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17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2013名师导学系列一轮复习课件历史必修2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测试卷(十一)(新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十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863年李鸿章上折称:“查上海通事一途获利最厚,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其人不外两种:一、广东、宁波商伙子弟,佻达游闲,别无转移执事之路者,辄以学习通事为逋逃薮;二、英法等国设立义学,招本地贫苦童稚,与以衣食而教肆之。”据此,“通事”一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教育的发展B对外交往的需要C社会转型的推进D社会矛盾的激化C【解析】材料中指明了“通事”一业从业人员来自富商子弟和英法等国招收培养的本地贫苦儿童。这说明此业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和西方对

2、华经济侵略有关,这反映了19世纪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新现象。所以答案为C项。2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C【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的信息,故A错误;洋务运动时期,电灯还没有出现,故B错误;上海市民一直反对使用近代科技的说法显然错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尽管开始的时候人

3、们对它一度产生了恐惧。3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B【解析】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4下图所示照片拍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该照片反映出晚清()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B【解析】在当时,自行车

4、是新式交通工具,图中的木制自行车应该是一个仿制品,这表明当时的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故答案为B项。5“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受清朝服饰的影响 ABCDC【解析】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人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物质供应比较匮乏,加上当时大力提倡艰苦朴素,所以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衣服成为当时的

5、时尚,再加上70年代中日正式建交。答案C。6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D互助的观念B【解析】民国政府公布关于称呼的法令,是体现了一种平等的观念。答案B。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

6、作者的观点是()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西方化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服饰沿革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作者认为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的民族服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A【解析】主要考查有效获取与解读信息、分析理解知识的能力。从引文可知

7、:虽然接受了西方的生育方式,但主张“男归男医,女归女医”,认为男女有别,应该保持一定距离,说明思想开放了,但有所保留。D与引文意思不符;引文没有涉及男女平等问题,故B错误;A、C中,A最佳。答案A。9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桌球的情景。观察下图,能描述画面的选项是()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 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 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 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BCDB【解析】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口号,与题中时间不符。答案B。10“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

8、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此时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C民国政府倡导旧式婚礼的稳定性D新文化运动已蓬勃开展A【解析】材料中“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可以判断文明结婚主要是在通商口岸,内地逐渐受其影响,可见内地还比较盛行旧式婚俗。11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男女平等的观念 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ABCDC【解析】从题干中的时

9、间信息来看,其背景为民国成立,项说法与史实不符。12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BCD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那时候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西南地区出现铁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故可排除。答案A。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

10、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ABCDC【解析】选C。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式生活方式在中国兴起,出现这些生活方式的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在中国广大农村没有普遍性。14.1881年底,某通讯工具开通后,有人赋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此种通讯工具是指()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有线电话D

11、无线电话【解析】根据“1881年”和诗的含义,可以判断出答案。答案A。A15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解析】C项内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出现的事物。答案C。C16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C【解析】本题反映了建国后各时期商品经济

12、的发展情况。图一、图二是票证经济时代,图三是市场经济时代,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目前市场经济体系仍在建立中。选择C项。17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西方文化的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ABCDD【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19001919年还不能说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材料也没有反映。18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

13、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参与D电影事业停步不前C【解析】1980年,文革结束不久社会生活各领域逐渐复苏。材料投票结果反映了人民对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不同题材影片的得票也反映了人民不同层次的文化要求。答案C。19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反

14、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导向的新方向是建设()A内陆型、外贸型城市B节约型、生态型城市C沿海港口城市D经济特区B【解析】注意两型社会的概念,还有设问“新方向”,C、D是改革开放初期就有的,不属于“新方向”。20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互联网特点的理解,四个选项都是特点,结合题干材料就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答案C。二、非选择题(

15、共40分)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如申报国闻报时务报等。材料二:以下是两幅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解析】第(1)问只要找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具体表现即可,第(2)问要根据课本知识回答服装发生变化的原因,第(3)问要考虑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还是欧风美雨的影响,但农村因为相对闭塞所以受西方影响小,所以农村的变化肯定就是微弱的,传统的东西还会很强大。【参考答案】(1)观看电影、租界建花园洋房、西餐馆开业、铁路修建、阅读报刊、八国联军、义和团抗击、乘坐轮船

16、、革命党人。(任选四个即可)(2)历史信息: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褂子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3)当时中国农村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处于封闭状态,流动性差,几乎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传统、保守观念根深蒂固。22(25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从新的角度阐释历史,更客观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史学

17、界提出了“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请回答:(1)如果你用“全球史观”编纂一部新的世界近代史,那么你会选取15001800年间哪些重大事件叙述?(至少列出4件,12分。)(2)从“传统

18、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角度看,中国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十年间有哪些主要表现?(13分)【解析】本题从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命题,涉及到中外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时间跨度大,考查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从15001800年间发生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件的角度考虑,要搞清楚这个时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之时。第(2)问特别注意时间:中华民国建立后十年间。要从现代化的角度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海外贸易。(任答四项)(2)政治: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经济:民族工业显著发展,民国政府的经济措施,抵制外货运动;文化:民主思想传播(新文化运动),科学技术发展,文学平民化;社会风俗:“同志”称呼,新式婚礼,报刊普及,读书看报。(任答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