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73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5页
01-06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章节分布.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06中国古代史分章节第一章: 先秦(01全国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01全国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B制瓷业C造纸业D印刷业(01上海1)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 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01广东1)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A蚌制工具B木制工具C石制工具D铜制工具(01江西1)良渚文化处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01江浙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是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01全国春季1)与

2、半坡文化相比,大汉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A定居生活 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C从事农牧业生产 D出现贫富分化(01全国春季2)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02上海历史1)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A 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C 北京人、山顶洞人 D 蓝田人、山顶洞人(02上海历史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

3、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03上海历史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A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03上海历史2)据史书记

4、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03江苏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03江苏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1(04江苏)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2(04全国一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

5、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4.(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5.(04广西1)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6.(04上海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7(04天津1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A 墨子墨经B 梦溪笔谈C 营造法式D 天工

6、开物1(2005广东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阳城 B殷 C镐京 D 牧野2(05江苏1)“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 A 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秦朝3(05上海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6(05全国二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7(05天津14)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7、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8(05江苏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2006年上海)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2006年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2006年上海)近年某地发现一座

8、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2006年上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9、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齐鲁C楚地 D巴蜀(20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 的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 (2006年北京卷)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图5 春秋形势图 6 战国形势图 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2006年广东历史卷)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

10、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006年上海)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论是最多的元素。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波纹刀的印度钢。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01上海28)20世纪中国的考古取得巨大成就,请在已发现的我国原始社会遗址中任选一处,画圈标在下图相应的位置上,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历史意义(4

11、分)答案:原始社会遗址名称、位置(1分);特点(2分)历史意义(1分)。如:北京人、位置正确(1分)生活在距今4050万年前;使用并能保留火种;过着极其艰苦的群居生活;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任答2点,每点1分)。首次以事实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或中国人种自生说)(1分)8.(04上海28)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

12、、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后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 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3(04广东29)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答案要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

13、教学园地【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

14、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第二章: 秦汉(01全国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01上海2)下列帝王中,被称为“中兴之主”的是A 光武帝刘秀 B 隋文帝杨坚 C 唐玄宗李隆基 D 明成祖朱棣(01上海4)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

15、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A 都江堰 B 秦长城 C 唐长安 D 明皇宫(01广东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01广东3)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01全国春季3)我国以煤为燃料冶铁始于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02天津14)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02苏粤2)下

16、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算赋 口赋 调 租 A B C D(02苏粤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03上海历史3)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03上海历史4)从司马迁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刘知几著史通阐发历史通识,形成系统理论,我国史学历经 A100多年 B300多年 C800多年 D1200多年(03江苏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西汉西晋隋朝唐朝( )A、 B、 C、 D、(04全国二12)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

17、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隋朝(04全国二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04全国三1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04全国四2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D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6(04全国三17)汉武帝实行“罢

18、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7(04上海5)“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牛羊马豕,山谷不能受。”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吏治腐败8(04江苏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

19、的煽动9(04春季13)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的煽动10(04全国二17)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11(04广西2)秦汉之际北方游牧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A.匈奴 B.鲜卑 C.突厥 D.乌桓1(04江苏)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1(04全国四16)西域的葡萄、石榴陆续移植内地是在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

20、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04全国四17)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15(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16(04广东1)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 司马光1(05天津1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21、实现了选贤任能3(05全国一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6(2005广东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白马寺7(05上海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2006年上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

22、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2006年上海)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A、皇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2006年上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2006年上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A诗经 B春秋

23、C史记 D资治通鉴(2006年广东历史卷)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中学历史(2006年天津卷)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20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01上海37)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也得到加强,请回答以下问题:(1)列举西汉与西域关系的主要史实。(5

24、分)(2)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夫人之墓,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复原后,意外的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见左图)这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3分)(3)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1分)(4)揭开这一迷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4分)答案:(1)汉与匈奴的战争、和亲、张骞能西域、丝绸之路、西域特产传内地、西汉技术入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等,以上几点每点1分,5点以上给5分。(2)能以一定的史实为依据;

25、(1分)能结合史实,逻辑合理(23分);(3)能正确对主尖和概括其历史意义(1分),如:假定为今新疆人,则可答进一步了解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4)能结合史实具体回答(14分)如:可以从老山汉墓中继续查找(1分);到西域实地考查研究(1分);查阅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1分)如具体答史记、汉书等资料;民间的史料;国外记载的资料等;(2分)(如答从西域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上来旁证,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可酌情加12分)(02上海历史28)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从下列秦砖、汉瓦与画像

26、石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秦砖 西汉瓦当 东汉画像石答案:秦砖:秦砖的形状,秦朝文字的特点(或小篆)等。 汉瓦:汉瓦的形状,文字的特点(或隶书)等。 东汉画像石:东汉农民耕作、狩猎(或畜牧),或汉朝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特点等。(02苏粤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

27、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 回答: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4分)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6分)答案:(l分)秦朝的暴政;(2分)文景之治。(2分)赋税繁重,超过社会承受能力,导致民不聊生,甚至天下大乱;(3分)轻摇薄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分)5.(04江苏29)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1)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图一: 图二: 图三: (2)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3)概括这三幅 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春秋、战国、秦朝。(2)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

28、;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3)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2(05全国二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答: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 措施。(6分)答: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 统一国轨,修驰道。(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

29、进行4(05全国三39)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是水草,冬温夏凉,直畜牧。”匈奴歇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旋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结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于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答: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2)根

30、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答: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答: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5(05上海历史28)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

31、到初步的研究成果。问题:(6分)(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答: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答: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答: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2006年上海)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下图,回答问题。(7分)(1)写出图中A、B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2分)答案:A英国法系;B罗马法或大

32、陆法系。(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传统中华法系具有怎样的特征?决定这一法系特征的思想文化背景又是什么?(2分)答案: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儒家思想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3)如何认识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华法系的解体对以后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答案: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法律思想传入。此后,中国进入了立法的新时期。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01全国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鲜卑B匈奴C羌D氐(01全国5)曾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01广东4)下列少数民族,最

33、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A匈奴B.鲜卑C契丹D女真(01广东5)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A白登之围B淝水之战C靖康之变D土木之变(01江西3)下列各项中,在选官方面体现了大族特权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02上海历史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 鲜卑 B 匈奴 C 羯 D 氐(02苏粤4)十六国时期,汉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是A南凉 B北凉 C前凉 D后凉(03全国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 一直延续到北宋(04广东3)

3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04全国一16)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梦溪笔谈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1(05上海5)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2(05江苏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

35、平衡3(05全国一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4(05全国三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黑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2006年上海)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006年上海)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36、2006年天津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第四章:隋唐. (01江西5)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 东晋B唐朝C南宋D明朝(02全国15)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 扬州 B 泉州 C 明州 D 广州(02全国16)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 市舶使 B 总税务司 C 澎湖巡检司 D 理藩院(02全国17)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缀术 唐乐 熬糖法 班田制A B C D (0

37、2上海历史5)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02苏粤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03春季12)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03上海历史2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

38、,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ALi Er BZhuang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答案解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是战国时荀况最先提出,唐朝魏征曾引用这句话来劝谏唐太宗。1(04春季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3.(04广东2)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A.方田均税法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39、4(04全国三12)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注重城市绿 化,建有排水设施 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B C D5(04天津13)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昊 D.骨力裴罗6(04北京1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叫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藏族在唐时称吐蕃唐蕃和亲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 B. C. D.7(04全国二13)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40、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D可到达波斯湾8(04全国二20)前往日本传播唐文化的高僧是A玄奘B义净C鉴真D法显9(04全国四12)隋唐时期,中日往来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广州 B明州 C泉州 D扬州10(04全国四13)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政治经济制度 建筑样式 中国姓氏 儒学 A B C D11.(04广东4) 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12(04全国一17)作品有“诗史”之称的唐代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13.

41、(04江苏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1(05全国二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05上海1)“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3.(05春季北京12)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A.均田制 B.屯田制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4(05全国二14)筒

42、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5(05天津19)A 谷物加工 汲水 耕地 耕地B 耕地 汲水 耕地 灌溉C 耕地 汲水 耕地 谷物加工D 谷物加工 耕地 耕地 灌溉6(05上海6) “檐yan剪新叶 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 ,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9(05全国三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10(05北京12)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 佛教传入中国 B 法显游历天竺

43、 C 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 鉴真渡海传播佛法11(05全国一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2006年上海)顾颉刚回忆小时候祖父带他外出,看到一块扁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再要求他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排列,这使他有了基本的历史意识。按照顾颉刚所说,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BC D(2006年上海)在观看日本书法乐志论屏风时,参观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以下说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甲:这幅书法作品应该是日本最早的。乙:从书法笔墨来看,日本书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44、。丙:据我所知,日本书法是独自发展起来的。丁:这是19世纪的作品,我想日本书法应该是明末遗民传过去的。A甲 B乙 C丙 D丁(2006年上海)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A、北京到广州 B、扬州至杭州C、北京至杭州 D、杭州至广州(01全国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据新唐书材料二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伤痛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

45、等士流),搢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据新唐书材料三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技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材料四 武则天大开科举,唐人称她“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据陆宣公翰苑集回答: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10分)答案: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轻摇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奖励农桑,发展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02上海历史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连昌宫词(节录)

46、唐元镇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1)诗中的“开元”是 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 、 ,“妃子”是指 。(4分)(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答案:(1)唐玄宗,姚崇、宋璟,杨贵妃。(2)唐玄宗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平。安史之乱。(02全国40)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读图5回答:(34分)图5 丝绸之路示意图(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 、 和 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47、(6分)(2)古代的“葱岭”相当于我国今天 市附近的 高原和 山。(4分)(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4分)答案:(共34分)答案要点:(1)西域都护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2)喀什 帕米尔 喀喇昆仑(3)隋唐佛教(03江苏29)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3分)答案:(13分)率军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科;兴建东都和粮仓;修弛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友好往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03广东历史29)有

48、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3分)答案: (13分)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03上海历史28)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共6分)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答案: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

49、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2分。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2(04上海34)“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答案:名称、原因、表现。例: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7(05广东历史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中,(

50、苏?)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旧唐书卷88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

51、经济繁荣的信息。(6分)答: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答: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史;有保护商贸的政策。8(05江苏29)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 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 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答案: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

52、,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 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006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

53、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

54、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 (3分) 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分)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6分)答案: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

55、用是主要的。(2006年重庆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3分)结合所学

56、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答案:(3)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5)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6)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006年四川卷)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

57、,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6分)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隋书百官志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 (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6分)答案要点:(1)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2)科举制,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三省六部制,形成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完 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

58、制度。第五章:五代、辽、宋、夏、金、元(01上海3)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契丹族建立的辽 B 党项族建立大夏 C 女真族建立的金 D 蒙古族建立的元(01上海6)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01上海2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

59、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01江浙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01江浙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01全国春季4)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02天津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 天体运行法则

60、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02上海历史22)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02苏粤6)下列关于梦溪笔谈的叙述正确的是A记载了许多古代科技成果 B由明代人编写C作者是郭守敬 D是记载“靖康之变”的史籍(03上海历史5)元朝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外贸和海运事业有了相当的发展,新兴的港口是 A广州

61、 B泉州 C庆元 D上海(03江苏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 )七国之乱 靖康之变 靖难之役 陈桥兵变A、 B、 C、 D、(03江苏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 )A、武举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04全国二18)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2.(04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3.(04

62、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4(04春季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5(04全国四18)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 A北魏 B金 C辽 D西夏6(04北京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7(04全国二19)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A宋朝B元

63、朝C明朝D清朝8(04全国四21)下列选项中,带有反抗民族压迫色彩的农民起义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明末农民起义9(04上海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 B.元 C.明 D.清10(04天津14)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 边疆地区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 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A. B. C. D.11(04北京14)我国东北地区在元代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宣政院辖区

64、 D.黑水都督府12(04北京1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淞江布,收不尽魏塘纱。”14(04全国一18)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关于这一印本及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不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15(04全国一19)图5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

65、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6(04全国三13)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 17(05全国一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05春季北京)王安石变法诸措施

66、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3(2005广东3)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4(05上海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5(05江苏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 C 察举制度 D行省制度6(05全国一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7(05北京15)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

67、,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A B C D8(05上海2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9(05全国一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0(05全国三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11(05天津18)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

68、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雕版印刷术 记录太阳黑子 实测地球子午线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 B C D 12(05北京1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罗盘针(2006年上海)“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A、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C、马可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2006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

69、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2006年四川卷)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2006年四川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70、制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2006年天津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 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D.15世纪中期(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2006 年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71、 D引进玉米和甘薯中学(2006年北京卷)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A秦 B隋 C唐 D元(01全国34)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15分)答案: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

72、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01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

73、,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答案:(10分)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2分)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2分)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6分)(02苏粤34)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 答

74、案:(10分)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北方,泉州等海外贸易港口繁荣;制瓷业、丝织业发达,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提供了丰富的海外贸易产品;国内商业活跃。(6分)科技方面: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广泛使用。(4分)评分说明:考生如答出其他原因,符合史实,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02全国39)图4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图4清明上河图(局部)(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

75、主要产自(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3分)A 华北平原 B 汉中平原 C 太湖平原 D 江汉平原 【 】(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来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4分)答案:(共26分)(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2)C(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03上海历史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述怀 (宋)李纲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1分)(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1分)(3)中原指什么地方?(1分) (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

76、?(3分)答案: (1)金兵(1分);(2)求和或投降(1分);(3)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1分),如答汉族地区、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给分。(4)金兵入侵、皇帝荒淫、主和派得势,李是主战派各1分,但本部分总计不超过3分。(04广东26)阅读以下材料: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编 回答:(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 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长安、唐代。(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 市场。(评分说明:如答

77、商业活动频繁,可加分)。2(2005广东29)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答: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13(05全国春季37)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图6 (1)上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11世

78、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 答案:(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2006年全国卷)(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

79、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答案:(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

80、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3)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4)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81、。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第六章: 明清(01全国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驰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01上海5)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 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 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01上海7)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01广东6)下列关于清朝

82、取代明朝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清朝是新兴先进力量的代表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 BC D(01江西4)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有府兵制均田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A BC. D.(01全国春季5)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01全国春季6)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02春季1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83、A 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 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02上海历史6)明太祖废丞相、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A 健全地方职能 B 厉行思想控制 C 监视官吏百姓 D 强化君主专制(02上海历史7)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A 郑和率领部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B 以“兰学”为名的西方科学知识传入日本C 马可波罗行记介绍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D 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人西方(02上海历史8)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 设置行政机构 B 抵御外国入侵 C 实行改土归流 D 册封宗

84、教领袖(02苏粤7)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02苏粤8)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明朝省级行政区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 A B C D(03春季13)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A 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B 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强化C 官僚机构更加臃肿 D 提高了官僚从政能力(03上海历史6)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03上海文综7)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A 金瓶梅

85、 B 红楼梦 C 牡丹亭 D 西厢记(03上海文综8)下列科学家中最早记录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的是A 宋应星 B 徐霞客 C 徐光启 D 汤若望(03天津21)清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人口自由流动 B.土地兼并 C.稳固自然经济 D.减轻地租1(03广东历史4)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04全国三18)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04天津15)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表述正确的是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

86、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3(04春季15)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共同点是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4(04全国一13)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养活了众多人口 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 B. C. D.5(04全国一1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87、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6(04全国二14)清代广州的“公行”是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7. (04全国三14)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 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 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 C密切了满蒙关系 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8(04江苏5)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漠西蒙古准喀尔部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D.天山南部的回部

88、9.(04北京15)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0(04上海22)将下列中国古代王朝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的是C1(04全国一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1(04全国四14)明代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14.(04广东5)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

89、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15.(04北京17)图5-图7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读图,指出该书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沈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2(05天津13)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 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C 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 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3(05上海23)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顺治朝随着人丁

90、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 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 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 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4(05江苏6)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 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7(05全国一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政策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8(2005广东4)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驻藏大臣 都护 宣政院 达赖班禅A B C D9(05

91、全国二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10(05北京14)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 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C. 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 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11(05江苏5)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 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2006年上海)“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诗人诉说了16世纪后西方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屈辱

92、历史。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第一块领土被侵占的是1台湾2澳门3香港4英国5荷兰6葡萄牙71624年81840年91553年A、157 B、259C、269 D、348(2006年重庆卷)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006年重庆卷)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2006年江苏卷)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信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2006年重庆卷)下列机

93、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 唐朝门下省元朝御史台明朝提刑按察使司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 B C D (2006年四川卷)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奴儿干都司 都指挥使司 A. B. C. D. (2006年广东历史卷)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2006年四川卷)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C. 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 D.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2006年广东历史卷)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

94、赋税制度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租调制 B摊丁入亩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2006年上海)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文化昌盛的康乾时代”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避暑山庄道光皇帝军机处红楼梦吴敬梓国闻报四库全书时务学堂A、B、C、D、(01上海29)清朝建立以前,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收税的依据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从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什么朝代?简述产生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5分)答案:明朝。(或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1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1分

95、)影响:促进了货币地租的产生(1分)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1分)。(01上海30)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后果。(4分)答案:原因:清朝文字狱(或文网严密)(1分)。后果:禁锢了思想(1分);阻碍了学术的发展(1分);使社会闭塞,影响了社会的进步(1分);(如答中西文化交往断绝,乾嘉考证一支独秀等可各给1分)(01广东34)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15分)答案:(15分)政府移民实边:如秦迁徙内

96、地人民到河套地区等。少数民族内迁:如西晋末年五族内迁等。躲避战乱:如西晋末年北方人迁往南方等。向海外谋生:如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到南洋等。评分说明:各次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叙述成理,即可给分,每例所得不超过5分。(01全国春季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浪死:白白送死),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资治通鉴材料二 “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持此说以动小民。三朝北盟会编材料三 谓五年不征,一民不杀,且有贵贱均田之制,伪为均田免粮之说。罪惟录材料四 擅自加征,又妄议每机一张税银三钱,人情汹汹,讹言四起。于是机户皆杜

97、门罢织,而织工皆自分(自己预料)饿死,一呼响应,毙黄建节(税官)于乱石之下,付汤莘(当地恶棍)等家于烈焰之中,不挟寸刃,不掠一物,预告乡里,防其延烧,殴死窃取之人,抛弃买免(行贿求免)之财。万历实录回答: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各次农民起义的主要斗争要求是什么?据此说明隋末至明末农民起义的发展与深化。(6分)材料四所述与以上农民起义的性质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答案:(10分)答:隋末农民起义反对兵役、徭役;南宋农民起义要求“等贵贱、均贫富”;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3分)从反对兵役、徭役到要求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平均,再到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斗争的发展与深化。(3分)材料

98、四反映的是明末城市机户、织工反抗压迫剥削、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这与农民起义是不同的。(2分)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表明手工业工人已经成为反抗封建压迫的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分)(01全国春季34)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历史影响。(15分)答案:(15分)东晋南朝士族依靠家世门第,世代把持重要官职;(2分)隋唐实行科举制;(1分)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2分)东晋南朝士族腐朽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分)隋唐时期庶族地主兴起,通过科举选官扩大统治基础、打破士族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99、(3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实行文化专制,(2分)引导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2分)严重影响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1分)(02春季40)北京从一个古老的都城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2008年的奥运会也将在这里举行。请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元、明两代都曾在北京建都,请指出A、B两图各是哪一朝代的城区图,并据图说明影响都城选址的主要自然因素及其在都市中发挥的功能。(6分)A B(2)元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漕运。请回答其原因和具体措施。(8分)答案:(1)A为元大都,B为明朝北京城。主要自然因素是水。城市供水,水运交通。(2)元大都人口众多,需要南粮北调。先后开

100、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并与南方原有的运河相接,漕运自杭州直达大都。(02沪春31)徐家汇的名称因历史名人 而得名。答案:徐光启(1分) (02沪春47)推荐地区包括:北京,井冈山,三亚,乌镇,上海,黄山,桂林,西安,宜兴,庐山,香港,周庄,普陀山,延安,大同,路南石林,泰山,广州,西塘,青岛,朱家角,遵义,拉萨。“悠久文化历史游”有: 、 、 。答案:北京、西安、大同、拉萨(对2处以上,得1分)(02上海历史35)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01、。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13分)答案:先民聚居: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汉口文化等。防洪治水:都江堰、东汉(或王景)治黄河、元朝修治黄河等。 农田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唐朝、吴越、南宋、明朝等兴修水利工程,三国时期的翻车、唐朝的筒车等灌溉工具等。 舟楫航运:秦朝的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修建运河(或港运)、造船业、指南针的使用等。(02上海文综39)(本题共9分)知识大道的雕塑群由162位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杰出人物的塑像组成。下列是其中的部分人物:李时珍、曹雪芹、法拉第、莎士比亚、伏尔泰、宋应星、黄宗羲、拉瓦锡、王夫之、汤显祖、瓦特、贝尔。请

102、将他们按所作主要贡献的领域进行分类,填写出姓名。科技领域: 。思想领域: 。文学领域: 。答案:科技领域:李时珍 法拉第 宋应星 拉瓦锡 瓦特 贝尔 思想领域:伏尔泰 黄宗羲 王夫之 文学领域:曹雪芹 莎士比亚 汤显祖(伏尔泰也可以归入文学领域。)(03全国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粕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

103、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天饬,敌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回答:(1)依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以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2)嘉峪关魏晋墓专壁画反映了当时的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地区的开拓有密切联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举出

104、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上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4)九一八事件以后,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请说明为什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答案:答案:(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同

105、发展,促进民族交融。(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03上海历史3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请按朝代顺序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十项成果,并逐项概要说明理由。(共13分)例:战国时期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诊断的基础。汉代的造纸术,方便了文字记录,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大贡献。

106、答案: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 2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3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4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100多年。 6隋唐发明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7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

107、人。 8战国发明“司南”,宋代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9唐朝书籍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我国发明的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元朝,郭守敬编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26(03江苏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

108、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蒹葭党杂著摘抄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王夫之:黄书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答案:(10分)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经济阶级和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1.(04江苏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且欲耀兵异域,

109、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苍溟十万余里。由是海代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至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妃之神灵应记 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

110、目的。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答案:(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1(05上海历史29)明太祖与窦章: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

111、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问题:(6分)(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答:殿阁大学士。(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5(05天津37)(28分)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材

112、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三: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材料四: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2分)答: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加强了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华文

113、明,促进了社会繁荣。(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由鄙夷到师夷。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7分)答: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

114、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6(05北京39)(28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1)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10分) 答案:(1)原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城市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兴起。 历史作用:江南一带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 (05春季39)19

115、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3)根据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6分)(4)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7分)答案:(3)唐朝以来,华侨在东南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海上贸易以及物产交流频繁;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4)历史上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第二次世界大

116、战中都曾遭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万隆会议上,接受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使会议圆满成功,形成了团结反帝维护民族独立的新局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2006年北京卷)下面是“人文奥运,古都北京”宣传资料中的两张图,请指出哪张是明清北京示意图?概括明朝营建北京城的政治原因并结合布局分析其政治特点。(8分)答案:图15原因:明成祖即位,决定迁都,改北平为北京。特点:突出皇权。(2006年江苏卷)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11分)答案: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

117、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2006年广东历史卷)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3)这两部巨著各

118、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案:1)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2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成为重要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掀起了启蒙运动。(2分)(2)编撰四库全书的目的是未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2分)编撰百科全书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2分)(3)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宏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3分)(2006年上海) 17世纪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热心中国文化,曾向来华传教士提出过30个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果当时由你来回答以下3问,你将如何作答?(7分)(1)中国的数学有哪些重要的成就?(2分)答案:九章算术、祖冲之“祖率”等符合题意的列项。(2)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工程?(2分)答案:长城、明北京城等符合题意的列项。(3)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列举几种值得欧洲人借鉴的舒适的生活方式。(3分)答案:饮茶、中国菜、中医等符合题意的列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