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800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年高考历史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构建知识体系】一、 列强侵略史(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三)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五) 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5年)二、 先进的中国人民探索史(政治方面)(一) 农民阶级:1、太平天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二)资产阶级: 1、辛亥革命 2、新文化运动(三)无产阶级:1、五四运动(1919年) 2、中共成立(1921年) 3、国民大革命(

2、1924年-1927年) 4、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 5、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 6、解放战争(1946年-1949年)【细化考纲预测】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6)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着重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突出太平天运动

3、这一农民革命战争最高峰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局限。(3)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着重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4)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突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认识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5)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掌握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放战争等主要史实,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第二次巨变。(6)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

4、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注意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事件,理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明确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7)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掌握解放战争等主要史实,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辛丑条约的内涵、甲午战后清廷广开口岸的本质意图、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目的、中华民国责任内阁制的特征、预备立宪的内涵、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特征、“城市领导农村”的背景及内涵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近代列强侵略的变化趋势、外国侵略对近代观念的影响、辛亥革命的

5、历史意义、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历史影响、太平天国由反孔到尊孔的原因、北伐战争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对待国共态度的变化及起因、重庆谈判的影响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归纳近代有关协定关税特权的条约、中华民国体制与美国政体的联系、归纳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比较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影响、比较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及意义、比较中共在抗战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对国民党政策的不同之处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创设漫画情境,考查辛亥革命后清廷统治危机等、创设招贴画情境,切入国民大革命、链接中共“一大”纪念馆增补共产国

6、际代表问题,考查中共“一大”、引用巴金文学著作,考查全面抗战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1(2015年山东卷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C 俄国 D 日本【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更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英国在19世纪

7、末势力开始削弱;一战后,德国势力退出中国,基本上为日本所攫取;俄国十月革命后,对中国采取友好政策。故ABC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中外关系变化。【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02.(2015年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

8、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本题的材料选取与设问都比较的巧妙,通过拿破仑三世的评论,来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角度新颖。高效解答类似选择题需要在阅读史料的同时,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本题中的“拿破仑三世”是给出了时间信息,“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9、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给出了条约的内容信息,综合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03.(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5)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属于高考重要考向,此题考查到了。审题时候抓住“美

10、国国旗”,这是关键所在。再结合“他国国旗”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实际上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总体认知能力。着眼点在于把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考点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01(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

11、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19331937年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认识,契合了时代热点。解题时注意材料中“19331937年

12、”、沿海“要塞区”、“城市和交通线”等信息,不难得出答案。鉴于当前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要特别关注。02.(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经济侵略。【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A范围扩大排除,D物资无货币无关

13、排除,C使用区域错误排除,只剩下B选项。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日本既然有此举动说明对他有利有利,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这就不难解释它这么做的目的是转嫁战争危机了。考点三:辛亥革命01(2015年新课标卷文综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

14、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C项“辛亥革命时期 ”均不符合材料信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申报的评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阶段特征的理解。考点是高考的冷点,初中教材讲到了,但高中教材没有涉及,解答就要靠考生的基础功底了。做题能力强调考生能够根据材料中的“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15、、“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猜出答案。本题说明高考从来不回避冷点,因此我们复习备考,特别是一轮复习时不能留下死角,尽量要复习全面;中国近现代史一定要关注阶段特征。02.(2015年北京卷文综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清末预备立项【名师点睛】准确提取和解读信息是考生应考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一题需要考生从题干中提取出“全国性咨询

16、议政机构”、“原用于科举考试”、“仰慕天恩”,并得出民主政治形式出现、封建朝廷还存在和科举考试已废除等三个信息。所以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注意信息准确提取和解读的长期训练。03.(2015年浙江卷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看本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

17、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大跨度的考查“历史变迁”,作为考生一定要知道本题的重心并不在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而是侧重于对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历史变迁”类的试题往往要从“变迁后”的史实做文章,当然,也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的知识,例如,传统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专制与民主的矛盾,而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考点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01(2015年江苏卷历史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

18、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上海”“北京”“长沙”“法国巴黎”的信息说明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国内有些大城市有分部,但在法国巴黎没有同盟会的分部,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在北京,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指北伐,从广州开始到武汉,和日本东京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名师点睛】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

19、早期组织正式成立。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春,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

20、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考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不含抗日战争)01(2015年北京卷文综18)表一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表一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名师点睛】这一题在考查时间,但是不需要记忆具体的时间点就可以做对。关键是考生需要对考查的历史事件有个总体的把握,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因

21、果关系或者逻辑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即可得出答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相应的时代特征,据此就可以找到答案。所以考时间未必是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明确不同的时代及其主题。【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共关系为主旨、以中俄关系为契入点设计了本道题目,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将国共关系及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认识20世纪20、30年代国共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中苏关系、国共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02.(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

22、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名师点睛】本题材料比较繁琐,先是对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比较,然后提出设问。做这类题目要学会去繁就简,提炼出材料的主干。本题的主干就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的实质是”。这也是做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建议教师在讲解选择题时多作一些方法的讲解,像关键信息的提取,通过标点符号来划分材料大意等。03.(2

23、015年山东卷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是北伐战争的结果,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放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D

24、时间上与题意不符,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1934年10月。所以应选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认识。【名师点睛】本题以国共关系为主旨、以中俄关系为契入点设计了本道题目,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将国共关系及中苏关系的相关内容相结合,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分析认识20世纪20、30年代国共关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中苏关系、国共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04.(2015年广东卷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

25、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材料解读的形式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一次次抗争和失败的艰辛历程中,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26、策,成为国民革命的理论指导。本题若能正确地提取材料的有用信息并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正确解答并不困难。【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归纳总结】(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的商品倾销市场;(2)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衰落;(3)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又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和美国签订望夏条约。附: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地: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开放

27、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向英国商人征税,必须同英国政府商议3、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列殖民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4、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原因:(1)根本: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修约遭到拒绝。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

28、北京条约(洗劫北京并火烧圆明园)。3、影响:(1)政治: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2)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中国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洋务运动。【方法技巧】(一)两次鸦片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的:打开中国市场。两次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三个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四项侵权:割地、赔款、开口岸、获特权。(二)历史概念:半殖民地与半封建(1)“半殖

29、民地”是指在政治上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在经济上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三)鸦片战争前中英比较英国中国政治确立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军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装备陈旧,国防废弛,战和不定外交殖民扩张闭关锁国思想自由主义天朝上国(四)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

30、大众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时期旧式的农民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观念天朝上国向西方学习【典型例题】1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 “香港仍坚持赏借体现了清朝皇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当时南京条约还没有签订,故C、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

31、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 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一处史料陈列馆,其由四个展厅组成,厅与厅之间以廊相连。参考下图可推知陈列馆的史料主题是()A近代中国的沉沦 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考点二、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归纳总结】(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原因:(1)根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寻求对外扩张,并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了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马关

32、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华设厂。3、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2)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4)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5)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道路

33、走不通,从此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尝试。(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1、原因:(1)根本:企图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2)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结果:清朝战败,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法技巧】(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趋势: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三种侵略:军事上发动侵华战争;政治上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经济上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

34、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二)马关条约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赔二亿: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类型割地类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赔款类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开埠通商类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马关条约(深入内地最远)攫取特权类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四)运用多种史学范式理解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

35、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3)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这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5)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五)列强发动

36、一系列侵华战争的规律性1、 侵华原因:主观:资本主义发展,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客观:中国落后的政府腐败。2、 侵略特点:(1) 两次鸦片战争(以商品输出为主)(2) 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为主)3、 发动者:一国(英国)-多国-一国(日本)4、 战争规模: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5、 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深6、 结果:前四次都失败了(共同原因:社会制度落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30年代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胜利7、 影响:(双重性)(1) 主观破坏性:政治上:破坏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经济上:掠夺原料,抢占市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文化上:阻碍中国思想文化发展(2) 客观建设性:推动中国近代化

37、政治上:加速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 经济上:促进自然经济解题,产生资本注意生产方式 思想上:冲击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生活习惯【典型例题】1.“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2.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

38、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考点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义和团运动【归纳总结】(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直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

39、时期;(3)转折和挫败: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4、重要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 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初中中是无法实行的)。(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

40、:洪仁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结果:无法实话(根本原因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5、作用: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6、局限性: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7、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1、的“准备阶段”;(2)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3)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二)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2)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2、特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3、作用:(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2)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方法

42、技巧】(一)太平天国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组织:拜上帝会。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三大事件:金田起义、天京变乱、天京失陷。四大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四个新特点一、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三、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四、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 景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经济主张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

43、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作 用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没能实施性 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四)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典型例题】1.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

44、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不能说明其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控制国家金融,1862年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阶级矛盾,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说法不正确,所以应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的费用问题,所以A、C、D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1840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

45、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3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题干“太平天国的局限性”

46、,也就是他们自身这个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正确答案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考点四、辛亥革命【归纳总结】1、背景:(1)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2)清末新政、宪政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

47、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3、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1912年3月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

48、体国民 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队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4、结局和教训(1)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5、历史意义(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3)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方法技巧】(一)辛亥革命可归纳为“一、

49、二、二、三”一个纲领:三民主义。两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两次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三项成果: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三项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拥有平等、民主、自由权利;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组织原则。(三)历史概念: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

50、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四)客观评价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失败理由: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2辛亥革命胜利理由: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典型例题】1.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

51、,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2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她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A.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戊戌变法失败根源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答案】B【解

52、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从材料可知,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A错误,B符合题意;C项题意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考点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归纳总结】(一)五四运动(1919年)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结果:初步胜利6、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7、意

53、义:(1)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主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奋斗目标。2、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方法技巧】(一)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一条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两大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三大精神: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54、(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可归纳为“一、一、二、四”一个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一个实践:开展工人运动。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四大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帮助。(三)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典型例题】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

55、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从材料“五四运动遂接受世界革命新思想”、“中国革命之斩的方向”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无产阶级革命,故选B。A、C两项错误,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是实现了这两点; D项错误,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前途并未指向社会主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影响。2.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

56、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 京师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党改组A B C D【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党改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点六、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归纳总结】1、背景:(1)目标:反帝、反军阀(2)中共: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3)国民党:孙中山屡次革命失败后的认识转变(4)国际:共产国际帮助2、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全,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

57、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3、经过:(1)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2)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工农运动配合。(3)1926年北伐战争。4、破裂:(1)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局部破裂。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完全破裂(2)原因: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冲突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1)积极:基本推翻北洋军啊的统治(2)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大革命从根本上说是失败的【方法技巧】(一)国民革命运动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前提:国共两党合作。两个目标: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

58、阀。两个教训: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三个阶段: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二)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不同点: (1)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党外合作(2)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新三民主义第二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结果不同: 第一次:破裂。第二次: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 (4)两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第一次: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缺乏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党对统一战线及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大革

59、命失败和中国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 第二次: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转向成熟,当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再度破坏统一战线时,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对国民党的反共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同时继续争取同国民党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 (2)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4)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典型例题】1.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

60、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考点七、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归纳总结】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背景:城市起义失败南昌起义:时

61、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 内容:矫正了程度秀的右倾;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意义:给中共指明发展方向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攻打长沙失败。(2)建立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实践: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道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3)发展:开辟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壮大;1931年那个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4)挫折:红军长征原因:王明“

62、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北上,进行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转折:遵义会议背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员在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由幼稚开始走向成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主力

63、到达抗日前线,为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和精神财富。【方法技巧】(一)国共十年对峙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核心:革命道路的探索。两次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大会议: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三大事件: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二)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1探索历程(1)探索时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成熟时期从对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

64、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

65、思想的正确性。(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三)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3)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四)旧民主主义

66、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旧民主主义革命:(1) 时间:1840年1919年(2)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 任务:反帝反封(4)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5) 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6) 群众基础:缺乏(7) 指导思想:旧三民主义(8) 前度:资本主义(9) 结果:失败2、新民主主义革命:(1)时间:1919年1949年(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任务:反帝反封(4)领导阶级:无产阶级(5)目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6)群众基础:雄厚(7)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8)前度:社会主义(9)结果:成功【典型例题】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

67、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2毛泽东给中央的一封信中说:“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它是半殖民地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在信中意在说明( )A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 B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可能性C抗日根据地发展的必要性 D解放区游击战实施合理性【答案】B【解析】试

68、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它是半殖民地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论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割据的可能性,故B项正确;A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和D时间与题干中“红军”信息不符。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考点八、抗日战争【归纳总结】1、日本侵华(1)原因:侵华野心由来已久;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局部侵华:甲午战争后,占领台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3)全面侵华: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扩大:重要城市失守,大片领土沦丧

69、(4)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5)侵华策略:“以华制华”,建立伪政权2、中国抗日:(1)原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时间:1937年-1945年(3)经过: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合作方式:党外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全民族抗战防御阶段:A、国民党正面战场:a四次会战:淞沪会战(宝山战役、姚子青;四行仓库战役、谢晋元)、太原会战(八路军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

70、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b结果: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原因:片面抗战路线,敌强我弱)c、评价:作战积极,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B、中共敌后战场:a1937年秋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持阶段:A、国民党正面战场:继续抵抗B、中共敌后战场:a、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开展广泛敌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了人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反攻阶段:a、1945年8月8日,大

71、反攻全面开始b、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4)胜利的意义: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力量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中国收回了台湾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起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5、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日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方法技巧】(一)抗日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二、三”一个旗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二

72、)全民族抗战与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三)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7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典型例题】1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

74、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从材料“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从南到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故C项是正确的。“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而国民革命主要在南方发展,故A项不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故B项不符合题意;“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故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

75、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考点九、解放战争【归纳总结】1、原因:国共两党根本利益冲突:蒋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企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力图争取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方针,进行人民解放战争2、过程:(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阶段(1945、8-1946、6)重庆谈判:原因: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来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蒋反动派假和平阴谋,毛泽东等去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和

76、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意义:使蒋介石以后再要发动内战,就将陷于被动地位政协会议:时间:1946年初 地点:重庆焦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意义: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协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背景:国民党于1946年夏挑动内战,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 年3月又进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战术:以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结果: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3)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揭开

77、序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5)基本解放全国(1949、1-1949、10)【方法技巧】(一)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二、二、二、五”两种命运: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与专制独裁政府。两次会议:中共七大与七届二中全会。两次谈判: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五个阶段:内战爆发(进攻中原解放区)、战略防御(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和战争胜利(南京解放)。(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

78、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三)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两党关系的演变 (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

79、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四)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时 期表现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不断侵华,中日民族矛

80、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台湾分离。祖国长期不能统一【典型例题】1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 B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

81、主义革命解放战争2下图是漫画重庆谈判,对其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A.人民厌恶战争期盼和平B.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C.谈判实现了武力均势下的和平D.军事力量的处置是谈判的焦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理解。根据图示桌子上面在握手,桌子下面伸出的手枪,应该理解为蒋介石是在以和谈为幌子,为其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因此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巩固微练习】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A开始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是造成第二

82、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来源】【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三下开学考文综历史卷(带解析)【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名师点睛】鸦片战争,从18到19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机制棉纱和棉布的价格也大大降低,相关产品的价格亦不断下降,使得海外市场能否扩大对英国棉纺织业影响日益重大,迫使资本家尽快开辟国外市场。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经济生活里,人们的购买力十分低下,大多数人对于商品的使用首先考虑的都是廉价、耐用,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然地对外国商品有着顽强的抵制。2孙中

83、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革命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84、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3北京在近代史上曾多次遭到外国殖民者的践踏,依次体现在下列哪些战争中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C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来源

85、】【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一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过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过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过程4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共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来源】【百强校】2015-2016

8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二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是1941年,材料中“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的信息说明维护国共合作,共同努力抗日,故A项正确;B是1926年;C是1928年;D是解放战争时期。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国共抗日:在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组织三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在相持阶段:国民党由抗日趋向反共,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确

87、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中共:坚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从抗战的大局出发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证;敌后战场成主战场,多次粉碎日本“扫荡”。5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

88、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模拟训练三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A6 据统计,在1931年到1937年监察院处理的案件中涉及近7万人,只有268人被定罪,只有13人被罢官,41人受很轻的处罚。说明A. 国民党初期腐败不严重 B. 抗战开始前整肃党纪C. 腐败是难以克服的顽症 D. 腐败是中国战败原因【来源】【百强校】2016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中高三上第五次摸底文综历史卷(带解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1931年到19

89、37年”“涉及近7万人,只有268人被定罪,只有13人被罢官,41人受很轻的处罚”中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腐败比较严重;A项不符合题意;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7某县的文史资料有这样三条记录: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西山等日伪据点。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纠正下列哪一认识A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B国民党抗战战术主要采取阵地战C国共两

90、党执行了完全不同的抗战路线 D国民党仅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来源】【百强校】2016届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三下开学考文综历史卷(带解析)【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特点【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其主要特征有1、全国共同抗战。2、主要有两支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

91、打战彻底结束。8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来源】2016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C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9 材料 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

92、,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来源】【百强校】2016届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1)全面批判彻底否定中医理论;效仿日本消灭中医;废医存药,实现中医科学化;(7分)(2)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西医作为现代科学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20世纪20年代思想界兴起了欧化和反传统主义思潮;余云岫受西方近代医学教育,认定中医不科学。(8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