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必考题题型专练(四)1、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和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基因型aaBb的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2)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其中白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应该是_。(3)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
2、制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基因是指_,基因中的_代表遗传信息。(2)图甲中是指_(填增添缺失或替换)。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基因是通过_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_染色体上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与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比例为_。(4
3、)3的基因型是_,1的致病基因来自_。3、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和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4、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还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基因Y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植株乙: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植株甲:_维持“常绿”;植株乙:_维持“常绿”。(填“能”或“不能”)(三)推测结论:_。4、在某种农作物(2n=42)的育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1)从可以遗传的变异来源分析,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
5、,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2)科研人员利用 6 号单体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 (多于、等于、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 而丢失。(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 R 位于 6 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 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 理想的育种方案是: 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父本、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亲本中的 杂交,每次均选择 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填“杂交”或“自交”或“
6、测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 RR 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5、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1)可用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幼苗计数项目细胞周期前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细胞数x1x2x3x4x5细胞染色体数/y/乙株细胞染色体数/2y4y/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和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
7、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绳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两果蝇品系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
8、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当两箱中的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不同,导致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差异。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数据: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T1 果蝇数 AT2E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甲、乙两箱果绳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
9、,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A; B; 白; 4;(2)紫花白花=97; 3/7; 紫花白花=13(3)一个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解析:(1)据图分析,紫色物质的产生需要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即必须同时具有A与B基因才会产生紫色物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花的颜色为白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 种,即 AABB、AABb、AaBB、AaBb。(2)AaBb自交的子代中,A_B_ 表现为紫色(占9份),aaB_表现为白色(占3份),A_bb表现为白色(占3份),aabb表现为白色(占1
10、份),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其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占所有白花植株的3/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即AaBbaabb,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紫花(AaBb) 白花(aaBb、Aabb、aabb)=13。(3)图中紫色性状需要同时具有A、B 基因,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一对性状可能受到2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答案及解析:答案:(1)有遗传
11、效应的DNA片段;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2)缺失;控制蛋白质的结构;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3)常;隐性;1/24(4)aaXBXb;1和2解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2)囊性纤维病是由于CFTR基因中缺失3个碱基对使CFTR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CFTR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3)I1和2不患囊性纤维病,1为患囊性纤维病女性患者,说明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II2的基因型为1
12、/3AAXBY、2/3AaXBY,3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由2/3AaAa,推知二者婚配生下男孩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为2/31/4=1/6,又XBY1/2XBXb,则男孩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1/6即1/24。(4)4为红绿色盲患者,说明I3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其基因型为aaXBXb,1的囊性纤维病致病基因来自父本和母本,即来自I1和I2。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2.替换;增加;3.突变植株y2;用含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能;不能;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
13、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在112天,A和B的叶绿素含量都逐渐下降,B从第6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代表突变型豌豆。2.根据图2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处氨基酸由T变成S;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处多了两个氨基酸,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SGRY蛋白的第12和第38个氨基酸所在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2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是由处变异引起的
14、。3.根据培育转基因植株中对植株乙处理方式中的信息“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表明要导入一段目的基因;结合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中“植株甲常绿”,设计受体细胞为突变植株y2的细胞。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应排除因载体导入引起的细胞变化。 4答案及解析:答案:(1).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2). 多于 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 (3). 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 自交解析: (1)6号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染色体的同
15、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2)据表格可知,6号单体和正常二倍体的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故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配对而丢失。(3)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理想的育种方案是:根据(2)中分析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n-1型雄配子育性很低,则应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
16、品种。 5答案及解析:答案:(1)秋水仙素(或低温); (2)分生;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x1;x2+ x3+ x4+x5;(3);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育种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生物的育种包括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其中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需要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明确相关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准确答题。据题意“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对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多倍体玉米。(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
17、需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取玉米幼苗的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进行观察。由于只有根尖的分生区进行细胞分裂,因此可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如果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会使细胞均多层重叠。在观察细胞分裂时,材料经过解离已经死亡。观察到的某一状态的细胞数量越多,说明该时期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可用x1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时间长短, 用x2+x3+x4+x5来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加倍前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y,加倍后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加倍时间为后期。故诱导处理
18、使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在后期由y变为2y,从下一个周期开始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故在后期加倍为4y,末期减半变为2y。 6答案及解析:答案:1.种群; 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4.甲; E; 45.5解析: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明显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 形成两个物种,因此,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了物种多样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的基因频率为65%,则e的基因频率为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