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9729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朗诵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前进行一个词语积累的训练:我们要描写优美景物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老师说一个,大家认真听,微微清风,谁能像我这样也这样说几个词语,教师板书。【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有一段情,流传千古,令人荡气回肠,有一个故事世代久远却历久弥新,成为歌颂友谊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

2、言文,是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之后与文言文的又一次亲密接触。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喜欢文言文,为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笔。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谁能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伯牙绝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让它流传千古仍能动人心弦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指名读文,指导注意句子的节奏和停顿。教师做范读。读好语气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已经读通了文章,接下来,就要读懂文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结合注释、工具书、讨论交流等)学生自

3、学,然后进行交流。、都读懂了吗?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通过解题,让学生理解“绝弦”的本意和变通的含义。学会因文而异,理解词语,不机械翻译。“善”的含义,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况,具体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体会表示赞叹的作用。理解、句,谈出各自不同的体会,说自己的理解,具体体会“善鼓琴、善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前练习积累的词语进行仿句训练,体会语气。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子期,进行仿句训练。深化“善鼓琴、善听”。通过“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况。假想伯牙听到的他人的赞美和子期的赞美又和不同,进而深一层理解“知音”的真正

4、含义。想象伯牙无知音时的痛苦和遇知音时的兴奋。再读课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体会知音含义。感受知音难求,二人互为知音。通过“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体会伯牙丧友之痛。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何破琴,如何绝弦?感受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的心情。再扣课题。三、拓展内容,深化情感、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写下了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