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37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同步测试卷(十二)(新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十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苏维埃俄国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因俄文缩写字头读音而被简称为“耐普”。至1926年,苏联的“耐普曼”(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连同他们的家属共约230万人,仅占全国人口的1.6%。据此可知()A斯大林模式损害了苏联经济B列宁的政策引发了国内的思维混乱C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失败而告终D苏联的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成长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指政策为苏俄新经济政策。答案为D。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

2、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在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内容的是()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D实行工资级别制C【解析】列宁的话强调了工农联盟,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3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段话说明()A新政挽救了所有面临毁灭边缘的美国企业B新政实际上继承了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C新政使美国从此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D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解析】

3、罗斯福讲话表明他坚定捍卫资本主义制度,在此前提下进行改革,所以既不是传统政策的继承,也不会根除经济危机,挽救了“所有”则绝对化。答案D。D4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解析】民国十七年是1928年,结合当时苏联农业政策可知是采取农业集体化的政策。C5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

4、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C【解析】选C。此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只有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应排除A;B项自相矛盾,故排除;D项指的是德意为主,并不带有普遍性,故应该排除;而为了减小经济危机对自身

5、的影响,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各国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即“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6在右图人物统治时期,该国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表明()A延续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C该国经济基础雄厚D这一时期的改革目标明确、计划周密B【解析】图中人物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7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

6、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解析】从材料中“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与买面包需要赶去排队,这两个现象的极大反差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反映苏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重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8.撒切尔夫人上任之后即开始大刀阔斧的私有化革命。到她离职时,工业中的国有部分已减少了60%。伴随着私有化过程,英国大约1/

7、4的人成了股东,资本主义成了“人民资本主义”。这表明英国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局面的因素之一是()A私有企业国有化B国有企业私有化C生产资料资本化D生产经营民主化B【解析】看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革命是“私有化”,其背景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建立许多国有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许多英国人也拥有其股份成为股东。9读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ABCDC【解析】

8、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项说法正确,第项说法错误,社会保险法1935年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10“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B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D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C【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在阅读材料、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对象是西方工业国。1929年西方国家爆

9、发了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普遍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并扩大了与苏联的经济贸易联系。这就为苏联进口西方的机器提供了契机。二战前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敌对苏联的政策。答案为C。11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这()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解析】粮食征购的数量大幅上升,有力地保障了军队粮食的供应,解决了战争所需,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数据体现的是“粮食征购量”,不能反映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征购过多,扼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B。12下面是19911

10、993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比重表(单位:100亿美元),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B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D【解析】A项的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C项发展中国家无足轻重的说法错误,发展中国家比重已达三成左右;D项说法符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本题选D项。13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

11、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C【解析】审题,从1929年到1930年,故可排除A和B,而材料中实际是说明农业受到损害,当时正是农业集体化时期,消灭私有制,农民于是大肆屠宰牲畜,这种行为本身不是为工业化。答案C。14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C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解析】新经济政策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它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适应了当时苏俄的国情,但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答案A。A15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D【解析】材料认为如果没有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就不会发生十月革

13、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可以推行。即材料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缺点,就不会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择D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排除A、C两项;题目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信息,排除B项。16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C【解析】选C。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当时苏联的工业获

14、得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A、B、D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相符合。17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苏联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两大水利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苏两大水利工程得以建立的共同原因是()A国内拥有大量剩余物资B国家投资进行工程建设C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D计划经济发挥重要作用B【解析】美国不是计划经济,苏联不是生产过剩。18某校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论自由化对

15、经济发展的促进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B【解析】前者强调市场的作用,后者虽然主张国家干预,但也是国家与市场的结合。19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C【解析】1931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当中,苏联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没有受到危机影响。60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答案C。20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

16、,普通民众也广泛拥有股票。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企业决定权不再由少数大股东决定C有利于企业大量吸收资金D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向【解析】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因为大股东拥有股票的相对多数,对企业依然拥有决定权。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

17、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

18、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6分)(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8分)【解析】第(1)问,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现实证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根源要从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相适应方面去分析。第(2)问,阅读材料可知这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和尝试。第(3)问读材料可知是指罗斯福新政,其最大特点是加强国

19、家对经济的干预。【参考答案】(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3)罗斯福。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20、材料二: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

21、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四: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6分)(3)比较材料三、四,指出苏联与里根时代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差异及造成差异的体制因素。(6分)【参考答案】(1)目的: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社保局,以法律形式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特点:保障项目设置全,“从摇篮到坟墓”;覆盖面宽,获益人群多,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的资助金额高。(3)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体制因素: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制度因素:苏联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