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0145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导学案设计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教师要善于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比较两个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数的大小,这是学生学习上的新知识,也是他们认知上的新冲突。如何解决这个冲突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

2、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过早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即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提供一些自己的思路,以供学生讨论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1.说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0.20.450.2672.求下面各题的商。(分别用小数和分数表示)25()()1525()()3.引导学生通过上面的两道题发现两个数相除,可以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结果,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桌交流各小数表示的意义。2.独

3、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回顾,明确: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或1000的数。0.30.030.0030.550.375二、探究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25分钟)1.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比较0.06与哪个数大。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方法。3.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方法。4.深入探究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7页的“尺子图”。组织学生讨论把转化成0.125和把0.25转化成的过程。(2)组织学生按照探究出的方法完成其他小数的转化。5.师生共同总结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6

4、.组织学生完成教材7页最后板块的内容。1.观察情境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2.自主探究比较方法。3.小组派代表汇报比较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有画图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4.(1)讨论后汇报:180.1250.25(2)独立完成,汇报转化的过程。5.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化成分数时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6.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并订正。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5.50.850.92.2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1.50.3750.95.5三、巩固练习。(5分钟)1.完成教材8

5、页“练一练”1题。引导学生明确当一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就要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合适的位数。2.完成教材8页“练一练”2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3.完成教材8页“练一练”4题。1.小组讨论,结合问题探究答案,并在小组内再次说一说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2.小组选代表汇报问题的答案,并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3.判断对错,错误的说出原因并改正,再次巩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4.东东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爸爸5分包了16个,妈妈8分包了45个,东东10分包了23个,你知道谁包饺子的速度最快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教

6、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