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历史事件类8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课内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A委命下吏 交给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击退C以愚黔首
3、使愚昧 D收天下之兵 军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相同 相同 B不相同 相同 C不相同 不相同 D相同 不相同 3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选出与“为天下笑者,何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A不拘于时 B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答案】1D2C3A4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盘,达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统治八州并使六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解析】1兵:“兵器”2中“乃”为顺承关系连词,译为“于是”;中“乃”为转折
4、关系连词,可译为“却”“竟然”;之”为结构助词,译为“的”;中“之” 为定语后置标志,无义。3A项与例句都为被动句,项不是特殊句,项为倒装句,项为判断句。4略阅读下文。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
5、“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
6、,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昔有桓公,故有管仲简主闻之,绝
7、食而叹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A B C D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2
8、)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 (3)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 【答案】5C6A7B8(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定语后置,1分;下,1分;句意1分)(2)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被动句,1分;走,1分;句意1分)(3)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之所以,1分;有异乎,1分;却走,1分;句
9、意1分)【解析】5(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6(要有人才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的国君表现子路的疑惑,引起孔子所说重要人才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的论述。)7(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8略附: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
10、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
11、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
12、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阅读下面的文字。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
13、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
14、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
15、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齐等,同样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蒙受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斧斤以时入山林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因
16、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1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12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3分)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译: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
17、百姓之谓我爱也。(2分)译: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3分)译: 【答案】9C10B11A12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落实“函”“庭”“唯”)(3分)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落实“还”“走”“卒”“度”)(4分)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2分)难道大王您要发动战争,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受到危害,跟诸侯结下仇怨,然后心里才感到痛快吗?(3分)【解析】9(宽容,原谅)10(B均为介词,按照;A连
18、词,于是,就副词,仅,只C介词,趁着介词,凭借D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11(荆轲并未屈于权势)12略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
19、从其请。(l)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5分)译文:_。(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5分)译文:_。【答案】(l)太祖生气了,撕碎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慢慢地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2)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解析】(l)为文言省略句,翻译应补出所省略的内容。(2)“恶”、“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为“有罪之人”、“有功之臣
20、”。“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判断句,翻译为“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岂得以喜怒专之!”是反问句,翻译应译出反问语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
21、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
22、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 注:阃:外城之门;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上功:呈报功劳;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辇过郎署(过:拜访) B鄙人不知忌讳(鄙:地位卑下) C皆自用飨士(飨:享用)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因获罪)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B上乃卒复
23、问唐曰 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D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1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父家安在? 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C复以为云中守。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答案】14D15C16C【解析】14(A过:经过;B鄙:见识少;C飨:款待,犒赏。)15(A介词,向/动词,担任;B副词,于是/副词,才;C均为连词,表并列;D语气词,用于句中表停顿/语气词,表陈述语气。)16(ABD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C句为省略句,“以为”之间省略了“之”。)译文
24、: 皇上辇车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在哪里?”冯唐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很贤能。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皇上拍着大腿无比惋惜的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这样的人,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祸害呢!”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禁宫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在没有人处对我说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皇上最
25、终还是问冯唐:“你凭什么断定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对出征的将帅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是在朝廷外决定,不由朝廷控制。朝廷委派任用他,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那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听信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他,所以士卒败逃,被秦擒获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
26、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的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曾经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迎击,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他们整天积极作战,舍命前驱,斩杀、捕捉敌人,向幕府呈报战功,所报告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薄,而处罚又太重。况且云中太守魏尚因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个首级而被定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们。”皇上听了很高兴。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前驱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太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用他为云中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