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古诗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1.观沧海是一首(体裁)诗,作者,字孟德,(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乐府”是代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或简称“”。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说明:本册书中的诗歌部分,加曲线的句子为中考易考名句。后面诗歌相同,不再重复说明。首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为下文所见所闻做铺垫。“观”字统领全篇。写观海时俯瞰沧海的全景。“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
2、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这四句描写眼前的实景。前两句写山岛的草木之盛,是近看所见,静态描写;“洪波涌起”是远观的动态描写。这四句话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这是想象的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这里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要统一全国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胸襟。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主旨大意】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时间:5分钟满分:13分)一、诗歌鉴赏。(6分)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
3、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二、名句默写。(7分)3.(2019遵义)水何澹澹,。4.日月之行,;星汉灿烂,。5.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号,代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合称为“”。2.题目中的“王昌
4、龄”是代边塞诗人,“左迁”的意思是。开头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面两句抒情做铺垫。李白运用拟人手法,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主旨大意】本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后托月寄情,表达了诗人对遭贬谪的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时间:8分钟满分:11分)一、诗歌鉴赏。(8分)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了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5、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3.“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3分)二、名句默写。(3分)4.,闻道龙标过五溪。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借月抒怀的名句是:,。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作者,代诗人。次北固山下是其名篇,“次”在这里是的意思。2.古代诗歌按照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和绝句。律诗有句,分为和两种。这一句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悬”
6、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哲理。“乡书”即家书,家信,运用设问的手法,抒发了淡淡的乡思愁绪。遥应首联,首尾呼应。【主旨大意】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8分)一、诗歌鉴赏。(5分)1.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3分)二、名句默写
7、。(3分)3.(2019青岛)次北固山下中,“,”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4.(2019随州)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随州建设成“,”的生态家园。(王湾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作者,号东篱,代戏曲作家。天净沙秋思是一首(体裁),“天净沙”是,“秋思”是,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元曲,是盛行于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和。散曲,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和散套两种。开篇写景,作者选用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萧条、清冷、悲凉的晚秋图,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渲染了气氛。“小桥流水人家”以温馨的画面反衬天涯游子远离家乡的孤
8、苦之情。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主旨大意】 这首小令描写了凄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天涯游子浓重的思乡之情和远离家乡的极度悲伤、愁苦之情。(时间:5分钟满分:9分)一、诗歌鉴赏。(5分)1.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2.(2019太原二中模拟)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
9、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二、名句默写。(4分)3.(2019连云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常识概要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集,主
10、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2.重点实词(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译文:2.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重点实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太丘舍去()()(4)相委而去()(5)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文:2.尊君在不?译文: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论语十二章1.常识概要(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合称为“四书”,作者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的言行。(2)孔子
11、,名,字,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家学派创始人,世称“”。2.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为人谋而不忠乎()(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6)传不习乎()(7)学而不思则罔()(8)思而不学则殆()(9)人不堪其忧()(10)饭疏食,饮水()()(11)择其善者而从之()(12)子在川上曰()(13)博学而笃志()3.一词多义(1)为(2)乐(3)而(4)其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2.,其不善者而改之。3.学而不思则罔
12、,。4.子夏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2019盐城)子曰:“,可以为师矣。”(十二章)1.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2.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的一组成语中有三个不是出自论语,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见贤思齐(时间:15分钟满分:2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13、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学而时习之() 2.下面加点的“而”意思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知而不愠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4.请结合这四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7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14、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6.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4分)三、名句默写。(8分)7.(2019鄂州)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
15、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说:“,。”9.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因而苦学的同时,更要乐学,正如十二章中所说:“,。”10.十二章中告诉人们要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的名句是:,。诫子书1.常识概要诸葛亮,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诫子书等。2.重点实词(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年与时驰()3.一词多义(1)学(2)志(3)去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文: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16、学。译文: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1.,俭以养德。2.,非宁静无以致远。3.非学无以广才,。4.,险躁则不能治性。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狼1.常识概要狼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2.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2)一狼仍从()(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5)顾野有麦场()(6)弛担持刀()(7)一狼径去()(8)其一犬坐于前()(9)目似瞑,意暇甚()()(10)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1)狼亦黠矣()3.一词多义(1)止(2)敌(3)意(4)前(5)而(6)之1
17、.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译文: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常识概要本文选自,是在秦国丞相主持下,集合门客编写而成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2.重点实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4)丁氏对曰()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译文: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译文:杞人忧天1.常识概要本文选自。列子,本名,时期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2.重点实词(1)身亡所寄()(2)因往晓之()(3)其人舍然
18、大喜()3.一词多义(1)若(2)之(3)其(4)于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文: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译文: 七年级(上)古诗文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乐府曹操东汉末龟虽寿2.汉乐府诗乐府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C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情绪,相反,衬托的是大海的辽阔壮美。故C项分析不正确。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3.山岛竦峙4.若出其中若出其里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李白青莲居士
19、唐李杜2.唐降职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2.(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3.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哀伤的环境。4.杨花落尽子规啼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王湾唐停留2.律诗八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
20、二字使之拟人化。2.“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3.潮平两岸阔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天净沙秋思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常识概要1.马致远元散曲(小令)曲牌名题目2.元杂剧散曲小令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描绘了一幅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图。2.B“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说法有误。本首曲子的诗眼应该是最后一句。3.小桥流水人家4.晴空一鹤排云上枯藤老树昏鸦5.古道西风瘦马世说新语二则常考知识应知必会咏雪一、基础梳理1.刘义庆志人小说2.(1)子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不久,一会儿急高
21、兴的样子(3)大体相比(4)不如趁、乘二、翻译句子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2.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陈太丘与友期行一、基础梳理(1)约定(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3)舍弃离开(4)舍弃(5)拉,牵拉回头看二、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可是)中午的时候朋友没有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2.令尊在不在?3.和人家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论语十二章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1)儒大学中庸孟子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2)丘仲尼春秋儒至圣2.(1)按时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每天自我检查、反省(4)竭
22、尽自己的心力(5)诚信(6)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疑惑(9)能忍受(10)吃冷水(11)好的方面,优点(12)河流(13)坚定3.(1)替;做(2)以为快乐;名词,快乐(3)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并列连词,不译;表修饰,不译(4)他们的;这二、翻译句子1.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2.先生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三、名句默写1.匹夫不可夺志也2.择其善者而从之3.思而不学则殆4.博学而笃志5.温故而知新四、文意理解1.(1)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
23、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2)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2.限时检测技能提升1.(1)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按时2.DA、B、C三项均表示顺接关系,不译;D项,表示转折关系,却,但是。3.(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很疑惑。(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4.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5.B题干中的“而”表转折,译为“却”。A项,表顺接,译为“然后”;B项,表转折,译为“却”;C项,表修饰,不译;D项,表并列,不译。6.(示例)论语是语录体
24、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诫子书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三国前出师表后出师表2.(1)内心恬淡,不慕名利(2)达到远大目标(3)增长才干(4)放纵懈怠振奋(5)轻薄浮躁修养(6)疾行,指迅速逝去3.(1)学习学业(2)志向立志(3)消失离开二、翻译句子1.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4.放纵懈怠就无法振
25、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三、名句默写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明志3.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四、文意理解1.劝勉自己的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2.从修身、立志、为人处世三方面进行论述。围绕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展开论述。狼常考知识应知必会一、基础梳理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2.(1)连接,紧跟(2)跟从(3)一起追随、追赶旧、原来(4)处境困迫,为难攻击(5)看,视(6)解除,卸下(7)离开(8)像狗一样(9)神情、态度从容、悠闲(10)挖洞从通道(11)狡猾3.(1)仅,只;停止,动词(2)攻击,动词;敌人,名词(3)神情、态度,名词;企图,
26、打算,动词(4)前面,名词;上前,动词(5)表示顺接关系,不译;表示转折关系,却(6)代词,相当于“它”;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翻译句子1.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2.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钻过来攻击屠户的背后。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寓言四则常考知识应知必会穿井得一人一、基础梳理1.吕氏春秋吕不韦2.(1)打水浇田(2)待,等到(3)讲述使知道(4)应答,回答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的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2.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杞人忧天一、基础梳理1.列子列御寇战国道2.(1)无,没有(2)告知,开导(3)消除疑虑的样子3.(1)如;像;你(2)的;这件事;他(3)它;他的;这(4)被;向;从二、翻译句子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2.日月星辰也是空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