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思路引导】熟读课文了解邹忌进谏的过程: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而写邹忌暮寝自思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类比推理,进而婉讽“王之蔽甚”。思考探究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三问答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欲有求于我也”三类比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赐面刺寡人之过者: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中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下赏纳谏的结果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燕、赵、韩
2、、魏皆朝于齐四朝三变化【脉络梳理】进谏的缘由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怎样的高妙之处。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
3、,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1.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哪一个仔细认为美美丽朝廷朝见讽喻的含义及其运用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
4、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方法拓展真题演练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