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松江区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13年1月)一、 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医学与人文:如何相处?沈铭贤 医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当今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一个问题,牵动着、困扰着广大公众、医务人员和管理者。 美国一学者指出:“医学居于科学和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这段话精确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确实,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是最讲人文精神的。请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2、这是西方医学开创者希波克拉底发出的强音。我国隋唐时期的名医孙思邈同样谆谆教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就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然而,人们却痛切的感受到,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早当今中国,医学与人文的矛盾和冲突已相当明显,相当尖锐。 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医学与人文如此严重的脱离甚至冲突呢? 美国著名学者、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对二战期间德国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以其学者的良知和睿智,提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追问:为什么在一个最文明的时代(
3、20世纪)、最文明的国家(德国)、最文明的群体(科学家和医生)中,会发生“人性的完全堕落”的悲剧?他的回答入目三分,发人省醒。他说“这些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她们自己技术迷恋症的受害者”;“技术专家可以如此深深地沉浸在他的问题之中,以至于世界上的其他的事情在他眼里已不复存在,而他的人情味也可能枯萎消亡。” 萨顿犀利地揭示出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甚至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科学对人文的漠视和侵害。当研究者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研究利益时,一句话,仅仅沉迷于技术指标时,便会丧失人道的情怀,沦为可怕的试验机器,走上飞人道、反人道的歧路。 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外国医学伦理学开创者之一杜
4、治政教授指出“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重要看法。医学的目的主体是人,医学的宗旨应该是也能治病救人,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可是现在技术和资本成了医学主体,而且“主体化”了。杜教授认为,这便是当今医学与人文冲突、出现种种怪相、乱相的根源。 我认为,价值导向和制度安排上的失误,便是更深层的原因。近30余年,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实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新旧价值观念碰撞剧烈,价值观念变化快速。值此社会转型期非常需要倡导正确的、适当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并引导人们用这样的观念和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遗憾的是,恰恰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失误。其
5、中最大失误是“一切向钱看”。这种状况,不可能不对医务卫生系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价值导向还渗透在制度安排中,并通过制度安排起作用。这里的制度安排,主要指政策、规章、考核、奖惩等。 同时,医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改善自身的形象。撇开不断传来的负面新闻,仅从我和一些老专家、老医生以及和一些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中,也深感中青年医务人员急需提升人文素养。 讲到人文素养,会联想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很好,重要的在于医疗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爱和感恩。像大家闺秀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是提着灯为伤病员盖上衣被;像我国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雅看望产妇时,总是用自
6、己的手温暖铁架床,以免产妇接触冰冷的床架;像手外科权威顾玉东院士一再感谢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真诚表示病人才是真正的“恩人”。这便是人文素养的真正体现。因此,除了必要的知识教育和培训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知识的道德实践。1. 第中“人文本性”具体指 。(2分)2. 第段引用孙思邈话的作用是 。(3分)3. 医学和人文冲突的根源在于 。(2分)4. 第段空格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当然 往往 还 B 总是 当然 却 C 往往 当然 还 D 常常 即使 也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医学从本性上说是人文的,但当今医学却与人文的,但当今医学却与人文渐行渐远。B第段引用
7、萨顿的话批判德国科学家漠视人文的现象。C “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对我国医务卫生系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D 作者反对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倾向,主张要医学主体化。6. 纵观全文,简述应该如何让医学和人文相处。(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是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又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试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
8、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的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
9、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
10、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
11、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
12、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7. 第段写北国冬天的作用是 (2分)8. 简析第段中加点的三个“又”字的妙处。(3分) 9. 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A. 本文描写不同时间、场合下的江南冬景,表现对江南冬天的喜爱。B. 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充满生机和绿意。C. 从第段看,作者笔下的江南在区域上是指江南以北的所有地区D. 第段引用“若是冬天来了,春天总马上会来”表达对春天的盼望。E. 本文运用继续、描写、抒情性结合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笔随意
13、转的特点。F. 本文用语豪迈雄健又通俗质朴,句式整散结合,有些口语化。10. 作者主要描绘了哪几幅江南冬景的图画,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1. 辨析第段和第段写法上的主要区别。(4分) 12. 文末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杂文”,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3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六空评分13. (1)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 (2)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遮幕)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列缺霹雳, 。 ,匍然中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大音希声, 。老
14、子(7)句有可削, ;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14. 白居易号 (1分)15. 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写诗人到友人“溪居”时依次观察到的外围景色,极富层次感。B. 颔联选取红白两色入诗,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强烈,构图富有美感。C. 这首诗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相结合,刻划了友人居住环境的优美。D. 尾联显示了主任的可爱,表达诗人被贬后的失落和无法隐居的惆怅。16. 任选
15、角度赏析划线句。(4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秦晋殽之战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
16、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
17、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 (2)遽兴姜戎( )(2) 以逞寡君之志( ) (4)以辱二三子(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且行千里
18、,其谁不知 其孰能讥之乎B. 何施之为 何辞为C.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D.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以状语武E.19.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1)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2)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20. 分析原轸这一人物形象。(2分) 21. 结合本文分析史传文学的根本特征。(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日 喻苏 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
19、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
20、,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注】龠:古代竹制的管制乐器,像笛。22. “皆求道之过也”中“过”具体指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23. “北方之学没者”失败的原因是 (2分)24. 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 “眇者”指双目失明的人,“没人”指善于游泳的人。B、 把盘当日或把烛当日在对太阳的认识上都有失偏颇。C、 引用孙武和子夏的话是为了论证“道可致二不可求”。D、 “致”指读书获得的知识,“求”指实践获得的知识。25.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 (2分)26.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二、写作70分
21、27. 阅读莫言在今年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汗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以为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
22、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这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现山谷,更应该有人不哭。参考答案:一、1、以治病救人、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为宗旨2、说明已学是最讲人文精神的科学,治病救人时人人平等;加强了论证的力度,更有说服力。3、技术和资本成为医学的主体,没有把人作为医学的目的4、C5、D6、医学工作者不能仅仅沉迷于技术指标,应把人作为医学的目的主体,而不是技术和资本;社会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医务人员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要敬畏生命,关爱病人等。二、7、衬托下文江南冬景
23、的明朗、温润(晴暖)、可爱8、“又”(与前文的“一”相照应)。说明江南冬天寒冷的时日很短;也说明江南常常可闻鸟鸣,地气温暖,可以户外运动;三个炼油,语气强烈,更强调突出江南的冬日温暖清新, ,表现出一种欣喜之感。(每点两分,两点三分)9、AC10、屋外曝背谈天、钱塘江的冬季郊野、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诗人笔下的冬雪11、第六段采用直接描写(或细节描写),用生动的细节,描绘淡雅的图画,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地写出冬雨纤敏的感觉;第七段引用诗文(或避实就虚),没有直接描写雪景,而是通过引用一系列的诗句,描绘了从“欲雪”到“微雪”再到“大雪”最后“雪停”的一幅连贯的夜雪图,营造了一个淡雅高
24、洁、优美宁静的意境。12、同意。因为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写此文;此处更突出窗外冬景对作者的吸引;从而表现江南冬景的惹人喜爱。(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三、杜鹃声里斜阳暮;积善成德;一一风荷举;何当共剪西窗烛;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大象无形;足见其疏四、14、香山居士15、C16、角度:想象奇特;炼字;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等。如诗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其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倒影与杯中,溪居的明净边自不待言了。此处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落”字极
25、具动感,赋予原本静态的山影以动态形象,化静为动,传神的写出了诗人对溪居环境的清雅淡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山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五、17、同“避”;迅速;满意、快心;使受辱18、D19、(!)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而因为贪心使百姓辛劳,这是老天给我的机会(2)将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在战场上将他们擒获。一位妇人刹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20、刚毅耿直、忠诚于国、很有谋略、直截了当、敢作敢为、比较暴躁21、根本特征在于文学与史学的融合为一。本文是历史事实的记录,反映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战争;同时本文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演绎历史,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六、22、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23、未通过勤奋的长期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掌握道,只是从别人那里照搬一些间接的经验来求道24、D25、指出求学必须以“有志于道”,肯定吴彦律有志于学,并对他进行劝勉。26、通过譬喻的方法,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形象生动;引用孙武和子夏的话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将过去和现在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吴彦律的可贵。(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每点两分,两点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