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C、商务快车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行业,十一年的栉风沐雨,商务快车已经足够的强盛,为众多的企业带来商机,是企业应对金融寒冬最有效的利器。D、百佳专辑主编马世芳说:“老实说当初真的是想抛砖引玉。结果我们1994年抛的砖,却成了秦砖汉瓦,还是没人接着做。”【答案】B【试题2】下面语段中画线
2、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据中华读书报报道,2012年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显示,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分别以3300万元、2100万元、1800万元的版税收入居“网络作家富豪榜”前三甲。这些年轻的网络写手因拥有高人气、高收入被视为业内翘楚,网络文学创作也因此显示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在近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却在初评中发现青年文学创作的诸多弊端,如30岁以下作家的长篇小说几乎不忍卒读。A、翘楚 B、欣欣向荣 C、态势 D、不忍卒读【答案】D【试题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3、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A、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C、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答案】B【试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政府为了在农村实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作出了郑重承诺,但如何将中央的决心转化为省级以及乡镇级政府的行动刻不容缓。B、楼上住的虽是知识分子,但常有馊泡饭临窗泼下;平房里住的大多是环卫工人,却经常向外扔烂菜
4、叶。C、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浑然不觉地参加到狂欢行列,是在文化上进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原因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沉沦。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答案】D【试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B、据中国日报报道,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月5日,世界首个完整的“仿生人”在科学博物馆揭开神秘的面纱。
5、这个名为“雷克斯”的仿生人,是英国科学家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造假肢和器官打造。C、1月以来,中国中东部连遭雾霾袭扰,多地出现20天以上的雾霾天。“雾霾围城”的现状令环保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高层连续表态,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应对措施,各媒体也相继呼吁告别“口头环保”。 D今年春节,南开大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选择留校过年,学校在留校研究生中开展了“亲情春节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在新春佳节给父母寄一张“感恩贺卡”、打一通“亲情电话”,送上新春祝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答案】C【试题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教育部统汁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
6、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B、专家认为,目前H7N9禽流感传播的特点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人接触禽或者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C、部分烟民在采访中表示,即使下决心戒烟,也需要时日,因此提议能否在公共场所、机关单位设立一些不影响别人的“吸烟区”。D、过去,一些地方领导常超标准安排上级领导住宿,甚至把级别不高的上级领导也安排进豪华套间,不仅浪费,还助长了奢靡之风。【答案】D【试题7】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6分)中国人的吃喝绝对是一种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自省。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能节制吃
7、喝:因为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期盼“好好撮一顿”。 :有人振振有词地找到“文化根据”,说是凡农耕、游牧民族的后代都遗传着一种“饥渴因子”,一旦 ,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作为民族,我们也不大注意节制吃喝:侵吞公款要判刑,公款吃喝却很容易被宽容,于是,山珍海味满桌,多高级的红酒皆能一饮而尽,直让外宾目瞪口呆。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看。无论个人、群体、民族,若想匡民风,清世风, 。【答案】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吃喝不受约束(只要指出合理条件即可)。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每句2分)【试题8】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使我们认识了网友大萌子和她的父亲。从1岁的
8、“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他们之间的亲情感动了整个中国。请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评价角度准确、得体,不少于100字。(5分)【答案】示例:30张照片,30载年华,一点点,我们长大;一年年,父母变老;一幕幕,画面感人。岁月如梭,转眼间,爸爸牵着你的手已经30年。希望30年后,不,60年后,你们依然能这样合影。一年记录30次容易,30年每年都记录其实挺难。平凡简单的事因这份坚持和积累,在岁月和亲情的催化下变得弥足珍贵。(内容3分,修辞2分。)【试题9】为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然后
9、说一说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标 题: (2分)讽刺现象: (2分)【答案】(4分) (1)题目示例:比文凭不比本事 、持“凭”上岗、悟空下岗(2)寓意示例:讽刺社会上只看文凭,不看真才实学的错误人才观。(评分标准:题目2分,题目不可写为“无题”;寓意2分。)【试题1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雪花不是不知道阳光迟早要来的,但是它愿意在大地上铺展,愿意在泥土上附着,因为存在就不该懦弱。答: 【答案】示例:小草不是不知道秋天终究要来的,但是它愿意在春风中渴盼,愿意在夏雨中执着,因为活着就不该蹉跎。月亮不是不知道白天注定要来
10、的,但是它愿意在群星里妩媚,愿意在黑暗里顽强,因为有爱就不该掩藏。(每句3分,其中修辞手法1分,语意1分,句式1分)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试题1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不仅家长而且我们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应该重视近20年来喝各种饮料(如碳酸类饮料、果蔬汁饮料、乳饮料等)已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儿童、青年人补充水分的方式之一,与一些人喝饮料补充水分超过人1天需水量的30%,有的儿童甚至达到100%这种现象。答: 【答案】近20年来喝各种饮料已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儿童、青年人补充水的方式之一;这些饮料有碳酸类饮料、果蔬汁
11、饮料、乳饮料等;一些人喝饮料补充水分超过人1天需水量的30%,有的儿童甚至达到100%;这种现象不仅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而且也应该引起我们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试题12】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画线的句子形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翻译是什么?有人说,翻译就是打开窗户,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翻译就是撬开贝壳,让人品尝到鲜美的肉核;翻译就是_ _,_ _;翻译就是_ _,_。 【答案】示例:翻译就是撩开窗帘,让人窥见美丽的风景;翻译就是打开井盖,让人获得纯净的水源(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试题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
12、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1、征铎:铎,du,大铃。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2、 槲(h):一种落叶乔木。3、 枳(zh):一种落叶灌木,花白色。4、 杜陵:这里指长安,可指作者故乡。5、 凫(f):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小题1】说明“枳花明驿墙”一句的含意。(2分) 【小题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小题3】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对颔联有如此评价:“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小题1】(1) 用白色的枳花映(照)亮驿墙表现
13、出行之早(或:点出“早行”二字)(意对即可)【小题2】早行途中,诗人触景生情,想起昨夜梦中出现的故乡杜陵的春景,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梦中故乡春天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之景与眼前旅途早行之景的鲜明对照,暗含旅途奔波劳累之苦、人生孤独飘零失意之感。(意对即可)【小题3】此联绘早行景象,诗人只用了十个字,不仅没有一个虚词,就连一个动词也没有,只用了六个名词,选择了六个颇具典型性的意象叠加组合在一起,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也暗含人物的内心感受,意象具体丰富,意境深邃渺远,烘托出早行的典型环境与浓厚氛围。形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意对即可)【试题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暮过
14、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小题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如何描绘?(3分)【小题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案】【小题1】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或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小题2】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试题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贺圣朝 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
15、,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绿醑:美酒。诉:辞酒。【小题1】对“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进行赏析。(4分)【小题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4分)【答案】【小题1】采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其中的“二分”是“愁”,“分”是“风雨”。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2分)词人用巧妙的构思来写出了与挚友分别时的愁绪。(1分)(答出“化虚为实”“巧用数字”分析得当也可)【小题2】与友人惜别的感伤;珍惜相聚及时行乐的豪放旷达;对前途未卜
16、的忧虑;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试题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沃见,终不贬也。 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
17、”。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
18、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注】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犹高利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铸廉得盗工作物 廉:查访,考查。B、能从吾治,免白发 发:揭露,暴露。C、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 竟:自始至终。D、以是杜门将遂其老 杜:断绝,阻止。【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贺铸“气侠雄爽”的一组是 (3分) 喜谈当世
19、事,可否不少假借 小不中意,极口祗之无遗辞 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 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 手自校雠,无一字误 故铸自号庆湖遗老 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铸博学强记。贺铸善于作词谱曲,作词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作曲常能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B、贺铸抑郁不得志。贺铸因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没有得到理想的官职,后来退隐到吴下,从此打算闭门思过。C、贺铸交友慎重。在贺铸交往的朋友里面,有一个信安的程俱,跟他维持了终生的友谊,且始终交情深厚、密切。D、贺铸性格多重。贺铸既是才华出众的文人又是失意的贵族,带
20、一丝侠气又细密深静,其性格有着多侧面的复杂性。【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2)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B【小题4】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客致”“所”“贬”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 (“贷”“负”“丐”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
21、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孝卫皇后的族孙。身长七尺,面色青黑,眉毛直竖。喜欢议论当朝大事,批评不留情面,即使是权倾一时的豪门显要,只要稍不中意,他便会毫不留情地辱骂,人们觉得他的行为很像侠客。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比编织而成的彩绣。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剪裁、组织,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 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或者去或者不去,(遇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隋朝建国初,
22、贺铸娶了同宗族的女子为妻。贺铸隶属右选,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察访,了解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地叩头说:“有这些事。”贺铸说:“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揭发了。”贵族子弟于是站起来,自己脱去衣服露出肌肤,他就用棒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而不敢抬起头来看。这时,江、淮之间有一个名叫米芾的人,他因身材魁梧
23、和思想怪异而闻名,贺铸则因见义勇为的侠义行为和豪爽的性格而与米芾先后出名,两人每次见面,就两眼圆睁,拍着手掌,激烈地争辩起来,甚至争辩了一整天,也是谁都无法把对方辩输,文人中争相把他们辩论的情况作为谈话的资料。元祐年间,李清臣作宰相,上奏更换通直郎,让贺铸通判泗州(今江苏泗洪),又去做太平州的副职。贺铸自始至终因为喜欢喝酒和意气用事而得不到理想的官职,所以郁郁不得志,吃的是宫祠的俸禄,(后来)他退隐到吴下(今江苏苏州),渐渐离开了那个纷扰的社会现实,所以心情倒也平静,不像从前那样起伏不平。家中藏书一万多卷,贺铸校对过的文章,没有一个字出错。他想用闭门读书的办法度过自己的晚年。贺铸家境贫困,经常
24、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贺铸所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流传。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黄庭坚从黔中回来,很满意他(被人称作)“江南梅子”的诗句,认为(风格)像谢脁。他交往的朋友,始终交情深厚的,只有信安的程俱。贺铸自己集聚歌词,取名为东山乐府,全部为这些词写了序。曾经说自己是唐谏议大夫贺知章后裔,并且探寻贺姓的根源,原本姓庆,住在南越一个叫镜湖的湖中,(镜湖)本来叫庆湖,(庆姓)为了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改为姓贺,庆湖亦变成镜湖。当时不知是有何依据。因此贺铸自起名号为庆湖遗老,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试题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25、面题目。浪游记快【清】沈复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
26、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桥北数武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
27、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节选自浮生六记)【注】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馆:馆舍 B、赵明府延教其子 延:请C、固不可胜数 固
28、:本来 D、此殆灵气所钟 钟:集聚【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3分)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A、 B、 C、 D、【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
29、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B【小题4】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或:有经验的儒者)。(“宿”1分,判断句1分,句意通顺1分)(2)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鳞”“盈”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
30、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赵县令延请他教授孩子的学业,我父亲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门下。在闲暇的日子里出外游玩,我们来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见一个石洞,里面豁然空阔,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俗名叫“水园”。临水建构了五间石阁,对面石壁上有“观鱼跃”三字。水流深不可测,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争食。石阁后面有
31、条路通旱园,旱园内乱石林立,有的像拳头胡乱矗立,有的横向摊开如手掌,有的柱石削平了顶端,再在上面垒块大石头,人工雕凿的痕迹清晰可见,毫无可取之处。游览完毕,我们在水阁里设宴饮酒,叫随从燃放爆竹,轰然一响,千山万壑一齐回应,好像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这是我小时候畅游的开始。到绍兴的第二年,赵先生因为双亲年迈而不能远游他乡,所以在家中设馆授徒。我于是也跟着到了杭州,西湖胜景也因此得以饱览畅游。要说结构的精妙,我认为以龙井为最佳,若论小巧玲珑,天园排在第二位。山石的奇妙则首选天竺山的飞来峰和城隍山的瑞石古洞。水之佳则在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种活泼的趣味,大概最不值得看的,就是葛岭的玛瑙寺。其他像湖心
32、亭、六一泉等景致,各有各的妙处,不能一一说尽,但都不脱脂粉气,反而不如小静室那样幽雅僻静,情趣接近于天然。苏小小的墓在西冷桥旁边,成八角形,上面立了一块碑,用大字刻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凭吊古迹的骚人墨客,再不用左右徘徊四处寻找了!我想自古以来湮没于世间而不能流传的忠烈们的魂魄,本来就不可数尽,即使流传但不能久远的也不在少数。小小一个歌妓罢了,从南齐到如今,却尽人皆知,这大概是灵气所聚集的地方,作了西湖山水点缀的缘故吧!西冷桥北面几步远的地方有崇文书院,我曾经和同学赵缉之在这里投考。当时正值长夏,我们起得很早,出了钱塘门,过了昭庆寺,上了断桥,坐在石栏杆上。旭日即将升起,朝霞从柳叶外映照
33、过来,枝条的形态充分展现,极其美丽。在白莲花的幽香里,一股清风徐徐吹来,令人身心都觉得清爽。走到崇文书院,考题还没有出。午后交了卷,和缉之在紫云洞纳凉。紫云洞很大,可以容纳几十人,洞顶的石孔可以透过日光。有人摆了些小桌子和矮凳子,在这里卖酒。我们便宽衣喝了点小酒,尝了尝干鹿肉,味道很好,用鲜嫩的菱角和雪白的莲藕下酒,微有醉意才走出紫云洞。缉之说:“上面有朝阳台,非常高旷,何不乘兴一游?”我也兴致大发,奋勇登上山巅,只觉西湖如明镜,杭州城如弹丸,钱塘江如练带,极目远望,可达数百里。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第一大景观。【试题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
34、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
35、。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
36、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消疾:消渴病。【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复备言其计 备:详细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期限C、征通为卫尉 征:征召 D、重以宁平公主故 重:加上【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私常怀之 句读之不知B、新室且亡 臣死且不避 C、通因具言谶文事
37、 相如因持璧却立D、以时视事 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 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 以病上书乞身 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 其夏,引拜为大司空A、 B、 C、 D、【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
38、公主。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2分)(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4分)(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4分)【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小题4】A【小题5】(1)(2分)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2)(4分)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3)(4分)李通一向有消渴病
39、,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总是)更加恩宠他。(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附参考译文】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
40、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本没想到,不敢把谶语和自己联系起来。当时李守在长安,光武就悄悄观察着李通说:“假如是这样,你父亲该怎么办呢?”李通说:“已经自有打算了。”于是又详细说了他的计划。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约定,定下计策,约定在材官将
41、军在都城考试骑士的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和属正,借此来号令大众。李通于是让光武和李轶回到舂陵,起兵来响应自己。更始帝刘玄即位,任命李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跟随刘玄到长安,改任为大将军,封西平王。刘玄命令李通拿着符节回守荆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刘伯姬为妻,她就是后来的宁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宫卫尉。建武二年,封为固始侯,任命为大司农。光武每次征战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师,安抚百姓,修建宫室,建造学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六年夏,率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攻打汉中叛军。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议起事,帮助光武建成大业,再加上因为宁平公主的缘故,特别被光武亲近器重
42、。但李通生性谦虚恭敬,常想躲避权力。当时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为由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家。光武下令将此事交众位大臣讨论,大司徒侯霸等人说:“王莽篡夺汉室皇权,扰乱天下。李通身怀像伊尹、吕尚一样的谋略,制定大计,扶持光武助成帝业,为国家毁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难、兴灭继绝的功绩,功劳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谦让辞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可以让李通在职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诸侯,不能听从。”于是命令李通努力寻找医生和药品,按时处理政务。这年夏,提升李通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连年请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宠爱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谥号恭侯。
43、【试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
44、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
45、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
46、,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小题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伪手法。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面”后的作品。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的情况。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
47、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达到顶峰。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B、后人以
48、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最终被辨认出来。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试题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难的精神价值周国平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
49、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
50、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
51、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
52、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
53、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当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B、人只有通过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C、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他仍有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D、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是虚幻的生活。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即在立足现世人生的立场上使人得以救赎原罪。【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A、处于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一定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B、人陷入绝境的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
54、任何意义了。C、宗教把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让人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D、当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更有深刻的底蕴。【小题3】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4分)【小题4】廖智是一名美丽的舞蹈教师,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汶川地震,她在废墟被埋30多小时,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之后又遭受了失去幼女和肉体截肢的痛楚,最终还被丈夫离弃,但她积极治疗,坚强地活下来并舞出精彩人生。依据文意,试对苦难在廖智不幸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价值作简要解析。(4分)【答案】【小题1】AC【小题2】D【小题3】人拥有的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
55、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2分)既显示个人品质,又展示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2分)【小题4】遭遇苦难,当个人失去了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有必要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以尊严的形式承受苦难,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廖智遭遇身体的残缺和情感的缺失,积极治疗,以尊严的形式承受苦难。个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带着承受苦难带来的精神价值,廖智找到了人生目标,舞出人生,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获得体验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文中观点2分,结合廖智事例分析2分。)【题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56、各题。 当我们把传统民间艺术与伟大的经典作品比较时,艺术美感的差异往往表现得非常明显:前者常见的单调重复和即兴随意的形式,与后者的个性鲜明、精致完美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很容易把前者理解为后者的早期不完美形态。然而这两类艺术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背景,并非简单的高低之分。要理解这种差异,需要理解形成经典美学趣味与民间艺术趣味的不同审美生态根据。 经典艺术之所以成为经典,与特定社会主流文化或大传统的成熟分不开。主流文化成熟的标志是形成金字塔形社会文化结构,处于金字塔顶层的精英阶层对其他阶层的观念和行为起着引导作用,也包括对审美趣味的评价和引导。这种评价和引导的趋势表现于作品,就是艺术形式日益趋向完美精致
57、,内容意蕴逐渐丰富深厚;体现于创作观念,则是越来越突出创作者的个性和创造性。经典美学对于经典艺术而言,就是通过研究和批评活动表达社会精英阶层的审美要求,推动艺术创作在这种审美要求引导下发展、积累和成熟,从而形成艺术的金字塔形层次结构,“经典”便是这种结构的产物。艺术的经典化是不断追求完美和杰出的过程,因此经典美学对艺术发展的引导突出表现为对完美、个性和创造性的追求方面。民间艺术最普遍的特点是程式化和即兴性:程式化意味着缺少创造性,即兴性则似乎证明这种艺术活动缺乏完美的标准,因此在形式的完美、内涵的深刻和风格的个性化等方面与经典艺术相比显然处在低级阶段。但问题在于,民间艺术所追求的艺术品格与经典
58、艺术走在不同的方向上。养育民间艺术发生发展的生态土壤是小传统,也就是依靠现场讲述和日常生活传承的集体记忆和习俗,这种文化传统培育出群体认同的审美经验和趣味。也就是说,这是传统引导的审美活动。程式化和即兴性这类艺术特点来自群体传统的仪式性习俗和参与性。戏曲就是程式化表演的典型样式。程式化塑造了观众对群体传统的认同,也塑造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默契。程式化提供了表演者和观众共享的期待视野和艺术结构,但在具体表演中却并非完全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而是由表演者在程式的框架中即兴发挥,如随意插入的插科打诨、信口开河的自由渲染表现等等,制造出令观众惊讶的现场效果。比如扬州评话世家传人王少堂的武松十回、宋江十回等
59、“王派水浒”,由于一代代口头传习和即兴表演而保持着活态传承特征。正是民间艺术的程式化和即兴性造成了群体共享性和生生不息的活态特征,传承和重构着一代代群体的审美认同。(节选自高小康传统艺术活态保护与当代美学建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程式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程式化是民间艺术普遍具备的特点,民间艺术在具体表演中完全按照固定模式进行,缺少个性化和创造性。B、正是由于程式化的特点,戏曲表演者与观众之间才能产生默契,戏曲表演才容易被观众接受和理解。C、程式化和即兴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民间艺术都无法制造出良好的现场效果。D、民间艺术没有程式化就不具备群体共享性和生生不息的活态特征,
60、程式化在传承着一代代群体的审美认同。【小题2】关于经典艺术的产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艺术是艺术的金字塔形层次结构的产物,而这一结构是在社会精英阶层审美要求的引导下完成的。B、经典艺术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社会主流文化或大传统的背景,成熟的主流文化能够对审美趣味进行评价和引导。C、经典作品在艺术形式上追求完美精致,在内容意蕴上追求丰富深厚,所以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远远高于民间艺术。D、经典艺术是在不断追求完美和杰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经典美学对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艺术追求的是与经典艺术不同的艺术品格,养育民
61、间艺术的小传统培育出的是群体认同的审美经验和趣味。B、传统民间艺术与伟大的经典作品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背景,前者是后者的早期不完美形态,后者是前者发展的高级阶段。C、所有的民间艺术都是通过一代代口头传习和即兴表演而保持着活态传承特征,王少堂的“王派水浒”就是最好的说明。D、民间艺术与经典作品具有完全对立的艺术美感,民间艺术代表大众的审美趣味,而经典作品体现的则是精英的审美趣味。【答案】【小题1】B 【小题2】C【小题3】A【题文2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题目。相 片孙 犁正月里我常替抗属写信。那些青年妇女们总是在口袋里带来一个信封两张信纸。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在孩子的手里。信封信纸使起来并
62、不方便,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那天,一个远房嫂子来叫我给她的丈夫写信。信封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是她的照片,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像!”她斜坐在炕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不是年轻,是比你现在还老!”“你是说哭丧着脸?”她嘻嘻地笑了,“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
63、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出于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可是,”我好奇地问,“你不会另照一张给他寄去吗?”“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楚,是什么容影!你看这里!”她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
64、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如果人类的德行能够比较,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1947年2月【小题1】孙犁是“写对话的巧匠”,请简析本文对话描写的主要作用。(6分) 【小题2】远房嫂子的性格特点有哪些?(4分) 【小题3】末段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本文以“相片”为题,请探究其作用。(6分) 【答案】【小题1】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展开故事情节)。远房嫂子先“笑着说”、“嘻嘻地笑了”到“郑重地说”,再到“抬高声音说”的变化,情节的发展过程得以充分展现;二、展示了人物的精
65、神(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性格。远房嫂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的高调,有的只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话语朴实,情感充沛而真挚,思想高尚而伟大。她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通过对话描写得以完美体现。(意对即可)【小题2】活泼爱笑,性格开朗;饱受苦难,意志坚定;痛恨战争,励夫杀敌;精神崇高,渴求自由幸福。(答出3点即可,意对即可)【小题3】收束(总结)全文;卒章显志,道破(揭示)主题。(意对即可)【小题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照片上的“验讫”二字是历史的印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之事,而寄相片则关乎解放战争之事;揭露了战争(日寇)的罪恶: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就是日寇罪行的展现;表达人民对侵略者和战争的痛恨:相
66、片上的人像没有笑容体现百姓对战争的憎恨;表明人民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求:远房嫂子寄相片,用自己受苦受难的容颜去激励丈夫勇敢作战,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构成本文叙事写人和言志的节点:本文无论是叙为抗属写信寄相片激励丈夫杀敌之事,还是塑造勤劳纯朴、情操高尚的青年妇女形象,言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之志,都紧密联系到相片这一物件上。(意对即可)【题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壶 碎 李敬泽这个故事忘了是谁告诉我的。酒桌闲扯,很多话原本无主。话说,一位老先生,其名甚响,不过这故事与他名姓无关,姑且称之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访友,该先生平生不爱钱不好色,唯独爱书,访友为的
67、也是访书。主人多的正是书,房间里四面都是书柜,某先生一柜一柜看过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还有主人在。忽然,哗啷啷一声脆响,正所谓银瓶乍裂水浆迸,某先生差点从梯子上掉下来,定睛看时,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壶。想是方才因抽书忘情,将书柜里摆着的一把壶拂落下去。这时,该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见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壶,日后要拿一瓶好酒来还。”宾主相视一笑。主人顾自取了笤帚簸箕扫去碎片,先生顾自看书。那一日,宾主尽欢。临去时,漫天大雪。如此而已。此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书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学里教授已是正的,啸傲江湖、踏花蹄香,抬望眼便是千里万里的锦绣,一把壶岂足挂怀。转眼又是
68、数年,某日,教授闲翻杂志,见一篇文章谈的是制壶名家顾景舟,也是一时无聊,信马由缰往下看,看着看着,教授坐不住了。忽想起,那把壶,原是有题款的,正是顾景舟制。站起来,几步冲到书柜前。书柜在,书也在,壶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劈头就问:那壶是怎么回事?这是越洋电话,打给他父亲。教授的父亲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随着老太太在美国的大儿子家住着。多少年后,老爷子归天,众弟子发一声喊,一拥而上,把老爷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忆文章连篇累牍,老爷子被描得白衣胜雪,活活就是最后一位民国大师。其实,老爷子的大学只在民国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国。退休后一屋子书留给了小儿子,住到美国去,主要爱好就是推个
69、小车在社区里转悠,把邻居扔出来的沙发电视什么的搬回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先是藏于车库,渐渐竟登堂入室。大儿子力陈中美文化之差异,苦求老爹入乡随俗,由着美国人败家去,老爷子只作没听见。话说那日,小儿子半年多不来电话,夜半三更冷不丁“电”一下,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爹娘问茶壶。老爷子半天没醒过神来,胡天胡地想不起这一壶到底是哪一壶,最后把“紫砂”、“宜兴”、“顾景舟”凑到一起。老爷子才忽然想起那是“文革”期间,去宜兴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壶。放下电话,教授只觉得一颗心被人紧紧地攥住了。是!必定是了!当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顾景舟的壶。这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长叹一声,苦笑。又能怎样呢?难不成再找人家赔壶?罢了罢了。
70、也是命该如此。然后,就到了今天,教授老了,这些年他过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个愤怒的老货,恨官员、恨知识分子、恨富人、恨穷人,恨这个世界和世道,这个世界从他手里骗走了一把壶。谁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来竞阴险地埋伏着漫长无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视着紫砂壶的拍卖行情,那是迅速上涨的水,眼看着就从脚底漫过了头顶。他身处寂静的海底,却只见到高远的海面上漂浮着那把壶,顾景舟的壶。那把碎了的壶持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他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某先生了。父亲留下的书,他卖给了潘家园一个书贩子,拿到了一笔钱。几十万吧。还算是钱。在空荡荡的书房里看看那堆钱,他忽然想起,那些
71、书其实还远远不抵那把壶。 “骗子!”他喃喃骂了一句。那日,我在宜兴,微雨中访吾友葛韬陶庄,看各种壶,忽抬头,见墙上一帧旧照,一位老先生正在制壶。清瘦,身着旧时工装,凝神注目于掌中壶。心里一动,扭头看葛韬:这。是顾先生?是啊。哦,这就是顾景舟。顾先生的脸,净如秋水。看着他,心里只是无端地觉得好,好得心酸。竞无话可说了。 (选自文汇报)【小题1】结合小说内容,概括教授在“壶碎”之后的心理变化。(3分)【小题2】“壶”在小说的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3】你如何理解“那把碎了的壶持续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断贬值,直到变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这句话?(4分)【小题4】小说结尾部分,
72、写到了制壶名家顾景舟,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3分)【小题5】作者对教授持何种态度?这篇小说带给你什么样的人生启示?(4分)【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从全文看,小说有两套叙事结构:一是关于一把宜兴紫砂壶的故事,一是围绕“壶”展开的教授命运的故事。B、小说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但其主要艺术特色还是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C、小说开头和结尾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切身体会作者情感倾向。D、尽管教授、某先生、教授的父亲以及制壶大师顾景舟在文中是相互独立的,却共同向我们展示了时代的某些特征和人性中幽暗真实的一
73、面。E、小说看似写“壶碎”引发教授人生“漫长无底的坍塌”,实则写出了时代变迁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答案】【小题1】壶打碎时,他觉得一把壶不足挂怀。得知壶为顾景舟所制后,他陷入痛苦之中,内心极度不平衡。再后来,因一把碎壶,他对一切充满仇恨。(3分)【小题2】“壶”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壶”展开,“壶”推动了情节发展。“壶”是刻画人物的手段。小说通过写“壶碎”之后教授的心理变化,刻画了教授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壶”的碎裂在文中具有象征意义。表面上写“壶碎”引发教授的人生坍塌,实际写人们精神世界中美好、纯粹的破裂,深入表现了文章主旨。(3分)【小题3】运用比喻,把“他的人生”比作“海底的一粒沙
74、子”,形象地写出了教授看到碎壶不断升值时内心无尽的坍塌。(4分)【小题4】小说结尾写制壶名家顾景舟“净如秋水”和前文教授的浮躁、愤恨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突出教授这一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引发读者思考,深化文章主旨。(3分)【小题5】作者对教授的态度:同情,叹惋。人生启示:人不能被金钱左右;人不能一直生活在对过去的遗憾和焦虑中。(4分)【小题6】BD【题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18分)文玩核桃徐慧芬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
75、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
76、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
77、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
78、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
79、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小题1】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4分)【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1)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2)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小题3】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4分)【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傅三?请说说你
80、的理由。(6分)【答案】【小题1】(4分)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或者:统领全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每点2分)【小题2】(1)对傅三的要求有所戒备和不满,舍不得出让。(2分)(2)对四胞胎的赠予感到震惊,被老人的深厚情义感动进而产生崇敬之情。(2分)【小题3】(4分)核桃是“四胞胎”的情节设计对前面的核桃是“双胞胎”的思维定势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突破,使小说异峰突起;也对老人的 “吝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感人至深,体现了人性的美好。(每点2分)【小题4】(6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情节分析3分,结合主题分析2分)示例一:主人公是
81、老人。傅三在明处,老人在暗处,傅三爱核桃,老人更爱;傅三在找丢失的第二个核桃,老人在找失散的第四个核桃。老人没开口收买傅三的核桃,体现出老人君子不夺人之爱的收藏家境界。老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夺人所爱,而是用四个核桃加倍报答了傅三的知遇之恩,体现出老人“玩”物的确玩出了“文”的境界,使老人的形象熠熠生辉,很好地揭示了玩物与做人的主题。因此我认为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傅三是老人的陪衬。示例二:主人公是傅三。故事由傅三寻找核桃开始,到巧遇老人找到双胞胎核桃,再到收买不成因核桃成为朋友,到最后成全老人心愿为老人送终得到老人慷慨赠送,傅三参与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傅三的性格不断发展变化,
82、由想方设法要得到老人的核桃到慷慨出借自己的核桃满足老人遗愿,到最后核桃不见了心里郁闷依然帮助老人女儿办完后事并宽慰自己,表明在他心中与老人结下的友情已经超越了核桃的分量,体现了傅三终究不负朋友一场的金子一般的可贵品格。小说借此讴歌了情义价更高的中华源远流长的古道热肠,暗扣题目中的“文”字。因此我认为傅三是小说的主人公,老人是陪衬。【题文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的母亲 任正非【注】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8日上午我真给母亲打了电话,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她就躲过了这场灾难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买好机票后,我没
83、有给她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会忙碌,不管多晚到达,都会给我做一些我小时候喜欢吃的东西。直到飞机起飞,我才告诉她,让她不要告诉别人,不要车来接,我自己坐出租车回家,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前几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妈妈,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家取行李,与父母匆匆一别。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唠唠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们总是说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由于我3日要赶回北京,随胡锦涛副主席访问伊朗,在昆明我只能呆一天。这次在昆明给妈妈说了去年11月份我随吴邦国副总理访问非洲时,吴邦国副总理在科威特与我谈了
84、半小时话的内容。首长说了这次我随访是他亲自点的名,目的有三个,一是鼓励和肯定华为,并让随行的各部部长也正面地认识和了解华为;二是了解一下我们公司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看看对别的企业有无帮助;三是看看政府对华为开拓国际市场是否能给予一些帮助。妈妈听了十分高兴,说:“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业干得好,其他都会随时间的证实而过去的。”最近这两年,网上和其他媒体对华为的评论,也是毁誉参半。妈妈是经过“文革”痛苦煎熬过的,对荣誉不感兴趣,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我说了,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会,主要是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我们去年交税20多亿,2001年要交40多亿的税。各
85、级政府对我们都信任。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去辩论,这样会引起争论,国家纸太贵,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争论太浪费。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干扰国家的宣传重点,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责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我们也没有介绍,了解就好了。妈妈舒了一口气,理解了我的沉默。这次我还与母亲约好,今年春节我不工作,哪儿也不去,与几个弟妹陪她到海南过春节,好好聊一聊,痛痛快快聊一聊。以前,我节假日多为出国,因中国过节,外国这时不过节,正好多一些时间工作,这次我是彻底想明白了,要陪陪妈妈,我这一生还没有好好陪过她。没想到终成泡影。8号那天,圆满结束对伊朗的访问,我们刚把胡副主席送上飞机,就接到纪平的电话,说我母亲上午10时
86、左右,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汽车撞成重伤,孙总已前往昆明组织抢救。由于相隔千万里,伊朗的通信太差,真使人心急火燎。飞机要多次中转才能回来,在巴林转机要呆6、5个小时,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飞机又延误两个小时,到曼谷时又再晚了十分钟,没有及时赶上回昆明的飞机,直到深夜才赶到昆明。回到昆明,就知道妈妈不行了,她的头部全部给撞坏了,当时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药物和机器维持,之所以在电话上不告诉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我看见妈妈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不用操劳、烦心,好像她一生也没有这么休息过。我真后悔没有在伊朗给母亲一个电话。7日胡副主席接见我们随行的企业负责人,我汇报了两、三分钟,说
87、到我是华为公司的时候,胡副主席伸出4个指头,说四个公司之一。我本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说中央首长还知道我们华为。但我没打,因为以前不管我在国内、国外给我母亲打电话时,她都唠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非非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非非,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我想伊朗条件这么差,我一打电话,妈妈又唠叨,反正过不了几天就见面了,就没有打。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由于时差,我只能在中国时间8日上午一早打,告诉她这个喜讯,如果我真打了,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妈妈就躲过了这场灾难。我看了妈妈最后
88、一眼后,妈妈溘然去世。1995年我父亲也是因为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拉肚子,以致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去世。(节选自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注】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全球第一大通讯运营商深圳华为公司总裁,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杰出代表。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2007年该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2年他本人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第一名,2013年蝉联第一。其父母曾为贵州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乡村中学教师。【小题1】请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4分)【小题2】本文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并非来自任
89、正非对丧母之痛哀伤情绪的宣泄,而是来自在叙述过程中对感情的节制。请结合文本分析任正非对感情的节制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小题3】华为的成功不仅是任正非本人和他母亲的成功,也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在他们母子身上,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品质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传承。请结合文本归纳分析这些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案】【小题1】(1)母亲因车祸去世的原因(或过程)(1分);(2)回忆母亲对华为取得成就的骄傲和对媒体评论的关心(或担忧)(1分);(3)回忆母亲在电话中的“唠叨”(或对自己的叮嘱)(1分);(4)自己因错过给母亲打电话而致使母亲出车祸而产生的的歉疚、悔恨之情。(1分)(有其他合理的
90、概括,如母亲去世的原因;(1分)回忆母亲的“唠叨”;(1分)自己出陪领导人访;(1分)自己错过给母亲打电话的歉疚。(1分),也可以得分。)【小题2】本文节制的叙述直击人心,具体表现在:(1)文字朴实,很少使用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2)极少使用常见的排比、比喻、夸张等等常用的修辞手法。(3)作者尽量陈述事实,控制住直接抒情的冲动。(4)没有很“现场化”、戏剧化的场景描绘。(5)注重呈现事实而非得出结论。(答出1点2分,2点得5分。其中每一点结合文本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小题3】母子两人都有的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精神品质:(1)不怕吃苦,如:任正非创立华为公司,艰苦奋斗多年,公司进入世界50
91、0强;为企业操劳,景响了身体健康(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你走路还不如我呢,你这么年纪轻轻就这么多病,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得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而母亲“亲自到菜市场买菜,一生忙碌,操劳;(2)质朴、低调不张扬:如母亲仍去菜市场,买菜;任正非自认是“小公司”;(3)达观,看淡荣辱,如:妈妈是经过“文革”痛苦煎熬过的,对荣誉不感兴趣,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得2分),任正非则对争议保持沉默;(4)明大理,识大体,如: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唠唠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们总是说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得2分)任正非是不愿意“引起争论”,国家纸太贵,
92、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争论太浪费。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干扰国家的宣传重点,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责任;(5)家国情怀,如母亲认为“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业干得好,其他都会随时间的证实而过去的。”任正非则一心为企业,错过平常人的家庭幸福,(或任正非富有创新意识,如:创新公司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对别的企业提供帮助;)(每点2分,其中概括归纳1点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3点可得6分。凡是合理概括都可得分。)【题文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村庄的灵光厉彦林 山岭,梯田,山路,小桥,淡水,庄稼,秋草,牛羊,房屋,太阳,月光,炊烟,村民 锣鼓,唢呐,乡戏,高跷,秧歌,对联,窗花,鞋垫,赶牛调,舞龙狮
93、,弯把犁,土地庙 这些村庄里熟悉而亲切的景物,散发出纯正缠绵的自然与文化光泽。悠闲地咀嚼着满口幸福的村庄,让人魂牵梦萦,让你我在不经意间捡拾到唐诗宋词中那婉约清纯、恬静舒适的意境,散发着温暖人心的魅力与灵光。 我的故乡那个小山村,坐落在沂蒙山区东部的岭膀上,东、西、北部三面环山。我小时候,村庄四周那茂密的树林,既是树木和牲畜饲料的生长地,又是百鸟和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点缀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和一片贼亮的眨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和菜香。脚步声,说笑声,狗吠声,碰杯声,婴儿啼哭声,集体上演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 留恋村庄,不是因为我生长在农村,我的亲人都是农民
94、,而是我拥有充实欢乐的童年,那个曾经满身泥巴和草屑,在土地上滚爬摸打、学会面对风雨的童年。想起这些,胸口便涌动幸福与感动,大自然和村庄恩赐我很多,我却把村庄贴心暖肺的关怀与眷恋带进了喧嚣的城市。 我们凝望无垠的田野,领略绿油油的麦浪,观赏海一般金黄的油菜花,的确能感受一份诗意,那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奇迹,也是人类的杰作。但经营这份美丽靠的是艰辛的付出。秋收季节,场院上机器在脱粒,拥挤的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 土地和家园是乡亲们灵魂的永久住所。站在村头向远处眺望,在沟壑纵横的山套里,住着许多炊烟牵挂的人家。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几十年,留下生命神
95、秘的遗传和互为亲人的缘分。土地与农民生死不离,庄稼一茬茬地播种收割,农民在一茬茬地轮回。有人站起来,有人倒下,墓地已挤满,不小心会碰到谁的院墙和饭桌。站在山顶喊一声爷爷、奶奶,山谷里会响起久久的回声。许久以来,农民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土地,在这广袤而干瘦的土地上,农民一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典生活,他们辛劳地耕种,用那执着与沉重,支撑着城市膨胀的浮华与欲望。 村庄是人类生命的图腾,简陋却更具内涵和质感,原始却自然真实,贫瘠却纯粹安谧,承载和创造着农业文明史。现代工业文明正在更新农耕文明和传统道德的栅栏,更替田园牧歌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里的路,有宽,有窄,有牛羊吃草行走的羊肠小路,有拉
96、运庄稼粮食的沙土路,有通向集镇的柏油路,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心路。每天你怎么想、到哪里去、干一件什么事、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何时返回这都是自己的事,尽是安稳富足的平凡生活。 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一次次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描摹;就像刻在灵魂深处的经书,一次次被亲情和愿望反复翻阅和咀嚼。一缕风,一朵云,一滴露,都闪动灵光,蕴含淡然的乡愁。心有千结,情有万缕。唯独乡情人人理不清,代代剪不断。宽厚和仁慈的土地,凝结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即使被踩在脚下,也依然坚韧博爱。这就是土地的秉性和品格。 一个人最幸福、最感人的时刻,就是思故乡、忆村庄和童年的时刻,对于游子
97、来讲,这种想念更真切、更深刻、更幸福。唇齿相依的城乡血肉交融,城市人享受眼前的现代生活,思绪却时常萦绕农村那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蓦然回首,发现一棵树、一条狗、一眼井,包括挂不上嘴的逸闻趣事原来都那么珍贵。青山绿水涵养着刻骨的多愁,拴系着生命的根脉。 乡村情结依然盘扎在我的心坎上,像开春的白杨树蓬勃向上。建筑、服饰、饮食、传统习俗这些与泥土血脉相连、气息相通的乡村文化符号,放射出生命与命运的灵光。静心俯首这朴素原始的村庄,耳际传来报春鸟轻轻的鸣唱,养心暖人,亲切悠长【小题1】文章开头两段语言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
98、拥挤的山道在运输沉甸甸的丰收,整个村庄都在喜悦地抖动。(2)村庄是人生的坐标系,就像卷藏在记忆深处的一幅水墨长卷,一次次被季节摊开,甚至被无数次描摹。【小题3】综观全文,作者从农村生活的哪些方面展现了“村庄的灵光”?(4分)【小题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小题1】开头两段分别用一系列的词语,简洁生动地再现了农村的典型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典型风俗,(2分)这两段给读者以熟悉而亲切的感觉,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对村庄的留恋之情。(2分)【小题2】(1)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秋收季节乡村忙碌的场景和丰收的喜悦。(2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
99、象地表现出村庄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她能不断引起人的回忆,让人反复品味咀嚼。(2分)【小题3】充实欢乐的童年生活;温馨优美的自然风景;忙碌喜悦的丰收季节;执着沉重的古典生活;安稳富足的平凡生活;朴素真挚的乡情。(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小题4】角度:(1)对养育了自己的村庄的无限留恋之情;(2)对支撑着城市的浮华与欲望的村庄的感恩之情;(3)对宽厚和仁慈的土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6分。答出其中一种,结合原文深入分析即可得满分)【题文2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拜谒三苏园王剑冰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
100、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三苏园好大好空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
101、叨叨。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这里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捡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
102、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都是“三苏”的喜欢。三苏园为郏县增添其文化风韵,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透显着大气与沧桑。不远有村,名苏坟村。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
103、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三苏”来后900年里,一批批的人在这片广阔天地汲取养分,很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田野,延绵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飞鸟低徊,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
104、切啊:吃杯茶,吃杯茶吧(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4日,有删改)【小题1】理解文章第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4分)【小题2】请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况苏轼对后世的影响。(6分)【小题4】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答案】【小题1】(4分)“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小题2】(4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
105、景(2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小题3】(6分)苏轼文气逼人,激发后人对文学的热爱敬仰之情;苏轼使当地民风更为淳朴,社会更加和谐;苏轼乐观豁达,激励后人淡然处世,直面生活。评分建议:每点2分。【小题4】(6分)“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结构更为严谨;“茶道”既是苏轼从家乡到中原应举入仕、从京城到地方贬官赴难的行经之路,又暗示了苏轼坎坷崎岖的人生道路;“茶道”是苏轼在特定时期的研究对象,也是苏轼淡泊、超然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用拟人手法借鸟叫提醒当今浮躁社会中的人应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
106、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题文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5分)唯灵魂不可征服徐剑梅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黄家驹1990年
107、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
108、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
109、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
110、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选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6月28日)【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11、)()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E、这篇传文
112、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小题2】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小题3】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及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小题4】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唯灵魂不可征服”的含意的理解。(8分)答:_【答案】【小题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小题2】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民主和自由社会
113、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他走出监狱时,已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小题3】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对比,突出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这是对曼德拉一生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下文对他的具体言行的叙述。将曼德拉与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突出曼德拉“富贵不能淫”,不留恋权力名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贵品质。照应上文,对上文叙述的议论。(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小题4】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结束
114、监禁时,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以善良和宽恕,弥合了种族歧视带来的伤痛;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他不愿连任总统,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曼德拉虽然一度失去人生自由,但他的信念不死,灵魂不屈,始终能抱紧自由,坚信可改变未来,这是对他的至高评价。【题文2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追怀于右任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
115、“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系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
116、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
117、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
118、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
119、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未,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1962年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
120、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注: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于右任婉
121、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C、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了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存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小题2】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6分)【
122、小题3】于右任一生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小题4】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8分)【答案】【小题1】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小题2】正直清廉。身为监察院院长,不受请托;仅拿公务员的薪水,身居要职却清贫度日。淡泊名利,宽仁好施。躲避别人为其祝寿,不取稿酬,贫者求字分文不取;别人冒其名卖字求生,他反倒关照副官不要为难他们;慷慨借钱给别人,自己借贷也还接济更穷之人。爱国情深,志于振兴中华。改名为“右任”,不愿臣服屈辱于侵略者;追随孙中山,一生奉“天下为公”为座右铭,创办“复旦”取复兴中华之意。敢于反抗,愈
123、挫愈勇。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写很多反对清朝的诗;办报被查封,两度入狱却不畏惧,继续办下去。眷恋故乡,至死不忘。作望大陆一咏三叹,交代死后也要葬在高处,遥望故乡。(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小题3】政治上:辛亥革命元勋。是较早期的同盟会成员,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是元老级人物。报业先驱。创办民国最早期的报纸,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教育上:教育大家。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创办上海大学,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他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诗词上:诗词大家。诗作颇丰,有1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
124、民的安危为念,品格极高,曾得毛泽东高度赞赏。书法上:书法大家。创“于草”造诣深厚,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小题4】于右任视“穷”为“光荣”,表现出重义轻利的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仰。(观点2分)于右任虽物质上“穷”,但为官清廉自守,做人宽厚仁爱,是一位精神富者,值得光荣。于右任虽对待遇的要求不高,但以身许国、许民,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在诗词、书法、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有很深造诣,达到人生至高点,值得光荣。(以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反观当下,多少贪官贪污受贿终至锒铛入狱,多少文化人借名捞财终至身败名裂,人生
125、不应只以钱多为富,而应追求精神道德的富有、人生的伟大,应该以此为荣。(联系现实2分)【题文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怀念书人倪墨炎先生和倪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一同去往杭州旅游的大客车上,一路上我都在向他讨教,现代文学史的掌故、旧书店淘书的传奇等等。此后,陆续得到倪先生惠赠的一些签名本新著,也曾到他府上拜访过一次,参观了他收藏的令人艳羡的新文学“善本书”。2006年,当我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时,倪先生告诉我正在写一本关于鲁迅的新书。四年之后的2010年,这部将近五十万字的新书真假鲁迅辨,终于面世了。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当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
126、探讨在文汇报学林上发表时,现代文学史专家、善于“打捞”史料的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一口气读完后,很为倪先生的胆量和见识所感动,立刻给学林主编打电话,认为这是一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是十分难得的。倪先生以大量可信的史料,论证了此信不可能经鲁迅(包括茅盾)起草或过目或事先知情,而是由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中的一位革命同志起草的,极具说服力。现在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印得不多,总共印了2700册,其中200册毛边本是被一位收藏家“买断”的,所以真正上市流通的不足2500册,很快就销光了。我曾送了一册给倪先生的“神交”当时已然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先生,蒋老拿着此书便说:倪墨炎写的文章我喜
127、欢看,他在文汇报发表的对唐弢琐忆真实性的质疑,几年前我就仔细看过。倪墨炎的结论“完全成立”!后来,蒋先生在编选自己的文集时,特地在一篇唐弢与鲁迅之间的文章后面加了一小段附记以表示对倪墨炎先生考辨结论的支持。当蒋老听说倪先生还有大鲁迅传即将出版时,特地给我来信希望出书后一定送他一本。在“辨伪”系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倪先生才正式开始“重写鲁迅传”。因为先要辨伪、扫雷,大鲁迅传的编写、出版至少推迟了四年。为了提高效率,年近八十的倪先生“老来学吹打”,第一次用电脑写作整部书,用伊妹儿发稿件。在大鲁迅传第一部写作期间,传来了倪先生患病的消息,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倪老师的大书也许写不完了!今年的炎夏
128、,倪先生又住进了华山医院。在医院里,他最牵挂的自然是已经进入出书“倒计时”的大鲁迅传第一部,在即将付型之前还来电话关照:又发现两处错误,一定要改正!我自然遵命照办。8月12日傍晚,我拿着一本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他正在吃晚饭,女儿送来的红烧小排,老爷子吃得似乎挺香,看到新书格外开心,还跟护工得意地说:“这是我的新书,刚刚出来。”那天看他状态蛮好,我有点盲目乐观,以为他可以很快出院了。在校阅大鲁迅传第一部之余,倪先生又逐步将自己的书话作品修订、整合,先编成一本三十来万字的现代文坛随拾交给我。正好今年5月我“转会”上海书店出版社,就把这部书稿带到了新单位。书稿的编校过程很顺利。9月2日晚上,我
129、带着美编设计的三个封面样张,再次来到病房请倪先生敲定封面。没想到三周未见,倪先生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已经吃不下东西,仅靠输入氨基酸补液维持,同时吸着氧气。他只能躺着看东西、跟我说话了。我也想不出说什么话来给他打气,他倒在选定封面后似乎有点兴奋,对我说:第二本书话,今年也能编好给你。我拉着他的手说:好的,我就等您的新稿子。当我离开病房的时候,这会不会是最后一面的念头闪现了,但我实在不敢再想下去了第二天晚上,我把他选定的封面发到微博上,不知内情的朋友肯定以为我又在“老王卖瓜”了,其实我是想为倪先生祈福,只是不便明言。噩耗传来,我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依然觉得心很疼。看到许许多多的识与不识者在转
130、发、评论我那条微博,表达他们对倪先生去世的哀悼之情,我感到温暖。倪先生一生,爱书、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他坐拥书城、埋头著述,三十六年间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按照他的分类法,既有大鲁迅传真假鲁迅辨这样的“精神正食”,也有九本书话这种“精神零食”。他的书,无论“正食”还是“零食”,都不至于使读者“伤食”。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今天都是太少了。【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5分) ( )( )A、作者对倪墨炎极为敬佩,因为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的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B、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只印了2700册,不是很受读者欢迎。
131、C、倪先生生病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有点盲目乐观”“这会不会是最后一面的念头闪现了”,作者层层蓄势,为下面“噩耗传来,我很心疼”做铺垫。D、看到许多识与不识的人都在转发、评论我发的微博,表达他们对倪先生去世的哀悼,我得到了很多安慰,稍稍平复了伤痛的心。E、作者拿着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倪先生格外高兴,这一段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小题2】文中写陈子善、蒋星煜对倪墨炎先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小题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倪墨炎先生的事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小题4】文章结尾说“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今天都是太少了。
132、”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现实谈一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小题1】AC【小题2】(6分)这是侧面描写(2分)写善于“打捞”史料的陈子善教授,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从侧面突出倪墨炎先生的胆量和见识(2分)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认同。【小题3】(6分)有过人的胆量和卓越的见识,善于质疑、辨伪,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写真假鲁迅辨大鲁迅传等。治学严谨,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订,不放过每一处。孜孜以求,不服老,80高龄学习电脑,用电脑写作,在病房中还坚持工作。(每点2分)【小题4】(8分)答案示例:示例一:同意,我认为现在像倪墨炎先生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很少了。(2分)理由:倪墨炎先生有过人的胆量和卓越的见识,善于质疑、辨伪,追求“字字有来历”,他的作品极具说服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治学严谨,不断求索,对自己的作品不断的修改。(4分)现代社会有许多人精神浮躁,粗制滥造,为了牟利放弃尊严,放弃求实。(2分)(也可以答相反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