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第七课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古诗品韵夜思中原 刘 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注】刘过:南宋词人。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赏析】这首诗首联紧扣题中的“思”,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对中原对汴京的怀念之情。颔联作者遥想当年曾为国家“挥过血泪”,表现了怀才不遇的哀怨。作者虽然曾经的“孤忠”没有受到赏识,但现在报主之志仍然未衰,表达了对国家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诗歌先把视线伸到中原,伸到汴京,颔联倒插,追忆当年挥洒血泪,颈联再推拓开去,把视线伸到边疆,再
2、伸到汴京,最后以壮语作结,全诗开阖变化神完气足,过接自然。【思考】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 前 预 习 夯 基 固 本 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奚落(x)蕨菜(ju)田塍(chn)竹篁(hun)鳜鱼(u)骰子(tu)水碓(du)晒谷簟(din)擘画(b)临帖(ti)缝罅(xi)粗粝(l)誊录(tn)缮写(shn)2.多音字二、字形辨认三、词语辨析 1.居然竟然 两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表明预想和结果不一致,含有出乎意料的意味。其区别是:“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
3、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例:就在很多开发商都在唉声叹气业绩不佳的时候,上海楼市_出现了日光盘。据知情人士透露,这诸多报纸,_没有一家对太平洋直购网总部“精彩生活”进行过实地走访调查。居然竟然2.抱残守缺敝帚自珍 抱残守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敝帚自珍:指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例:如今,人类已进入了由开发自然资源到开发智力资源的时代,如果还是像原来那样因循守旧、_,就不可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有所发展和建树。诸多原因造成了厂家_,迟迟不愿将产品投放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直得不到保证。抱残守缺敝帚自珍
4、四、词语释义 1.琅琅上口:_ 2.生生不息:_ 3.傀儡:_ 4.漫无涯涘:_ 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不断地生长、繁殖。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木偶戏里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无边无际。5.临帖:_ 6.小心翼翼:_ 7.洄流:_ 8.大模大样_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回旋的水流。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
5、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曾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
6、、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
7、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写作背景沈从文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如小说边城、丈夫、长河、柏子、萧萧和散文湘行散记等名篇。他以湘西神奇优美的民俗风情和新鲜生活方式为背景进行创作,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虽然20岁就离开了湘西,但他“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1931年8月他在青岛大学任教,当时,他的朋友作家丁玲在上海主编左翼文学刊物北斗,向沈从文约稿,且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已近而立之年的沈从文回顾自己坎坷的人生历程,写下了长篇传记从文自传。3.相关知识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
8、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或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均为自传。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自传作品采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还有台湾名人郑丰喜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其中,代表作就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课 堂 互 动 文 本 探 究 细剖深析 1.如何理解文中“在我面前的世界又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这句话的含意?【点拨】尽管作者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可以到
9、田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到各处去嗅闻,这些,让作者眼前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似乎已经十分宽广了。但是,作者生活中仍旧充满了疑问,这些东西困扰着作者,作者迫切需要去寻求答案。“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所以,作者说自己“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2.“各种生活营养到我这个魂灵,使它触着任何一方面时皆若有一闪光焰这份耐力与习惯,都出于我那做书记的习惯和命运”,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点拨】这段文字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写了作者在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中所得到的深切感悟和生命体验,尤其是抒写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坎坷经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甚至是对苦难
10、的深深感恩之情。在作者眼中,生活中的种种坎坷和磨难非但不是那么可恶和可怕,相反却“营养到我这个魂灵”,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创作素养,磨砺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和创作习惯,从而成了生活对“我”的丰厚恩赐。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不仅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沈从文的生活阅历、创作思想和创作源泉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面对逆境,正确地看待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启迪。3.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自己童年时的“淘气”,用意何在?【点拨】作者在文中细致描绘了自己童年的种种趣事:同学之间打架、逃学、爬树、采药、给教员塑像、捉蚱蜢、识害虫、
11、打野兽、翻筋斗、抢柴船、偷偷下河洗澡、赶场集这些看似是作者童年无知的胡闹,但正是这些“胡闹”给了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为作者以后走上文学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正如文中所说:“学校环境使我们在校外所学的实在比校内课堂上多十倍。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拣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弄虚作伪千篇一律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俱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4.作者在文中写道自己在报馆中的一段生活经历,为什么称之为“一个转机”?【点拨】作者在进入报馆之前,一直在湘西的军阀部队中过着一个书记官的生活,耳染目濡的只是军队中的日常琐事
12、。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他看到的只是这个世界极狭窄的一角。进入报社之初,自己仍沉溺在这种军队生活的余韵之中,读的是木刻线装的旧书,满脑的经、史、子、集。但后来不知不觉受到同舍的印刷青年的影响,接触了新文学:改造新潮等进步的刊物。自己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为未来的人类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清晰地看见作者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自己放下线装的书,
13、不再写曹娥碑,而是对新书彻底地投了降。从花间集到改造新潮,我们可以说,这对于沈从文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人生的转机。5.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气味,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你谈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点拨】作者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身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
14、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探究争鸣 从文自传篇幅较长,课文只选收了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传记主要是由传主的回忆片断组成。阅读这篇传记选段,对于沈从文的人身你有何感触?【各抒己见】沈从文的传记是一本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这部传记可能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是:困难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求生活的意义。从文自传展示了一幅幅神秘有趣的风俗画,有的还很原始残酷,作者对于城市文明过于物质化显然持批评与焦虑态度,他力图从民间质朴原始的“生命方式”中提
15、取人类文明的“活力”。这种看法也浸透了他的自传。对于强者来说,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文脉图示 技 法 借 鉴 素 材 挖 掘 一、写法归纳 平淡语言,真挚情感 本文在行文上从不刻画雕琢,随意夸饰,而是以一个思考者,述说者的口吻述我所见,述我所闻,述我所思,述我所想,技法借鉴 以几近“原生态”的生活化语言,真实地披露了自己近二十年来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认知历程,形成了一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并将中国古典美学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传
16、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二、技法指导 1.情真意切,韵味悠长。朴素真实的情感是文章语言纯真的基础。语言如人,一个人思想朴实,外表朴实,说话朴实,看起来就叫人舒畅。写作中,我们只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文章的语言自然就会不做作,不矫饰,文章自然也就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更加韵味悠长。纯真的语言追求朴素,不追求辞藻华丽,显现出的是质朴无华的特点,但纯真之中往往蕴含着深意这深意来源于语言的艺术表现力。2.抓住典型,眉目传情。有些人写叙事性作品时往往不会描写,不会抓住典型细节表情达意,而是常常用华丽的文辞、优美的文字概述,或用生硬的呐喊和无力的口号表达某种情感。这样写文章往往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时间长
17、了就形成了空洞的文风。语言朴实不等于语言空洞乏味,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或浓烈或淡远,只要能够抓住典型细节,眉目传情,都可以让文章朴实亲切,让人回味弥久。三、随堂练笔 运用“技法借鉴”中所提供的写法,描绘一个场景或刻画一个人物,100字左右。四、他山之石 1.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
18、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素材挖掘 一、课内素材开发“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的荷花真好”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境界”、“达观”、“苦与乐”、“纯真”等有关话题作文写作中。【类文示例】当烦恼接踵而来
19、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从文先生这样的写了,也是这样的爱了,爱的执著,如灵动的海水常年保持一色。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先生也无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二、课外素材储备 炒茶添加“蜡油”危害健康 昨天一则消息令众多茶友们为之揪心,该消息披露称,南京有茶厂在炒
20、新茶的时候竟然添加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蜡油,而这种蜡油是一种外包装上标注为“制茶专用油”的白色油棒状的东西,根据所谓的业内人士披露,添加该物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蜡油融化后附着在茶叶的表面,凝固后,可保持茶叶形状好看,使得卖相好之后加价。该消息强调说,古代也有蜡油,但是都是用天然乌桕叶制成的,而现在这种乌桕油价格高,所以茶叶生产厂家都用不起了,因此就开始暗中使用这种不明蜡油,而这种蜡油对人身体有害甚至威胁生命。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健康与安全”、“贪欲”、“社会公德”、“道德底线”等话题作文写作中。【类文示例】有毒食品臭名昭著,危害巨大,国家法律已明令禁止,但有些企业却抵挡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
21、为之铤而走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企业置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身上的“道德血液”早就消失了;利益散发出的铜臭味,使这些人把公众伦理和社会道德踩在脚下。因为贪图暂时的好处而失去理智,一旦见利忘义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他们就会为眼前的利益付出高昂的代价。有毒食品屡禁不绝,显示出道德血液的稀缺,整个社会都弥散着“底线坍塌”的危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冲击道德底线的“围墙”。实 战 演 练 轻 松 闯 关 美文欣赏谒沈从文墓叶蔚林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易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道短桥便来到杜田村。沈从文墓就在杜田村。杜田村背南华山,面临沱江水。村子百十户人家,木屋砖及一字
22、长蛇排列在山脚下,沿河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小路,联络着所有门户。河岸有竹丛,有垂柳,还有好些石榴树,若逢夏日石榴正开花,那是一团团火焰,耀人眼目。沈从文墓坐落在桥头山坡高处,算得上杜田村第一户居民。八十六级石阶曲折通向墓地,曲折的八十六级石阶,象征沈从文八十六年曲折的人生之路。沈从文墓实在算不上墓,没有墓亭、墓道且不说,甚至连个黄土坟包都没有。山壁下辟出一长条土坎地,中央埋下骨灰堆,上面再竖立一块不规则的五彩石便是一切。树还是新栽的一些,接的是棕桐,高的是玉兰;玉兰还未长成,开花还得好几年,而地上已杂草丛生。当然,五彩石上还是有镌刻的。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手迹的放大:“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
23、认识人。”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充和女士的诔文:“不抑不从,亦兹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可是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最简单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也没有。据说,沈从文生前曾对家人说过:“一个人或生或死,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沈从文没说,不好乱猜,但也不难猜到。据说,这块墓地是沈从文自己选定的。1982年夏初,沈从文终于回到魂牵梦绕、阔别近六十年的凤凰小城。沈从文在这块土地上流连复流连,发出孩童般的欢笑。某一天傍晚,沈从文散步来到杜田村,站在桥头上东张西望,心满意足地对家人说:“这个地方蛮好,真的好美哟!”不错,这里确实蛮好,好美的。美就美在眼前一河沱江水。水是豆绿色的,因为河底生满丝草,河水平静无波
24、,只能从丝草的倒伏辨别河水的流向。河中有白鹅充泅,悠然拨动红掌;有鲤鱼翻花,跃出水面。河斜斜远远的对岸青石埠头上,依然有使用棒捶的沈女。她们手中的棒棰击落时悄然无声,举起时却砰砰作响 沈从文一生爱水,以水为美。沈从文二十岁时就写道:“我感情流动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比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与水分离。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后来沈从文又进一步写道:“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出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工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的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沈从文的自我表白是朴素的,真实的。沈从文自己像水一般柔和,看来似乎特别脆弱,而且极容
25、易就范,被纳入某种容器之中。但柔弱中却不乏坚韧,水滴石穿煌煌巨著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的完成便是明证。沈从文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为此,他本人和他的作品被误解、遭嫉恨,受尽了委屈和排斥。然而沈从文无怨无悔,最终还是收获了美的果实,最终还是安眠在故乡至美的水边。这是许多伟大名人难以享受到的。南华山长绿,沱江水长流。一派静谧中,我抚摸着沈从文的墓石,不由又想起他写的一句话:“美丽总是愁人的。”天边吹来一阵风,轻轻掀动我的头发,我无声叹息,好阵沉吟【赏评】沈从文是一位特殊的大作家,他的经历,他的作品,他的思想以及他的影响都非同一般。读过他的作品的人永远也无法走出他的影子。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于是,尽管他长眠在边远的湘西,可他却并不“孤独”。作家叶蔚林用沉重凄婉而又优美醉人的文字令沈从文在人们的心目中活得轰轰烈烈,让人们再一次审视这位文学大师无穷的感召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