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后习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参考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作者从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和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二、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铺陈、对比的写法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理解圆明园的重要价值。参考答案: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
2、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三、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设计意图:理解作者说理的技巧,体会用“强盗”作比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积累拓展四、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反语的手
3、法,体会本文讽刺辛辣的特点。参考答案: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分析:干得“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分析: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五、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
4、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雨果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参考答案:示例一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他的爱国是超越政府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的。示例二这不是不够爱国,这展现的是雨果良知的可贵。雨果是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他的言论。如果雨果有一点奴颜媚骨,迎合巴特勒之流,迎合政府当局,就不可能仗义执言。雨果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