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90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单元 17-18版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1)主要表现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雨危害。(2)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3)地区差异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

2、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1人口增长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可以引发环境问题,但并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源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2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并非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但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

3、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措施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要从“开源”(替

4、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

5、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考向1人地关系特点及影响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12题。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900米地带C2 500米以上地带D1 9002 500

6、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思维流程】1A2.B第1题,依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的含义,可知该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越大,则人地关系越不紧张。结合图中2000年和2008年数据,可看出在1 300米以下地带,该系数明显变小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第2题,图中显示,在1 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系数变大了,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结合这两个年份国家政策(

7、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考向2环境污染问题分析(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5题。3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BC D4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5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

8、BC D3A4.D5.D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故选A。第4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故选D。第5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故选D。考向3生态破坏问题分析6(2016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

9、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解析】第(1)问,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2)问,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

10、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

11、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题技巧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1)分析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或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

12、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基本内涵图中A表示经济系统,B表示社会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

13、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严峻挑战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核心提高生态效益方式环境友好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践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公众提倡适度消费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

14、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

15、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适度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考向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分析(2015北京高考)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16、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 D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

17、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正确。所以D选项正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据此回答23题。2“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对“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解错误的是()A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B建设美丽中国是在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C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8、D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放到次要位置,优先美化环境2C3.D第2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我国目前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国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向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分析(2017河南模拟)读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回答46题。4图中分别表示()A沼气池、农田、畜牧场B沼气池、畜牧场、农田C农田、畜牧

19、场、沼气池D畜牧场、沼气池、农田5最适宜发展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D内蒙古高原6图中所示生态农业体现出()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B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D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B5.C6.B第4题,读图分析,结合选项可知,能够提供能源的只有沼气池,故为沼气池;沼气池需要大量的牲畜粪便,故为畜牧场;塘泥比较肥沃,能够肥田,农田种植的农作物可以为畜牧场提供饲料,故为农田。第5题,图中显示有鱼塘和沼气池。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资源丰富,沟塘较多,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温度高,利于沼气的产生。第6题,从图中箭头所示关系可以看出,该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利

20、用资源,体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7(2014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关键是论据能支撑观点。注意把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比如“进口木材”“网上销售”等,都具有两面性;进口木材保护了本地生态,但破坏了出口地的生态;网上销售一方面扩大销售范围,提高销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物流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另一方面

21、对当地传统商业造成冲击。【答案】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题技巧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