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015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诗歌形象就是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形象(意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歌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歌或杂诗中的景象)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作者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事物形象。作者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3景物形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2、“意象”。作者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歌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1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2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静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

3、落、萧条、荒凉、冷寂等。3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座建筑的一些砖石。考向一 人物形象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

4、(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类 型 举 例 傲视权贵的形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类 型 举 例 钟情田园的形象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

5、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贤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类 型 举 例 朋友离别的形象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6、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 报效国家的形象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 类 型 举 例 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四策略策略一 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如:江 汉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所用的物象、典故有:“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及典故“老马识途”。分析: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人物形象:本诗塑

8、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策略二 要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1抓住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或词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2抓住注解,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背景。对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如:诉 衷 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9、注。【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词写作的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分析:此时的词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能不感慨万千,怎能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提示作用,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策略三 抓住人物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要赏析人物形象,还必须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行动反映性格,分析人

10、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外貌、神态同样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赏析人物,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入手。鉴赏人物也不可放过分析心理描写,因为心理描写最直接地表现了人物个性。如: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有关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的词语有:“蓬头”“侧坐”“遥招手”“怕得鱼惊”。分析:“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遥招手”“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人物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机灵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策略四 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同一形象赋予的不同的感情同一时代的作者以及不同时代的作者,在诗歌创

11、作中塑造了同一形象,也会赋予诗歌形象不同的情感。如:卜算子 咏梅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饱受摧残和打击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词人形象。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人形象:这首词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借坚强不屈、斗志昂扬的梅花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顾身、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

12、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五方法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表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上。如崔颢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样,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2烘托。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

13、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3对比衬托。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败;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4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思远恨别之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5抒情方式。作者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

14、,或寓情于事,借以塑造人物形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即时小练1结合古代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类型,运用以上策略,试概括下面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出 塞马 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答:_全诗通过人物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解析: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将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

15、”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2概括下面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答:_刻画了冬至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解析: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夜深坐”“说”等动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进行分析。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步骤二 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步骤三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特别提醒:“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

16、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考题印证1(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_步骤一: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步骤二:“楚酒困

17、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2(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竹轩诗兴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18、。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位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步骤二、三: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诗题“竹轩诗兴”,点明地点和人物活动,表明此诗是一首写景诗,给人一种闲情雅致之感。其次把握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诗歌中关于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一些表现来进行概括和分析。开头两句通过对“柴门”“狭径”等生

19、活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优雅,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颔联写诗人观赏“梢影”细落院中,“叶声”轻轻飘来,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通过颈联,诗人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冬天,可以坐在这里吟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通观全诗,“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考向二 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0、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3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古代诗歌常见六种意象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类 别 常见意象 举 例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

21、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事物形象鉴赏三方法1读诗歌,确定意象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做题时,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

22、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要结合具体诗歌分析。(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即时小练结合古代诗歌中常见事物形象类型,联系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方法,试概括下面诗歌中所塑造的事物形象。1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刘孝绰咏素蝶诗

23、)答:_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着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时而出没于百花之中,时而穿行于密叶之间。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咏蝉)答:_蝉自持高洁、处境艰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答:_4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郭震莲花)答:_柳树风姿美好,春风力量神奇,透露出诗人对春的热爱之情。莲花含情脉脉、姿态轻盈,令人怜爱。5

24、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芍药)答:_6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答:_辛夷虽然平凡却美丽,不为外人欣赏,却生命力顽强。芍药外形雍容、气味狂香、色彩鲜艳,让人惊疑是否身处仙宫,表达了对芍药的赞叹。分析事物形象类思路:审清题意筛选描绘事物形象的有关词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 找意象。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步骤二 析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诗歌中描述意象的词语和诗句,分析意象被赋予的特定含义。步骤三 说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

25、意象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诗歌中某些独特的意象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考题印证1(2013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答

26、:_“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也可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采 桑 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 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西湖: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轩槛:长廊

27、的栏杆。芰:指菱。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月”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词人对景色的陶醉。考向三 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

28、,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之,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常见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

29、、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方法一 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30、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方法二 分析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即时小练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答:_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答:_清新明净绚丽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

31、阳送韦参军)答:_4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送人东归)答:_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答:_辽阔深远清冷孤寂缥缈哀婉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答:_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答:_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答:_雄阔悲壮苍凉孤寂闲适幽深美好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

32、露滴梧桐。(戴复古月夜舟中)答:_10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 秋怀)答:_萧索苍凉寥落悲凉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 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 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 表

33、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考题印证1(2015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 圆唐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

34、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_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通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2(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

35、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_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象。只需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雨后的意象即可。作者黄庭坚得知苏轼经过长期贬谪外放,重新回到京城任职,心情愉快,而当时正值春天,春雨飘然而下,洒在青草上,荡涤了一切尘土,作者心头的“尘土”也随之而去;笼罩“帝阙”的紫烟渐渐散去,象征着未来的政治清明,正可以有一番作为;雨后风和“日丽”;火红的花儿沾了雨水而更可爱;柳色葱翠可人。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是那么地美好,作者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