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0157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导学案设计课题体积单位的换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关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课前利用复习回顾体积单位并猜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探究、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2.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2、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自学、讨论、交流的机会,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汇报展示思维过程,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学生准备:小正方体木块、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填空。600平方分米()平方米3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74平方米()平方分米2.引导学生回忆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引导学生猜想: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4.交代新知,导入新课,板书

3、课题。1.独立填空,汇报结果。2.汇报:米3、分米3、厘米3。3.小组讨论、猜想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1000。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8厘米()米6米()分米5厘米2()分米212米2()分米238分米2()厘米2350分米2()米278分米2()厘米226米2()分米2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钟)(一)探究分米3和厘米3之间的进率。1.提出猜想。(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1)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猜想:1分米3与1000厘米3相比,哪个大?为什么?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出示体积为1分米3的盒子)

4、提出问题: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厘米3的正方体?(1)指导学生摆一摆。(学生摆小正方体)一排可以摆多少个?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盒子里可以摆多少层?(2)组织学生算一算。体积为1分米3的盒子里可以装多少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3)引导学生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3.组织学生交流结果,分组汇报。(二)独立探究米3与分米3间的进率。1.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米3和分米3间的进率是1000。2.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3.归纳总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一)1.(1)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分米3。(2)交流后汇报:棱长为

5、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厘米3。(3)说出自己的猜测:可能一样大。2.进行猜想,并说一说自己猜想的理由。猜想一:100个。猜想二:1000个。(1)小组合作操作后发现:一排可以摆10个,每层可以摆10排,盒子里可以摆10层。(2)根据1分米10厘米,1010101000,得出体积为1分米3的盒子里可以装100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3)分组讨论说明。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因为1分米31000厘米3,所以1升1000毫升。3.回顾操作过程,说说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1分米31000厘米31升1000毫升(二)1.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2.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

6、的体积是1米3,而1米10分米,1010101000(分米3),所以1米31000分米3。3.明确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填一填。(1)5800厘米3()分米3750分米3()米30.563分米3()厘米34.28分米3()厘米33580分米3()米3(2)将一个长方体木块锯成3个小正方体,()变了,()没变。(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0.125米3,底面积是25分米2,它的高是()分米。(4)用100根方木堆成了一个长3米、宽2米、高5米的长方体,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分米3。3.一种背式喷雾器,药液箱的容积是14升。如果每分喷出药液700毫升,那么喷完一箱药液需要多少分?三、长

7、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区别。(5分钟)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4页“想一想,填一填”的内容。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1.独立填写,并在小组内交流。2.交流、汇报,明确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4.丁丁家刚买一套新房,客厅里铺设了长8分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地板300块,铺设客厅用了多少立方米的地板?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1.完成教材45页1题。2.完成教材45页4题。提示:要想比较哪种包装的牛奶比较合算,应先统一单位。3.完成教材45页3题。1.独立完成,同桌互评互改。2.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方法一:算出每种包装

8、1升要多少元。方法二:算出每种包装1毫升要多少元。3.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换算,明确算理: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5.游泳馆的叔叔要向一个长50米,宽25米,平均深1.6米的长方体游泳池内注水,如果水管每分注水5000升,那么需要多少分才能把游泳池注满?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

9、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

10、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