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论语十二章123D(1)按时(2)自我检查、反省(3)竭尽自己的心力(4)越过法度(5)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疑惑(7)能忍受(8)好的方面,优点(9)改变(10)恳切(11)仁德C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4D5(1)表示并列(2)表示顺承(3)表示转折6(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6)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89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710111213141516171819综合实践素养练提示:点击进入习题。20A学而
2、时习之,不亦说乎(shu)人不知而不愠(yn)B吾日三省吾身(shng)一箪食,一瓢饮(dn)(pio)C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y j)曲肱而枕之(hng)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o)博学而笃志(d)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点拨】A项“说”是通假字,同“悦”,在这里读yu;B项“省”应读xng;C项“肱”应读gng。【答案】D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_(2)吾日三省吾身_(3)为人谋而不忠乎_(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5)学而不思则罔_ 按时自我检查、反省竭尽自己的心力越过法度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思而不学则殆_(7)人不堪其忧_(8)择其善者
3、而从之_(9)三军可夺帅也_(10)切问而近思_(11)仁在其中矣_疑惑能忍受好的方面,优点改变恳切仁德3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点拨】“说”同“悦”,愉快。C4【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思而不学则殆【点拨】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B项中的“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C项“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答案】D5.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承,有时表示转折,有时表示并列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
4、“而”字各属于哪种用法。表示并列(1)博学而笃志_(2)三十而立_(3)学而不思则罔_表示顺承表示转折(1)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来表达喜悦之情。(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6名句填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4)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_,_。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中考湖南长沙】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
5、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6)每当听人唱起“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就感到岁月匆匆,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句填写)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课文研读【安徽合肥瑶海区期中改编】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_(2)博学而笃志_(3)三十而立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生气,恼怒坚定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喜爱,爱好8翻译下列句子。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能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6、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是:_(2)谈个人修养的是:_9请将下列语句归类,只填序号。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位置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高尚的品格。11.本文第三则中,“而立”“不惑”等词语后来都成为年龄的代名词,请按由年幼到年长的顺序再列举三个选文之外这样表示年龄的词语。示例:总角、豆蔻、及笄、
7、弱冠、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写出三个即可)二、对比阅读【安徽巢湖四中期中】1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_(2)吾日三省吾身 省:_(3)人不堪其忧 堪:_(4)吾亦乐吾贫乐:_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7页第12-15题。同“悦”,愉快。自我检查、反省。能忍受。以为乐。【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揣摩其意思。13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朋友交
8、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14.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和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的诗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住在陋巷,粗茶淡饭,忍受着别人不能忍受的困苦,也不改其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的诗人认为,即使穷困潦倒,也要生活得快乐。15.论语十二章(节选)和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都谈到了交友,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点)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示我们交友要热情。“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启示我们交友要不分贫富,主要在于志趣相投。三、国学阅读【中考内蒙古包头】阅读下文
9、,完成题目。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38页第16-19题。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博学而笃志_(2)即之也温_坚定接近(走近、靠近)1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但是做事要敏捷。18.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并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第章。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19.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20.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有几个小标题: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赞美友谊的诗词。请你再拟写一个黑板报的小标题。示例:同学间的友谊小事(2)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该典故的内容。典故:伯牙绝弦、割席断交、管鲍之交等。典故内容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