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08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高考历史(通用教)二轮专题通关 阶段能力提升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能力提升练(一)(3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海南单科)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解析】选B。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宗族关系成为执政的基础主要是在夏商周三代,而不是整个封建社会,

2、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民本思想,但不是主要依据,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错误。2.(2016吉林三模)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C.“国人”多数是诸侯的同族人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解析】选

3、C。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不可能发展为封建城市,故A错误;从“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可知“国”的范围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故B错误;从“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可知“国人”是诸侯的族人,故C正确;从“国以外的土地叫野”“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可知“野人”是受诸侯国控制的人口,故D错误。3.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4、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解析】选D。从“客馆”到“客馆丘虚”,再到“马厩、车库、奴脾(婢)室”,可知丞相府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的是丞相权力被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武帝设立中朝有关,故D正确。4.(2016邯郸一模)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解析】选D。从材料“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

5、理规范”可得,政府对伦理规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故D正确。5.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消失了。”这一制度()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解析】选A。根据材料,该制度与知识分子有关,并且造成了知识分子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可以推测出该制度为科举制。在科举制下,社会底层可以通过读书实现向高层的流动,故A正确。6.(2016天津文综)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

6、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解析】选B。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直接同东南亚、南亚诸国和间接同欧洲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条通道上,阿拉伯人起到了枢纽的作用,成为中国和欧洲交流的中转站,故A错误,B正确。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人对中西陆路交流起了阻碍作用,故D错误。7.(2016长沙三模)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B.隋唐选

7、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普及【解析】选A。从材料中科举出身者69%为士族说明士族依然占据选官主体,故A正确;隋唐废除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才学为标准的科举制,所以B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隋唐科举出身者士族、小姓、寒门比例差距较大,说明在实际生活中科举制没有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故C错误;依据材料“13%为小姓,寒门占18%”可知,隋唐教育未得到大范围普及,故D错误。8.(2016合肥一模)“(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们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

8、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解析】选A。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故B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故C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错误。9.(2016全国卷II)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

9、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解析】选B。由材料中信息可知乾隆年间已入台的福建裔移民回乡请祖先牌位的现象骤然增多,表明当时移居台湾的福建人很多;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宗法情结浓厚,敬祖祭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正确;A说法本身有误,移民问题并不是族谱编修的原因,编修族谱是中国人宗法观念的体现;C说法过于绝对;D材料中并未涉及,而且从移民增多可知两岸居民交往频繁。10.(2016资阳一模)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

10、“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A正确。【拓展延伸】社会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发展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强调“大一统”,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阻碍科技发展创新。(2)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与农业有关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较多。(3)思想上,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4)政策上,几乎所有

11、的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影响中国传统科技的理论性总结。11.“苏格拉底是被迫害的,这种迫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雅典人怀疑他影响了公元前404前403年的寡头政权的最主要的30个领袖;这种怀疑是正确的这种迫害建立在对苏格拉底正确的理解之上,因为苏格拉底的政治观点里面,隐含着寡头制优于民主制的倾向。”这说明()A.雅典民主的弊端明显B.苏格拉底罪有应得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D.雅典缺乏言论自由【解析】选A。苏格拉底因被怀疑影响了公元前404前403年的寡头政权最主要的30个领袖而遭迫害,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A正确。12.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

12、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A.罗马法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加灵活实用【解析】选B。A与材料没有关联,故A错;材料内容论述的不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它论述的是商业发展对罗马政治的影响,材料内容反映了元老院的元老们通过亲属经商,并且有很多的工商业奴隶主进入政权,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元老院职能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错;D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

13、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6乐山一模)(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14、。(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开通背景上的相似之处及在历史影响上的不同。(16分)【解析】第(1)题魏晋以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文化交流等。第(2)题第一问可以从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时经济、政治(中央集权)、技术和原有商路受阻等角度概括;第二问新航路开辟推动西欧社会转型,同时给亚非拉带来灾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沿线经济文化交流,但交往有限。答案:(1)价值:促进海外贸易,推动双边技术文化交流;开阔眼界,增进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产生航海论著,培养国人的海洋意识;萌发关注海防,防范倭患的国防理念等。(

15、9分)(2)相似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航海技术提高;中央集权加强;原有商路受阻。(8分)不同影响:新航路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并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带来民族灾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但政治限制使交往的内容和范围有限。(8分)14.(2016临沂一模)(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曰:“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

16、终妇道焉”。清泉州府志材料二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十日谈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找准立论研究角度,做到观点鲜明,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可以从背景、原因、立场和影响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每个6分。答案: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17、,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2分)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2分)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2分)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2分)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的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2分)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2分)角度三: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赏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容易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背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允桓可以在外生子。(2分)十日谈同情受压迫的妇女,主张尊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2分)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2分)角度四: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2分)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智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2分)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