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现代中国文明的演进历程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一、新中国三大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职能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
2、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2)依据:1949年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文化大革命”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四大成就1“文化大革命”(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
3、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造成刘少奇冤案。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四大成就(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颁布1982年宪法,并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基层民主选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
4、利,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个理论:一国两制。2两大实践:中国于1997年和1999年正式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3三大意义:在完成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为解决台湾问题昭示了前景;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5、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交。3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1)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
6、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1931年11月以来,人们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A政党和政府的不同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执政理念的更新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解析:选B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主席”是通过人大选举实现,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是一届政协选举产生,两者不同是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结果,与政党和政府的区别无关,A项错误,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理念没有变化,代表广大人民利益,C项错误;1956年所有制性质才发生根本变化,D项错误。2(2015德阳诊断)下列关于新中国外
7、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 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 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 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解析:选C新中国的外交范围经历了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到与亚非拉国家建交再到与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过程,故排除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政策,故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多边外交,故排除D项;新中国的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的“一边倒”到弱化意识形态的“求同存异”,故选C项。第8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
8、的确立1“一五”计划(1)背景: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落后;国民经济恢复;苏联的援助。(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3)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三大改造(1)过程: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正确方针(
9、1)内容:一是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3“左”倾错误泛滥(1)表现:1958年开始实施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4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5“文化大革命”浩劫(1)实质:
10、“左”倾错误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探索1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
11、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
12、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
13、变革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促成了生产力显著发展;1978年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内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促进生产力解放。故选A项。1979年后、1993年后不仅仅是公有制加速发展,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快速发展,B项错误;这三次改革都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非政治制度的变革,C项错误;这三次改革并未作出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D项错误。2(2015邢台检测)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
14、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1949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结合所学的知识将“有益补充”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A项符合题意。第9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1)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
15、“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3)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1)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16、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上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地位: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建问题(1)形成过程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
17、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4)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银河号”。(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
18、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20世纪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了“双百”方针。(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损害。(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双百”方针为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3教育事业的发展(1)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点开展扫盲运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遭受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废止高考制度,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造成“人才断层”。(3)蓬勃发展:1977年,恢复高
19、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启动“希望工程”。1(2015长春调研)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解析:选D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延安13年”是指1935
20、1947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是指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D项符合题意。2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解析:选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确立是在1986年,A项错误;材料中的教育方针的侧重点是在技术方面,教育对象是工人,显然与1953年开始的工业化建设有关,B项正确;材料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不是中学教学的发展,C项错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