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705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鹏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12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巩固(共22分)(一)语言文字(本题共5小题,共1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蜡炬(j)

2、 脂膏(ho) 躯体(q) 耕耘(yn)B. 铆钉(mo) 怒涌(n) 撑开(chng) 仿徨(png)C. 律吕(l) 慰藉(ji) 罅隙(xi) 嚣鸣(xio)D. 摈弃(bng) 晨曦(x) 荫蔽(yn) 明澈(ch)【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普通话字音的把握能力。A项,“脂膏(ho)”应为“脂膏(go)”B项,“怒涌(n)”应为“怒涌(n)”D项,“摈弃(bng)”因为“摈弃(bn)”故选C。2. 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B.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 是谁制的腊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红烛)D. 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赐于”应写作“赐予”;C项,“腊”应写作“蜡”;D项,“消溶”应写作“消融”。故选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樯橹灰飞烟灭A. 尚能饭否B. 乍暖还寒时候C. 赢得仓皇北顾D. 栗深林分惊层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烟,名词作状语,像烟雾一样。A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B项

4、,暖,形容词作动词,变暖和。C项,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故选C。4.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体裁,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形成于唐而盛于宋。C. 古人按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中调。D.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

5、的文学知识的能力。C项,“沁春长沙属于中调”错误。沁园春长沙共114字,不属于中调,是长调(91字及以上)。故选C。5. 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答案】 (1). (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2).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

6、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句式“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注意所选的喻体要恰

7、到好处,前后形成对照关系。(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道题,每题2分,共6分)6. 情境式默写。(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面对美丽江山,感慨千百年来涌现无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诗句是:“_,_”。(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表现自己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3)归园田居(其一)中“_ ,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答案】 (1). 江山如画 (2). 一时多少豪杰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少无适俗韵 (6). 性本爱丘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

8、名篇名句的能力。小题1的提示很明显,找到词中“词人面对美丽江山,感慨千百年来涌现无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句子即可;小题2中“卒章显志,表现自己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和豪迈气概的诗句”也能轻易对应,但要注意音近字“摧、事”的写法,不要分别误写为“催、侍”;小题3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只要抓住提示信息“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然后仔细回忆文本,对应也并不难,注意不要将“韵”误写为“运”。二、诗歌阅读与鉴赏(共18分)(一)(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炉中煤郭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

9、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一九二年一二月间作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B. 诗歌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诗人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C.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

10、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D.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很生动地刻画出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出诗人眷念祖国的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8. 试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答案】7. C 8. 煤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

11、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C项,“表明诗人虽然人格卑贱”分析错误,应为:诗人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卑贱却有着伟大的人格本来也是栋梁之材,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但是,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诗人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效力之机已来,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诗文大意,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间的联系,体会感情表达。题干要求分析“炉中煤”这一意象的意蕴。从诗中来看,作者以第一人称来指代“炉中煤”,所以考生应该重点分析“我”的意蕴。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

12、“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来分析。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所以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被旧制度埋藏不能发挥,心中有委屈、苦闷、彷徨,不过,也正是“活埋”的痛苦使我变成发热发光的煤,所以,仅有思念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真诚的奉献和牺牲,效力之际到来,“我”愿为祖国献出一切。所以“炉中煤”的愿望就是为祖国献出一切。(二)(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完成各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13、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情感和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虛,使词人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里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措。B.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

14、确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能不悲戚。C. 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词人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一指,“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有书信来往的丈夫;二指,词人流落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词人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发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概括了词人后半生的坎坷经历和悲惨遭遇。10.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词人是怎样抒

15、发这愁情的?【答案】9. B 10. (1)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直接写愁,直抒胸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B项,“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错误,从词中来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是言酒量之少,“酒淡”流露的是“情感的失落”,

16、作者要表达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借以突出愁情之重,之浓。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探究抒情手法的能力。分析“愁”的情感,注意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相关诗句。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情感有: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抒情方式,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本词有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

17、,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末句,简单直白,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词中也有间接抒情。作者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

18、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

19、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词中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三、语言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_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通常也就到了_的时候。海明威说过,心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

20、乡又有着_的联系,( )。莫言很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圧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新生代的写作者,是没有故乡的人,所以年轻作家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而对故乡题材_。坚持写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其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灯红酒绿 捉襟见肘 盘根错节 嗤之以鼻B. 灯红酒绿 江郎

21、才尽 千丝万缕 敬而远之C. 光怪陆离 捉襟见肘 千丝万缕 嗤之以鼻D. 光怪陆离 江郎才尽 盘根错节 敬而远之1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种痛苦记忆能否被超越并得到正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B. 能否超越并正视这种痛苦记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C. 这种痛苦记忆能否得到正视并被超越,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D. 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种痛苦记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种考验13. 文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B. 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

22、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C. 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D. 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一名写作者。【答案】11. B 12. C 13. A【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语境强调的是繁华都市的特点,故此处应填“灯红酒绿”。江郎才尽:泛指才思枯竭,

23、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语境强调的是作家用尽才思,故此处应填“江郎才尽”。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盘根错节: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语境强调的是童年的痛苦记忆与故乡联系紧密,故此处应填“千丝万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语境说的是不写故乡题材,而不是看不起,故应填“敬而远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

24、题中,前面说“而童年的痛苦记忆”,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痛苦记忆”,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以“痛苦记忆”为主语, 根据句子主语的一致性,可排除B、D两项;根据“正视”在先、“超越”在后的逻辑顺序,可排除A项。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阅读语段,分析画线句的句子成分,可知该句有两处语病。前一个分句搭配不当,“解脱”与“压力”不搭配,可将“解脱”改为“摆脱”;排除BD项。后一个分句语序不当,属于多项定语的语序不当,应将“一名”移至“不再”前,排除C项。

25、故选A。【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

26、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14. 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正文部分,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昨天我不慎将钱包掉了,正在我万分焦急之时,您无私地将钱包奉还給我,令我倍感欣慰。您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让我敬谢不敏!今后,我要以您为榜样,与您共勉。【答案】“掉了”改为“丢失”;“奉还”改为“归还”;“欣慰”改为“温暖”;“敬谢不敏”改为

27、“十分敬佩”;“与您共勉”改为“向您学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这是一封感谢信的正文部分,首先用语要规范,要使用书面语,文中的“掉了”较口语,可改为“丢失”;其次要注意用语委婉,表达感谢之意,多用敬辞。“奉还”是敬词,但是是用于自己归还他人物品,此处是指他人还我东西,改为“归还”合适;“欣慰”形容人心里欢喜而感到很安慰,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此处不合适,可改为“

28、温暖”;“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于此处不合适,改为“十分敬佩”;“与您共勉”指共同努力,共同勉励,说自己不合适,改为“向您学习”。【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

29、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5. 下面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答案】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不在受理范围内,则不予受理;若资料不全或者有错,则告知学生补正,补正后重新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通过的交德育处受理然后进行校内公示,公示不通过的退回申

30、请人;通过的发放助学金,退还所交学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所以对象是学生,根据箭头指向,可知审核的过程是先班主任审核,再德育处受理,然后进行校内公示,最后通过的发放助学金,退还所交学费。需要注意的是几个横向的箭头,也要说明白。本题中一是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不在受理范围内,则不予受理;若资料不全或者有错,则告知学生补正,补正后重新提出申请。二是校内公示不通过的退回申请人。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

31、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点睛】流程图解题基本方法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本题共4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

32、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

33、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

34、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

35、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材料二:“现代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乡材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先

36、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年3月15日)材料三: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被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

37、搏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材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搏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

38、村振兴,央广网2019年3月17日)材料四: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39、。(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 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16.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B. 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C. 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D.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17.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B. 本文从生

40、活意义、社会铁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C. 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D. 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B.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保障。C. 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D. 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

41、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答案】16. D 17. C 18. C 19. 国家层面:制定政策,统筹谋划。乡村层面: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必须经历”不当,选项的对应信息在材料一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

42、证方法的能力。C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倒置,“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可知,“乡村旅游”是原因。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材料二“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

43、大文章做好做实”可知,乡村振兴,国家应该有制度上的保障,国家要制定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并且还要统筹谋划,只有这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够做好做实。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说的。依据材料三“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可知,以此为例意在说明,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引领作用,乡村旅游要办好,乡村就应该积极寻找有自己的特色,推广来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就要积极寻找自己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这是从乡村层面来说的。依据材料四“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

44、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可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了依靠政府和乡村之外,社会力量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好得以实施。这是从社会力量层面来说的。(二)(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

45、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

46、“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竞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

47、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到,里而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

48、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

49、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频。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

50、,点上了灯,上上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2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与百合花一样善用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B. “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

51、给了伍原帮助。C. 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D. 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答案】20. C 21. 原文多用短句,且运用了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灯光带给伍原的激动与欣喜。 22. 伍原寻找部队时灰蒙蒙天地和无月无星的黑夜环境,既为故事开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迷茫无助的心情。中间

52、部分反复出现的一小点光烘托了伍原从迷茫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结尾处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和斗转星移的夜空传递出伍原坚定的信念。【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分析错误,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他,曾经有过多次恐惧和绝望,最终他战胜了恐惧。故选C。【21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

53、似的光。”从修辞来看,这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明天”一词在句子出现了两次,强调了伍原看到灯光后的激动与欣喜的心情。从句式特点来看,运用了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感强,这种急促的语气,符合伍原此刻内心的心情。如果把这一句换成“这一点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就达不到以上的表达效果。【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1)“灰蒙蒙的天

54、,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这里的写景在文章开头部分,后文故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灰蒙蒙”的环境又烘托出伍原此时迷茫无助的心情。(2)“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这如豆的一小点光。”文章中间部分反复描写出现的一小点光,灯光象征着希望,烘托了伍原从迷茫到看见希望的心理变化。(3)“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结尾处描写灯光不飘忽不移动,象征着伍原坚定的革命意志不会动摇;夜空斗转星移,象征着目前黑暗的社会定会发生改变,

55、革命终会胜利,表达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五、写作(60分)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百年前,我们的祖辈在新青年中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五十年前,我们的父辈在青春万岁中高歌:“我们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从来不淡漠。”今天,我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的青春我做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生命的觉醒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祖辈的呐喊,“创建青春之民族”,以蓬勃的生命反对压迫;青春是父辈的

56、高歌,“渴望生活,从不淡漠”,撑起国家的脊梁;青春是我们的心声,“我的青春我做主”,彰显新时代的自信。是啊,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春可以“迷茫”,可以“疯狂”,但这“迷茫”“疯狂”并不是浪费生命。青春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在于学会承担。生命意识觉醒的伊始,总会因前程未卜而感到茫然。祖辈们面对破碎的山河,父辈们面对困苦的生活,也会迷茫。然而正因为是青春,他们坚定了信仰,追随着内心前行。而如今我们的迷茫,源于经济快速发展而精神无所寄托。因此,青春的意义首先在于确定志向。青春不应局限于一己私利,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要坚定地守住内心。然而,既

57、有了内心的坚守,为何还会“疯狂”?其实,疯狂不过是反常。青春的力量需要一个抒发的契机,关键在于我们“疯狂”的目的。秋瑾,出身官宦,她的人生本应一帆风顺,可是她却为革命抛洒青春的热血。这在世人眼中也许是“疯狂”的,然而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才拥有了生命力。青春应该突破常规, 然而这突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高远的意义,为了承担责任。于是,我们坚守内心以明志,突破常规以获得动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真正的青春应该“我作主”。这三个字掷地有声,向我们传达着青春的力量,也暗示着内在人格的觉醒。“我作主”意味着自我选择,它首先意味着对外在权威的否定。祖辈们否定了旧势力的黑暗,选择承担民族独立的责任;同

58、时它也意味着价 值观的建立,父辈们选择“渴望生活”,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而我们呢?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青春?我们应该确定怎样的价值观?答案昭然若揭,我们的青春,同样离不开社会责任的承担。老人摔倒了,外在有很多声音“分析”着利弊,然而内心的善良告诉我们应扶起。和平安定的社会也会有消极的声音,作为有责任的青年,我们应勇敢地站出来,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要谨记“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其实,青春是一段觉醒的年华,它为我们的人生塑造生命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定志向驱走茫然,突破常规以求拥有活力,建立人格从而学会承担。青春,使我们的人生进入新的境界。在挥洒青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了

59、生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是“青春”,材料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了祖辈、父辈和今天三个时期青年人对于青春的不认识,同时暗含三个时代青春和青年的对比。总体来看,祖辈和父辈的青春观其实是在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青年人响应时代号召做出的选择,当下青年的青春观,既有与祖辈、父辈相同之处,也反映出部分青年信仰缺失青春迷茫的现实。材料的隐含信息极其丰富,在对青春认识和对比的背后是时代的召唤和青年的责任、担当和选择,同时暗示了在新的大时代背景下,要通过先辈们的青春选择和奉献来教育当代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当代的青年人在自己的青春时代里选择

60、正确的道路,担当起属于自己的使命,成就自己无悔的青春和辉煌的人生。写作中可分析“青春”的内涵;也可揭示“青春”的责任与使命,如写青春与时代的责任,青春与青年的使命,青春与历史的担当等;还可以写“青春”的变迁,展现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青春追求等;也可以批判当今部分青年中存在的不正确的青春观。总之,考生只要能够围绕“青春”来写,主题积极向上,体现出青春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都是符合要求的。行文中可先对“青春”进行总述,然后分别分析祖辈的青春、父辈的青春、当代青年人的青春,表达青年人应担负起历史使命、铸就青春辉煌的主题。本题没有文体限制。考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文体。如写议论文,论证时可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

61、如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把青春献给国家的解放事业;中国第一代养鹤人徐铁林夫妇,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养丹顶鹤的事业,开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先河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立意:(1)青春的变迁;(2)青春与时代的责任;(3)青春与青年的使命;(4)100年青春里的时代召唤。素材:1.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

62、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2. 邓亚萍: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3.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行动口号,由清华大学化72班同学提出是历史的必然,是清华大学这块沃土必然破土而生的根苗,是那个历史时期年轻一代对祖国和民族赋予使命的

63、回应。经过媒体的宣传,口号的影响面越来越大,大部分是正能量的,如:天安门前挖掘地道的青年突击队长到清华大学学生部赞扬化72班的同学喊出了当代青年的呼声,突击队员感到全国青年都鼓起劲来了,信心更足,干劲更大,效率也更高了。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邮寄来10元钱,并写了一张纸条说,“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我们青年人是有出息的一代!”这是40年前的事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口号鼓舞着这批学生在各个行业为祖国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个口号虽然是我的学生们提出来的,同样它也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我虽然再过2个月就到80岁了,但还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我国的肉食安全、环境安全、农民增收,我还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前不久申请了专利。我要和同学一道继续奋斗,永远“从现在做起”。结构层次:这篇文章开篇提出观点“青春的真正意义在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在于学会承担”。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逐步展开论证,分别论证了“生命意识觉醒的伊始,总会因前程未卜而感到茫然”,“青春应该突破常规,勇于承担责任”。最后,从“怎么做”的角度进行论证,提出了“作为有责任的青年,我们应勇敢地站出来,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