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71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综生物1.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C. 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故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D. 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钾离子【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为细胞所需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小分子物质和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特性,B错误;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自由扩散,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不是游离的分子,而是与血红

2、蛋白结合的化合物,C错误;由于哺乳动物内环境中的钾离子浓度常常低于神经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所以它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钾离子,D错误。2.下列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实验目的相匹配的是选项实验对象实验目的A哺乳动物血液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B患者家系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洋葱根尖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哺乳动物血液本身含大量红细胞而呈现红色,这会干扰加测还原糖的颜色观察,所以A错误;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通过调查患有该遗传病的家系分析得出,B正确;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由于需要染色才

3、能观察,而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一般含有大量色素会干扰结果颜色观察,C错误;洋葱根尖所有细胞都不能发生减数分裂,所以不能用该材料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D错误。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膜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 细胞核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构成生物膜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

4、2、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与细胞膜;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4、细胞膜上有糖蛋白,起到识别作用。【详解】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与脂质,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生物膜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核膜等结构,而肠系膜、大网膜、口腔黏膜、视网膜、耳膜、子宫内膜等不属于生物膜,A错误;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细胞核的核膜是生物膜,生物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

5、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如核内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C正确;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各项中,与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 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B. 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更容易成活C. 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柿子中,可促进柿子成熟D.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一D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答案】C【解析】摘除棉花的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可促进

6、侧芽的生长,A错误;芽或者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更容易成活,B错误;成熟的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果实发育,因此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D错误。5.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C. 种群数量达K值

7、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会发生变化D.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逐渐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

8、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环境阻力越小,即C点的环境阻力不是最小的,A错误;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可能是在取样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致,B错误;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原因,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可发生变化,C错误;乙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年龄结构处于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基本不变,D错误。【点睛】对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理解应用是本题考查的关键。6.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

9、体的概率为1/8乙图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中父母患病,而子女中女儿有正常的个体,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丁图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详解】由甲图分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则其自交后代Aadd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1/4=1/8,正确

10、;乙图细胞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且每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最有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是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的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正确;丙图所示家系中女儿正常而父母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错误;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丁图中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其基因型为AaXWY,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伴性遗传规律。意在考查学生能够对用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描述的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7.下表为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宜的温度(25

11、)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光合速率等于呼吸 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 光照强度光饱和时的C02吸收量黑暗条件下C02释放量3千勒克司9千勒克司36mg/100cm2 叶 h8mg/100cm2叶h(1)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2)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_mg/100cm叶h。(3)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C02浓度,小麦的光补偿点_(“大于”、等于”、“小于”)3千勒克司。(4)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

12、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组别材料实验条件C02吸收量(mg/100cm2 叶h)1小麦叶片25、9千勒克司a230、15千勒克司b3玉米叶片25、9千勒克司c430、15千勒克司d检验测得cd,说明_。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这种做法可行吗?_。理由是_。【答案】 (1). CO2浓度影响了暗反应 (2). 30 (3). 小于 (4). 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5). 不可行 (6). 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

13、影响程度的大小【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等,如果在某一因素下,改变这个条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说明这个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表一: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3千勒克司9千勒克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数值(9千勒克司)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继续增加;第(4)小题的第1、3与第2、4组分别构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详解】(1)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出现光饱和点实质是强光下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从而限制了

14、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影响了暗反应。(2)据表格数据可知,小麦的表观光合作用速率为36mg/100cm2 叶 h,小麦的呼吸速率为8mg/100cm2叶h,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2+8=40mg/100cm2叶 h,由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可知,每吸收44 mg/100cm叶h的二氧化碳,可制造30 mg/100cm叶h的葡萄糖。因此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30 mg/100cm叶h。(3)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C

15、O2浓度,暗反应速度加快,小麦的光补偿点小于3千勒克司。(4)玉米为C4植物,在C4植物叶片维管束的周围,有维管束鞘围绕,这些维管束鞘细胞内有叶绿体,但叶绿体内并无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主要进行卡尔文循环。该类型的优点是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实验测得cd,所以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这种做法不可行。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程度的大小。【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

16、题的能力及综合理解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8.果蝇个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快,通常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请回答下面有关问题:(1)果蝇的红眼(R)和白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_。(2)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_(填“父本”或“母本”)形成

17、配子时,在减数第_次分裂时某些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3)果蝇的号染色体是性染色体,号染色体上有粉红眼基因r,号染色体上有黑体基因b,短腿基因t位于号染色体上。任取两只雌、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灰体(B)粉红眼短腿个体的比例是3/16,则这两只果蝇共有_种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其中亲代中雌雄不同的基因型组合是_。【答案】 (1). 30% (2). 母本 (3). 二 (4). 4 (5). BbRrTtBbrrtt或BbRrttBbrrTt【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生殖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

18、卵细胞和3个极体,卵细胞与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极体退化;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详解】(1)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

19、0只,XRXr20只,则白眼雌果蝇为10只。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5+20+102)/(50+502)=30%。(2)用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作亲本杂交,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XrXrY的白眼果蝇,说明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因此产生XrXrY的白眼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Xr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3)根据性状的显隐性及杂交后代的比例为3/16可知,两亲本杂交产生B_的概率为3/4,产生rr的概率为1/2(或1或1/4),产生tt的概率为1/2(或1/4或1),可推测这两只果蝇有四种杂交组合,分别为BbrrTtBbrrTt

20、、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BbrrTt,其中亲代中雌雄不同的基因型组合是BbRrTtBbrrtt或BbRrttBbrrTt。【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9. 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了图一中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

21、放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 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 相互协调的结果。(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答案】(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2、(2)吞噬细胞 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解析】(1)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人体内水分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此图中通过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首次入侵)或(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

23、T细胞;通过(首次入侵)或(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首次入侵)。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意在考查

24、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进化污水、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区域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某地区红树林虫害频发。为控制其种群密度,科研人员通过_法调查虫卵的密度来估算昆虫的种群密度。经过连续五年的监测,发现昆虫A和昆虫B 的数量关系如图,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为有效防治害虫,研究人员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从而通过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来降低种群密度。【答案】 (1). 水平

25、 (2). 样方法 (3). 捕食 (4). 性别比例【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群落的结构、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某区域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说明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 调查虫卵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昆虫A和昆虫B 的数量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据此可判断二者属于捕食关系。利用信息素诱捕害虫,可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点睛】识记并理解群落的结构、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

26、种类及其适用范围、种间关系的种类及其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土,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和_。(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和_。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 (1)

27、. 原油 (2). 选择 (3). 平板划线法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强 (6). 干热灭菌法 (7). 高压蒸汽灭菌法 (8). 火焰【解析】试题分析:(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2)分离纯化菌种时,需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纯化菌种。(3)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越大。(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如接种环)、干热灭菌(如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等无菌操作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微生物的污染。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分离微生物的常用的接种方法和接种工具,主要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