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祌的体现, 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 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剖造、均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
2、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表玄,下裳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这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相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 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
3、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钍会枝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士都分礼服与便服两种。靖文帝杨坚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如,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 康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钱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 级分为紫绯、 绿、青等。宋代的服钟崇尚素雅
4、,天子、后把、诸臣、士庶之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 大夫、思想家对服钟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行改革,作为其制札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借和非礼的行为。 中华民族服神文化作为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说生而被生发展而发展它炫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出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文化过
5、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的融突和取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料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神)【注】文:色彩交错。章:花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3分)B.服饰足一种文化软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强化人们对W家、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中居住,用树叶、兽皮等这比身体、抵御寒气,
6、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D.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织品取代一些天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还根据 “天玄 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B.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 “天人合”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柄神的相关特征。C.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间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拘丽、纹饰椅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
7、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 B.中国古代的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 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
8、 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玦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半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
9、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祛,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心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年,他灼买了相关书符,并W写了-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
10、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
11、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
12、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置弃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
13、地存在着。(摘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相关链接】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
14、持是分不开的。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D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B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C徐志摩
15、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D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E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谈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命若琴弦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
16、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
17、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沙子拣出来。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来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
18、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来。”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了。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19、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
20、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C琴槽里的纸条,本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E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8.小说的第2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21、要分析。(5分)9.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3题。谓其太侧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
22、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倭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英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速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村曰: “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分 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
23、,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己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 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袞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己消亡矣/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曰而驰千里/至其袞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己消亡
24、矣/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袞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己消亡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站(3分)A.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B.足下,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辟。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
25、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丹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决心。D.太子丹听过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13.把教材中的文言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东封郑,又欲邸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5分)译文:(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泰王)(5分)译文:(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14-15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雎,万水千山
26、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给全诗定下了雄浑悲壮的基调。B.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C.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E.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15.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6分)答:(三)名篇
27、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2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绘近观所见江面录色的两句是 , 。(2分)(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秦、晋围郑的原因的两句是 , 。(2分)(3)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2分)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惠特尼休斯顿代表了一个时代,她的演唱是强有力的,激情澎湃的、严肃和崇高的,自然令人刮目相看。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C.这部翻译的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
28、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的社会生活画卷。D.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剔除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天气炎热,将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从种植户到批发商再到超市售卖,中间有太多环节,谁能保证不会不会一点问题。9月12日,“萨德”反导弹系统在韩部署完毕,此举不仅严重损害东北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地区战略平衡,而且会给朝鲜半岛局势增加新的
29、风险。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指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造成的,这与我们之前了解的不太一样。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 曾经站在大致相同的发展起点上,但 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得到的结果可谓天壤之别:中国道路使中国发展成就辉煌, 西方道路则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 是在拉美新自由主义政策破产、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的世界形势下,中国 经受住了各种危机和困难的考验,而且为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道路 备受世界关注。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30、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例,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2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
31、蹴而就,需要我们摒弃那些限制和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僵化模式、陈旧思维和不良风气。这次作战,我方准备充分,武器精良,而且还在战前仔细研究了对方的形势,可以说做到了知己知彼,一定能够铩羽而归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泥沙俱下,多数作品恐难称文学之名。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抗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他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热心服务人民群众,危言耸听,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行。A. B. C. D.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
32、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很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B.研究康纳德特朗普,把握美国的政治格局,是为了达到对美国长期以来在全世界推行的霸权主义进行遏制,获得对美外交的主动权。C.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复考量作出的决断,体现的是一代政治家的勇气、担当和创新。D.实际上,不仅“创客中国”是当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孕育成长的一个真实写照。四、写作(60分)23.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
33、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B(“服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错)2C(“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错)3A(“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缺乏依据,“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错)4D(“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5AD(
34、A“最重要的转折”依据不足;D“二者的地位与作用同等重要”错)(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6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以上4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7.答案:AD
35、(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解析:B项中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把较为重要的内容没有表达出。一是表达了老瞎子渴望见到光明的急切心情,二是与后文得知白低后的失落乃至绝望形成对比和反差。C项错解了白纸的寓意和师傅们的坚毅与慈悲。E项,对小说的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瞎子艺人没有对命运的不公与不平,他们努力争取,说明了他们对眼瞎的接受并积极奋斗。8. 描述老瞎子说书精彩的开场场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正侧两面突显了老瞎子的说书艺人形象。 为后文说唱罗成一书及弹断最后琴弦做铺垫。(回答1点给2分。)9. 努力进取, 毅顽强。虽然眼瞎了,但心存希望,渴望
36、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见到光明,并一直努力争取。天越热,越拼命,不愿失去说书好时候。 慈善悲悯,传承大爱。当他得知药方只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后,并不把真相告诉徒弟,仍鼓励徒弟继续努力,留给后人以希望。 技艺精湛,细心严管。其说书深受大家喜爱,观察仔细,眼瞎心亮,严格管教徒弟。 回答1点给2分。10.D11.D 国别体。12.B 太子丹只亲自拜访了鞫武。13.(1)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了它的疆界,又图谋扩张它西边的疆界。(既,东,封,欲,肆各1分)(2)现在前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信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那么秦王就不可亲近)。(行,而,信,则,亲各1分)附文言文翻译: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了燕国
37、。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太子丹非常担心。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太傅说:“请进来,让我好好考虑考虑。”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可以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通过太傅您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好的。”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想个办法。”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38、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想想办法。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
39、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别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露出去。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
40、我的本意呢?”14.A C 轻松豪迈的基调。用“云崖暖”“铁索寒”概写天险抢渡成功。A2分,C3分。15.(1)比喻,将逶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 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2)对比,“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每1点3分。16.(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A 18.A 19.C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句,根据语意,不是转折关系,排除CD;句是递进关系,排除A
41、。21.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求田问舍是比喻没有远大志向,在句中“隐居”的语境中属于望文生义;一蹴而就是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42、在句中“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语境中使用正确;铩羽而归:比喻失败或者不得志而归;“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都跟着流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和事物混杂在一起;“美轮美奂”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指表演精彩;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22.答案C 【解析】(A项结构混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可拆分为两个句子,“产生各种谣言”和“各种谣言充斥网络”。 B项,“达到”后缺宾语中心语“的目的”;D项 “不仅”与“创客中国”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把主语放到关联词之前。)23作文【立意角度提示】(一)从华人父亲角度:1、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贡献给下一代。2、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
43、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3、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遮风挡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二)从英国父亲角度:1、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2、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三)从两位父亲行为辨证的角度:1、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2、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评卷建议】能综合材料进行辨证看待的,视为核心立意,如从第三种角度立意,评卷从48分切入;只从第一或第二种立意角度阐述的,视为符合题意,评卷从42分切入;偏离题意的如“家长要教导孩子回馈爱”等,35分以下。-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