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预案(一)编写人:任振荣 审核: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5- 【预习目标】1、反复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揣摩作者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疑难问题;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利用文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记录重要词义。预习导读王羲之(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王
2、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王羲
3、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格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文章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51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4、自主预习】1、给下列字注音 癸丑 会稽 清流激湍 放浪形骸 游目骋怀 修禊事 流觞曲水 趣舍万殊 晤言 嗟悼2、标注出通假字并解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趣舍万殊(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3、疏通文章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俯仰一世 取诸怀抱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若合一契 临文嗟悼 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4、全文共三段,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思考,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情感的印记。文章情感脉络清晰可循,以“ ”起笔,以“ ”生
5、“ ”,以“ ”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自我检测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n)癸(ku)殊(sh)峻(jn) B殇(shng)稽(j)骸(hi)晤(w)C.悼(do) 禊(x) 骋(chng)契(q) D嗟(ji) 觞(shng)湍(tun)曲(q)水2、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