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学法素养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结合课本第一子目第一段和政治、经济的相关内容,理清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历史纵横),分析明清之际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时代背景和明清之际思想的局限,认识进步思想为何没有发展成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经济:江南一带的_已
2、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_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为_。市民工商业者道学家异端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时期的要求。3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_,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_”。圣人人伦物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代表思想主张影响 黄宗羲(1)揭露_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_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君主专制天下代表思想主张
3、影响 顾炎武(1)形成_的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_(2)后人概括他的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代表思想主张影响 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2)物质发展变化有_可循(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4)静止是相对的,_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规律运动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1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
4、,“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特别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精要点拨】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战斗精神。但其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图解历史】李贽的思想【精要点拨】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的本质李贽的反正统意识,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
5、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这些思想的本质都是反对君主专制。网络小结知识术语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4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明朝思想家李贽的
6、主张史料一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李贽焚书史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李贽续焚书【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李贽提出了对“理”的新认识。说明李贽认为“人伦物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2)史料二是李贽对儒学的新认识。说明李贽认为儒家思想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提示 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
7、物质的追求欲望增强。(2)史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问题: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论从史出】李贽思想进步性的表现及评价(1)进步性的表现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否定程朱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发展的眼光。敢于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评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道德;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
8、要求,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某些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史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史料二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三 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主要反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说明
9、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否定。(2)史料二主要反映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说明顾炎武主张分权政治。反对专制统治,体现出顾炎武对集权持反对的态度。(3)史料三属于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表明王夫之对原有政治制度的否定。【史料运用】(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提示 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其理由是什么?提示 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3)史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论从史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
10、统、反教条。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认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反封建专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限制皇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5)提倡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一、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11、,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思想解放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思想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总之,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点演练】1(2019九江高二联考)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
12、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解析:选 B。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唐甄和王夫之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两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故选 B 项。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1批判、继承(1)黄宗羲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2)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
13、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3)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2发展(1)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2)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点演练】2(2019唐山高二期中)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底否定儒学B对孔孟个人和理学的否定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建立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解析:选 C。据所学可知,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批判儒学主要是为了摆脱理学僵化模式,并不是否定儒学,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当时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故选 C 项。1(2019沙市高二月考)
14、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具有唯物主义思想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解析:选 C。解读题干材料,意思是: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李贽观点的实质是主张不要盲目地迷信孔子,故选 C 项。2(2019合肥高二期中)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解
15、析:选 B。据题干可知,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选 B 项。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而李贽批判理学,A 项错误;李贽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但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关,C 项错误;抨击了道学的虚伪,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符,D 项错误。3(2019邢台高二月考)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据此可知,黄宗羲()A其思想超出传
16、统儒学范畴 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解析:选 C。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黄宗羲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说明其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选 C 项。4(2019晋中高二期末)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解析:选 D。解读题干材料的意思:人性、命运、天命等等,是圣人很少谈论的,
17、却是当今君子们整天挂在口上的。出去做官、与人相处、离去与留下、辞职与接受俸禄、收取与给予等行事做人的道理,是孔子、孟子常常用来教导人的,然而当今君子们却很少讲到。这表明顾炎武的主张是注重实学实用,反对空谈,故选 D 项。5(2019抚州高二月考)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解析:选 C。根据材料得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得出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
18、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选 C 项。6(2019永州高二期末)钱学森、袁隆平、南仁东(天眼设计者)、林鸣(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科技偶像。从他们身上反映出()A“先理后物,内心反省”的探究方法B“空谈心性,明心见性”的学术风格C“注重义理,西学东渐”的研学思想D“经世致用,实干兴邦”的务实作风解析:选 D。“先理后物,内心反省”是宋明理学的探究方法,排除 A 项;“空谈心性,明心见性”是陆王心学的学术风格,排除 B 项;“注重义理,西学东渐”反映的是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的研学思想,排除 C 项;钱学森、袁隆平、南仁东和林鸣体现了报效国家,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的当代科学家的
19、形象,故选 D 项。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 P17)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提示 李贽在信中讽刺、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反映了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官场污浊,道学家伪善的黑暗现象;也说明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日渐腐朽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社会现实。二、本课测评(教材 P1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提示 李贽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
20、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朝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三、学习延伸(教材 P19)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梁启超为什么会有同样的感受。提示 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都处在国家危亡之际,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救国救民的思想。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阐发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经世致用”的内涵: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史料:“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史料:“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3)主张“工商皆本”。(史料:“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