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890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1页
第2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2页
第2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3页
第2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4页
第2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5页
第2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6页
第2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7页
第2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8页
第2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29页
第2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0页
第3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1页
第3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2页
第3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3页
第3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4页
第3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5页
第3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6页
第3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7页
第3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8页
第3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39页
第3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0页
第4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1页
第4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2页
第4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3页
第4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4页
第4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5页
第4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6页
第4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7页
第4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8页
第4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49页
第4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0页
第5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1页
第5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2页
第5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3页
第5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4页
第5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5页
第5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6页
第5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7页
第5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8页
第5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59页
第5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0页
第6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1页
第6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2页
第6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3页
第6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4页
第6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5页
第6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6页
第6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7页
第6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8页
第6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69页
第6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0页
第7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1页
第7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2页
第7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3页
第7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4页
第7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5页
第7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6页
第7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7页
第7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8页
第7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79页
第79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0页
第80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1页
第81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2页
第82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3页
第83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4页
第84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5页
第85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6页
第86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7页
第87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8页
第88页 / 共89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审题方法 课件(共张PPT).pptx_第89页
第89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与 审题方法 第2讲 第二部分 史观、方法、题型一、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二、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 一、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

2、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典例1(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 解析 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

3、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C 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

4、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典例2(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

5、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 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 D 解答此类型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多是紧扣史料的主旨信息,理解史料蕴含的观点或者历史结论,而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材料只

6、是试题的依托。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3.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一般是指运用史料文献、图表等材料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考查角度分析论证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7、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其命题形式或者题干材料是论据,观点在选项中,或者观点在题干中,要求学生在选项中找出相应的论据。典例3(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题干中“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体现了天津条约“允

8、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内容。材料“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反映了天津条约中的“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并没有得到执行,所以北京条约中又加了一条“承认天津条约有效的条款”,所以出现题干中的情景,故选B。答案 B 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确定主题:通过对题干材料观点或历史结论的理解,明确题目考查的主题及考查的主要角度。(2)明确考向:判断题目是据题干结论寻找史料或者史实依据,还是从题干材料理解出历史结论、明确解答的思维方向。(3)巧用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特征分析法等。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分析材料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史学研究理论

9、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4.表格类选择题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典例4(2015广东文综,17)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

10、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解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看,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快速增加,而与美国的贸易剧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由此判断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有关,当时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因此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贸易都有发展,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B 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

11、,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5.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该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

12、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典例5(2015上海单科,21)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解析“这是英国人的”,体现出英国对俄国和德国在全球抢夺殖民地的不满,俄德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构成威胁,故A项正确;漫画反映出英国与德俄的矛盾,没有涉及三国结盟,故B项错误;漫画体现出英国对俄德的不满情绪,没有默许,故C项错误;漫画也没有反映出英国调停俄德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 A 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

13、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

14、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证;特别是根据历史漫画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6.地图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是题干中把历史地

15、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而设计的一种题型。由于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故具有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形成历史多层次、全方位的联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典例6 下图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图,从中可以看出()A.全球性物产交流的雏形出现 B.亚非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 C.工业品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 D.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印度洋 解析 观察路线图可知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使得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亚非

16、拉成为欧洲的商品市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错误;此时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交流中居主导地位,C项错误;世界商业的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D项错误。答案 A (1)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主要方法: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2)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7、。7.历史概念型选择题(1)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2)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18、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典例7(2015上海单科,11)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明代“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 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 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 解析 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展示了天朝威仪,故A项正确;朝贡国需要得到明朝的特许,才能来华贸易,故B项错误;各朝贡国贡期并不一致,故C项错误;政府在朝贡贸易中坚持“厚往薄来”,因此政府不以获利为目的,外国获利甚多,故D项错误。答案 A 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1)背景分析法:历史

19、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8.比较型选择题(1)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

20、“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2)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3)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通常后一种更常见。典例8(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

21、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 B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

22、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4)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9.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

23、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典例9(2015海南单科,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数5 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A.偿还大量外债B.贪污腐化成风 C.军费开支巨大D.纵容官僚资本膨胀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的时间信息“19

24、45年”“三年后”因此应为1948年,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决战阶段,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支持蒋介石,因此偿还大量外债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贪污腐化成风一直是国民党的弊端,并不会导致某一时期通货膨胀,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为支付与共产党作战的军费开支,大量发行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的发展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答案 C 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

25、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10.探究型选择题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发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探究的主题是”“应为”“符合

26、XX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等形式。典例10(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解析 注意把握题干中“19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间概念和“洋务学堂”这一社会概念,这一时期中国人关注的“洋务”主要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因此A项正确。近代中国银行成立于清末新政时期,B项错误;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是在甲午战争之后,C、D项错误。答案 A 解答此

27、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运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11.逆向(否定)型选择题逆向型选择题,又叫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 的 选 项。题 干 中 常 用 的 提 示 语 有“不 是”“不 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学生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来考查学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典例11(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

28、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211920年”和图片中的隐含信息“欧洲人口迁移到美国”。欧洲法西斯上台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也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从时间上看,不属于这一时期移民的因素。故选B。A、C、D三项说法都符合题干时间段且与历史史实相吻合,皆排除。答案 B(1)抓题干关键词: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注意运用“错误的选项就是符合题

29、意的答案”这一原则来确定出最后的答案。(2)解答的主要方法: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得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假定某一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历史推理,得出正确答案。12.史学研究型选择题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型多是以引用某些著名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话语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作为题干,简单地考查对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解运用;此外还有

30、一种是提供史料或历史观点,考查史料学的研究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典例12(2015上海单科,23)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道:“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解析 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书善”而未“书恶”,故A项错误;司马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故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梁

31、启超“新史学”观,故C项错误;材料与史家自身素质要求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B(1)明确试题考查方向。据题目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2)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迁移或依托所学历史知识,运用所知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各备选项或设问,据题目要求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解答。二、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 1.先题干后选项高考选择题与教材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形散神聚”,粗略一看与教材不一样,而实际上考查的却是教材知识;二是“貌合神离”,看起来跟教材差不多,实际上

32、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首先看题干,如果试题的提问词是“由此得出”“表(说)明”“可见”“旨在”等,这往往属于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不要受教材固定思维的影响,要根据材料回答。如果试题考查“原因(背景)”“影响(意义)”“变化”等,这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必须要借助教材知识,可以把不符合教材观点的一些选项排除。典例1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

33、文中的“号召”()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D.实践了和平法令的精神 解析 本题选B,但很多考生会首先把B排除掉,因为七月流血事件已经宣告布尔什维克和平过渡的希望破灭了,此后已着手武装起义了,怎么在十月革命前夕还有和平过渡的设想呢?很明显这是受教材知识的影响而得出的认识,与材料所述并不相符。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争取农民选票”“获得多数”“选进立宪会议”,这些都说明列宁并没有完全放弃和平过渡的设想。本题就是典型的新材料、新情境题,它提供的信息是与教材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带着教材的“思维定式”来理解就会错选。答案 B 2.抓住“题眼”,快速推断

34、所谓“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国别、人物、范围、程度等。在阅读材料时,要善于寻找题眼,圈画出这些关键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求判断什么或要求回答什么,从而快速推断出正确答案。典例2(2014安徽高考)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解析

35、 本题灵活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题干主题语 获取的信息 结论“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国家并没有放弃对企业的干预 A、B两项错误“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和“独立经营的”国家并未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项错误“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D项正确 答案 D 3.定时空,抓关键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解答选择题只要锁定时空就可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排除与该时空无关的选项。新课标下的考题,多数考查运用了新材料,在

36、诸多信息中,往往某一句话、某几个字就是关键信息。定位好时空,抓住关键信息,试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典例3(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解析 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B、C、D都是在这之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均可排除。故应选A。答案 A 4.全面原则选择题四个选项之中可能有很多选项部分地涉

37、及题干中的某些要素,但只有全面反映题干要素且包含其他选项意思的选项方为最佳选项。这种包含关系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性,一定要注意分析、判断。典例4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 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三纲五常”、“以农兴业”,故可排除A、C项。B项中“去恶从善”只是材料反映的部分内容;材料的主题围绕着朱熹的“理”,即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D项所描述

38、的生活秩序包含着B项中的要素,较为全面表达了题目的内容,故D项为最佳选项。答案 D 5.缩句简化原则高考命题者往往会在材料中设置一些障碍来增加考生的阅读难度,通过繁多的字词、晦涩的表达、长句等让考生一时陷入迷茫。对于这种长句,考生可以运用缩化方式使其变成短句,提取主谓宾,直截了当明白命题者意图,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正确性。典例5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

39、题目重点句是“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可通过缩句简化方式表述为“冷战是一场战争”。D项是所缩句子的正确复述。“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裸的战争行动,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故C项错误;A、B两项材料未涉及。答案 D 6.避“轻”就“重”原则一则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是多重的,而题目的考查重心往往体现为材料观点中的转折、递进、强调等部分,因此解答时要准确判断命题者的意图,紧紧抓住命题者所要强调的重心和关键部分去作答,抓住这点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钥匙,排除其它无关轻重的材料和选项。典例6 清末,某传教士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

40、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表明()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D.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解析 题干材料的重心点在“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通过这一关键句中的“忍耐”一词对应“年复一年地坚持”即可选出D,反映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天生秉性。答案 D 7.非绝对原则题干选项中经常出现一些过于绝对的字词,如“彻底、全面”“始终、一贯”“都、所有”“最早、第一、开始”等修饰、程度副词时要注意甄别,除非教材、材料有明确表示,否则带有这

41、些字词的选项往往都是错误选项。典例7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解析 题干中的B项和D项中含有过于绝对的用词“全面”“抛弃”,题干之意是“劝学篇使中国人在时代面前苏醒过来”,表达的是国人摒弃过去落后观念,适应当今时代潮流,而并未说明中国未来之状况,故选A项。答案 A 8.相似相斥原则依据相似相斥原则解答选择题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选项表述的意思相

42、似,那么这几个要么都对,要么都错,因为高考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所以无论对错这几个选项都要排除,二是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刚好表述的意思相反,基本上可判定一错一对。典例8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 B、C、D三项均强调天地或物质为万物之本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与王安石的观点相近,故均可排除。王安石认为形体是有生命之物存在的根本,这属于唯物主义思想。而“心外无物”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故二者相互对立,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 A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