明清沿用)。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料四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

24、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探究 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提示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史论形成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原则选官基础主要启示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5、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结 束 备 考 学

26、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 主干知识迁移考 1(2017黄石调研)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解析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2(2017大庆一模)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

27、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解析:宋朝重文轻武,故A项错误;宋朝科举制扩大取士人数,成为宋朝文官政治建立的重要前提,故B项正确;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与文官政治的建立无关,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官僚体制成熟于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 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视角二 主流价值观引领考3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唐太宗思虑科举制()A缺乏有效监督机制B忽视对品行的考察C未能提高行政效

28、率D考试内容脱离实际解析:唐太宗认为科举制选拔人才主要是按照文字功夫(言辞刀笔)为标准,而不了解被选拔的人的品行(不悉其行),以后这种品行有缺陷的人在职务上犯了过错,即使受到处罚,也不能改变老百姓受到祸害的事实,可见唐太宗顾虑的是科举制下官员品行考察的漏洞,故B项正确。答案:B 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4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

29、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解析:魏征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反映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议,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与中书省的相互制衡,故A项正确;门下省的设立有利于君主集权,与皇帝昏庸无关,故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不具有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职能,故C项错误;分割相权,最终达到君主集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A 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解析:从“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可知政事堂是决策机构,故C项正确。答案:C

30、 视角三 社会热点隐性考5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结 束 备 考 学 什 么 唐宋时期的政治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6(2017晋冀豫联考)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解析:“必集百官议之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表明这一管理是为了集思广益,防止决策失误,故D项正确。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