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32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5页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岳麓版必修2).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图4A B C D【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得之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坎儿井是

2、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另外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故选C项。2(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B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二、主观题1(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

3、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重庆文综12)子曰:“管仲

4、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 )恢复了周礼 尊崇周王,会盟诸侯实行了“初税亩” 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B C D【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齐桓公之所以尊王攘夷是为了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实现自己称霸的事业,并不是从根本上恢复周朝的势力,而且“初税亩”是鲁国改革措施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5、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解析】D 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D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

6、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D 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项。2(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解析】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分布集中于

7、江南地区,即文化中心位于江南地区。而古代中国,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文化重心的南移,它开始于两晋,完成于两宋,故选D项。3(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解析】D 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

8、果关系,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一单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

9、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C D【解析】D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3(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解析】D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除黄

10、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D项说法正确。故选D。4(2011上海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商代兽面乳灯纹鼎 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A B C D【解析】B 从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第一个图案为石斧,其中一个圆形窟窿是装柄用的。第三个图案是鼎的摸样,第四个是编钟。根据这些信

11、息,可以找到正确的一一对应排序是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商代兽面乳灯纹鼎战国曾侯乙编钟。既。选B项。二、主观题(无)必修一第一单元: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析】A 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

12、经有了较大发展。2(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解析】D 题干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这清楚地表明,政府的反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故选D项。A项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

13、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项的百姓重农抑商同样与材料意思不符。C项百姓皆重商轻农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有D项才符合材料的意思。3(2011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B 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

14、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4(2011四川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解析】D 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本题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

15、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而D是能够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5(2011北京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

16、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6(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C “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7(2011海南单科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

17、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解析】A 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A项符合题意,故选A。6(2011海南单科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

18、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解析】C 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B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二、主观题1(2011海南单科26)(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

19、”,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

20、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解析:本题以杜佑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察了唐代经济变化的原因,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水利工程的修建,商品经济发展等。第(1)题,注意从两个朝代不同的农业政策来进行比较,具体可以计较两者的对农业人口的控制、流向和对水利的修建等方面寻找答案作答。第(2)题,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业,说明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原因应该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放部分劳动力、商品经济发展、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等角度作答,影响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的要素去回答问题,如商品数量、市场活跃度、商人的数量地位等角度归纳作答。参考答案:(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

21、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4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3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3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上海单科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解析】选C。古代中国使节通过路上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

22、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商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 A、B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D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如郑和下西洋),故选C项。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解析】C 本

23、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本题选C项。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

24、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解析】B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列强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2(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

25、命 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 B C D【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3(2011上海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解析】A 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二、主观题1(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

26、题。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答案】(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必修二第二单元:第 9 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

27、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

28、表英国的曲线是( )A B C D【解析】B 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是美国。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是荷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所以是英国,选B。3(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解析】D 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

29、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4(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C 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

30、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中介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5(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解析】C 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题干中的时间是(17071754),排除D项;材料中“当贵族

31、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无法反映贵族阶层日趋没落,排除A项;同时材料中介反映了各阶层之间的竞争,没有反映阶级斗争空前加剧,排除B项;而从“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故选C项。6(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解析】C 注意关

32、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 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7(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解析】D 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

33、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排除B。 二、主观题1(2011四川文综39)(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

34、,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中能源变化的表现及在中国未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

35、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表现直接概括:能源替代: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对工业发展: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对机器普及: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对运输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第二问原因:交通不便;工业化尚未启动加以归纳。答案: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分)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2(2011上海单科39)工业年代材料一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1750

36、年(%)183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95199185美国2472236中国32829819762印度2451768607材料三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问题:(27分)(1)材

37、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15分)【解精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图片反映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阶段。第(2)题,注意从材料中的中印和英国在“1830年”、“1900年”时间点的对比,以及英美在“1900年”的对比即可分析论证。第(3)题,可从材料中“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概括出“规模逐渐扩大”、“产品的外销”等。第(4)题,回答“看法”可从

38、“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等角度思考问题。【答案】39(1)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39 (2)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

39、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其他答案。(0分)39(3)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其他答案。(0分)39(4)(15分)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40、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

41、(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B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二、主观题1(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年份 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

42、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答案】(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2(2011四川文综39)(60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3、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表3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直隶磁州煤矿187518

44、83 退股李鸿章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 经费无着盛宣怀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 亏损沈葆桢直隶开平爆矿1878李鸿章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 亏损胡思燮(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及其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原因可以从辅助军事工业: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解决能源问题: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政策转变: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近代化的需要:

45、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第二问状况可从企业性质;资金多少;经营情况;时间等加以概括。答案: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4分)3(2011江苏单科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

46、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

47、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3)运

48、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答案要点:(13分)(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略。4(2011山东文综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

49、局部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据张文襄公全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说明“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会对铁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5分)解析:第二问,作答时注意从利弊两方面来归纳对铁厂发展的影响。既有有利也有不利的因素。应全面作答。答案:(2)减少了办厂的阻力;便于对铁厂的管理和监督;使铁厂的管理和经营带有封建性,影响铁厂的发展。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

50、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解析】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C。2(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51、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解析】A 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3(2011江苏单科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解析】B “西式帽”的出现,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天津同升

52、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名题分解一、选择题(无)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

53、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 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表述错误。2(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D 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

54、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福建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B 从图8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7“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6“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了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

55、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一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2(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C 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C、D

56、表述错误。3(2011安徽文综20)图7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解析】D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占的比例一直都是最多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德国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且德国长期都是强国,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不正确,排除A。从材料信息看,1929年英国的比例就比美国少,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B。苏联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没有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的提法错误。排除C。答案

57、选D。4(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解析】A 罗斯福行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非增多;银行数量只是恢复,而非增多;美元应当是贬值,才能刺激出口中。二、主观题1.(2011四川文综37)(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

58、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59、。(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内容及其实施:“才能优先原则”,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到1945年,德奥驱逐的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作用和影响: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

60、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总体评价:美国的知识移民政策促进了美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学术领先地区。答案: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分)第二,知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3分)第三,知识移民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分)第四,总体评价。(2分)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名题分解一、选择题(无)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名题

61、分解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A 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

62、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广东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图6【解析】A 解题的关键在于获取材料的相关信息,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58年。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故不选。1958年党发动了大跃进,

63、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成为该运动的主要标志,与题意相符,故选A项。2(2011福建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解析】B 从材料时间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胜利后

64、到1956年属于过渡时,这一时期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当属于新民主主义,也可以从题干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反映出来。A项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成是1840年-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C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应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D项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3(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解析】A 根据所学,1960-196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从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到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的一个时期,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65、,工业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题中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选A项。4(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解析】A A项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B

66、项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C项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D项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5(2011北京文综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B19521956 C19661976D19781982【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

67、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6(2011海南单科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解析】C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在东北和西部为主,全国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的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选C。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

68、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二、主观题1(2011山东文综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解析:第(4)问,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武汉钢铁厂属于重工业的项目,结合一五计划的背景和作用做答。(4)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69、;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福建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5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解析】B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

70、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2(2011浙江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D 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

71、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C 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4(2011四川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

72、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5(2011江苏单科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解析】A 从农业

73、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6(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C 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11上

74、海单科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D 从题干可知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末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三项。8(2011海南单科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解

75、析】A 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A符合题意,选A。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由于该体制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排除D。二、主观题1(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三 2011年初, “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

76、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12分)解析:第(3)题,原因从材料中的“农业部发布”等方面分析,趋势可从劳动者、动力、技术进步等角度思考。答案:(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

77、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上海单科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解析】C A项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B项改革开放在上海和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

78、;C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2(2011上海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中美建交 粉碎“四人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C 回顾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是1979年,粉碎“四人帮”是1976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香港回归是1997年,故正确排序是,故选C。二、主观题1(2011上海文综3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以推行 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79、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 ”,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 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解析】回顾课本所学知识,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填空注意抓住关键词“1980”“ 深圳”,所以应该填“经济特区”,第三个填空注意关键词“上海” “纵深发展”,可以判断是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标志。参考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浦东。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名题分解一、选择题(无)二

80、、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天津文综10)右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解析】B 本题考查1973年石油危机,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材料信息,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做武器,同以色列及其后台进行斗争,导致世界性石油短缺,所以才出现了马拉汽车的滑稽场景。2(2011福建文综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

81、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9的推论正确的是( )图9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的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解析】B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不能与黄金直接兑换,只能和美元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排除A项;70年代末,虽然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但此时美国经济总量仍居各国之首,排除C项;欧元正式上发行于2002年,与D项中的90年代不符,排除D项;70年代初,由于日本、西欧的崛

82、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故选B项。2.(2011浙江文综2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解析】C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

83、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上海单科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

84、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解析】A 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排除B、D两项; C项与雨果“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观点矛盾;故选A项。二、主观题(无) 必修二第五单元:第 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名题分解一、选择题(无)二、主观题(无)必修二第五单元:第 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名题分解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QQ:35152082)一、选择题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

85、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D 材料提到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均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A、C两项只解读了材料的部分信息;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只产生一定影响,B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2(2011江苏单科1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

86、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解析】D “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说明A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说明B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C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二、主观题1(2011天津文综1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

87、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分) 【答案】(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2(2011北京文综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1)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强、科技的发展等世界各国开始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答案: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