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59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6-2017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4 唐诗五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唐诗五首本课话题自然之美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分,皑皑白雪是美。清晨,美是一缕明媚的阳光;黄昏,美是一抹斜斜的夕阳;傍晚,美是一勾弯弯的新月;深夜,美是一曲蛙鸣虫唱。如果凝神细视,风花雪月、山川风物均可入画;如果凝神谛听,斗转星移、一草一木均可入诗。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走进自然,倾听自然的声音,有如天籁;置身自然,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蔚蓝的海水,肥沃的土壤,青山绿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走近自然,我们感受到了祥和之美,人类应该保护自然

2、,让自然绽放独特的光彩。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伴着袅袅的炊烟,春的气息向我靠近。朝霞羞涩地张开了小脸蛋儿,静静地等待着太阳的出生;柳树刚刚睡醒,垂下染成碧绿色的长发,随风飘扬,飘走了一身的疲倦和懒散,尽情地享受着春天赠送的甘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叶子闪亮闪亮的,泛着金光,像一个个美丽的姑娘在展示自己的风采随着丝丝细雨,我独自漫步在夏日热情的眼眸里。垂柳温柔地编织着飘逸的长辫子。不知哪个顽皮的小孩子还在上面垂下一朵小花,于是浓浓的情趣便溢出来,缓缓地流淌着,奏出了缠绵的小曲。晶莹的水珠泻在翡翠似的叶子上,滚来滚去,风儿拂过,枝摇叶摆,活脱一幅传神的水墨画,好一个怡人的盛夏!告别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

3、也随之步入了秋的纯净、嫣然。我看到了悠悠落下的秋叶那份静美之后,又恍然大悟,夕阳,落了明天还会升起;鲜花,凋零了还会怒放。美,也是一样,她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一个地方失去了,在另一个地方又会找到。走出秋的低吟,我惊诧冰川女皇把冬不知不觉地带到人间,连声招呼也不打。你千万不要以为北风咆哮、怒号,严冬的叱咤、肆虐那才是冬,其实她不缺少柔情,每当雪花飘落的时候,一朵朵,一片片,像翩翩起舞的白蝴蝶,似漫天翻舞的柳絮,它们追逐着,雀跃着,我似乎听到了欢声笑语,也跟着一同兴奋起来,其实,冬也是火辣辣的!美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美就在你的身边!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日出

4、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浣女(hun) 萧萧(xio) 猿啸哀(xio)山居秋暝(mn) 潦倒(lio) 繁霜鬓(shun)渚清沙白(zh) 锦瑟(s) 惘然(wn)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还(2)秋(3)破(4)可(5)流(6)孤(7)穿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莲动下渔舟(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2)青海长云暗雪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遮蔽(3)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4)

5、庄生晓梦迷蝴蝶(名词作动词)做梦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空山新雨后古义:幽静的山。今义:空旷的山。(2)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今义:一百年。(3)山围故国周遭在古义:旧都。今义: 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4)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今义:青少年时代。(5)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常识速览诗家之佛王维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

6、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草堂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

7、南巩义市),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会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

8、贬为朗州(现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第一首。情诗圣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山居秋暝胸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地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

9、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从军行(之四)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

10、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石头城作者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在平仄换韵

11、、字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格律尽管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束缚,但因其句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为历代诗人所乐意遵守。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俳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整体感知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

12、生活的情趣。从军行(之四)本诗描写了边塞的旷远风光,语言精练,境界阔大,表现了将士御敌报国的壮志。登高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苦痛。石头城全诗句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出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六朝一去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锦瑟这首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个物象的古今变化,暗示世事的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锦瑟多弦,暗示作者思绪的纷繁、情感的复杂。诗歌寄托很深,意蕴也很丰富

13、。文脉梳理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表现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登高石头城锦瑟_【答案】以动衬静描绘边塞景色、渲染气氛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人世变化借用典故委婉朦胧文本层析一、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面的问题。1颈联如果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好不好?为什么?【答案】改了不如原来的好:一是因为押韵的需要;二是原句符合生活的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道是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案】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

14、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二、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下面的问题。3.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4. 诗歌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答案】诗歌的三、四两句由情

15、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死为国杀敌立功的豪壮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三、阅读登高,回答

16、下面的问题。5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6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多层含义。【答案】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壮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

17、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四、阅读石头城,回答下面的问题。7刘禹锡石头城的着笔点是“石头城”,为什么要从山、水、月光中写起? 【答案】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8.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案】石头城上,女墙仍在,却无人戍守,空荡荒芜。只有曾照旧时繁华的明月,在夜深人静之时,仍从淮水东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都城。诗人请明月来做古今历史的见证,月亮亘古不

18、变,然历史因人事不断兴衰更迭。又特别把今人眼中之月,称为旧时月,增加了吊古的情韵,引领读者去回顾六朝兴亡的历史。作者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五、阅读锦瑟,回答下面的问题。9锦瑟一诗运用了四个典故,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典故用意表达效果庄周梦蝶表明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四个典故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使诗歌意蕴丰富,富于艺术魅力望帝啼鹃表明曾经害过相思病,有过殷切的思念鲛人泣珠说明理想和梦境在破灭后所得只是满脸泪水和内心伤感良玉生烟说明理想和梦境破灭后的迷惘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19、的思想感情?【答案】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锦瑟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情景交融登高一诗中,诗人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情融入秋景之中。情景交融是诗歌或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将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得文章含蓄而有韵味。

20、定义: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作用:(1)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2)看似并未写景,却神奇地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2写法指导(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3迁移应用请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运用情景交融

21、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答案】我独自一人站在那清冽的湖水边,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湖面上。蓦地,一只鸟儿在我眼前展翅翱翔;正有些欣喜,那鸟儿却已离我远去,刚不由举起的手,也僵在了空中。逝去的都无法再挽回了吗?一片落叶,随风飘到了湖面上,与清澈的湖水一对比,显得如此渺小与孤独,就像天上的那片云彩,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栖身。不知何时,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风依旧是柔柔的,却像是嘴角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嘲笑着世间的事物。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掬一缕月光洒在自己身上,掬一捧清泉浸入自己的心灵,我们或许会身心放松,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充满诗意

22、。诗意地生活,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诗意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今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的我们,可还能寻得这样一片天地和诗意?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走出东奔西跑的忙碌,走出灯红酒绿的迷茫,亲近自然,置身自然中感受生活的诗意吧!【应用角度】“自然”、“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诗意地生活”等。2精彩应用生活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亏待了自己的精神,被诗意地生活所摒弃。我们早已享受不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我们也早已疏远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和欲望所累,沉重而无奈。因此,让我们

23、读一点诸如唐诗这样的文化经典吧!在对文化经典的追寻中,我们会发现:哦,原来我们也可以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的田园佳作领悟唐诗里的中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

24、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

25、呵?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事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抔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

26、夕。唐诗在心,唐装在身,祖国在心中。1悟诗句化用。化用其实就是将一棵草变成春天的过程,文中多处化用诗句,使得语言优美,富有文化底蕴。如“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等,充满着创造的才情,是对他人的智慧再次镀金后散发的美丽。2悟修辞。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如:“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3悟句式。文章长短句结合,使得句式富有变化,有参差错落之美。如:“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

27、,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4悟情感主旨。文章就唐诗与中国的关系做了很好的分析和阐述,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就是爱祖国灿烂的文化,也就是爱祖国。主旨鲜明,振奋人心。1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王孙自可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C万里悲秋常作客(指路途遥远)D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解析】C项,“万里”指远离故乡。【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导学号:20130076】A竹喧归浣女B莲动下渔舟C青海长云暗雪山D艰难苦恨繁

28、霜鬓【解析】A项,浣:动词,洗。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答案】A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解析】D项,为“二二二一”的格式(即“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他的为“二二一二”的格式(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

29、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已之情。【解析】A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 ;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思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答案】C阅读登高一诗,按要求完成56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前人评

30、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解析】这两句的信息非常丰富,在分析时要从诗句中的每一个词阅读出信息来,注意隐含的内容。【答案】“万里”写地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出常年漂泊,“百年”写暮年,“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6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导学号:20130077】【解析】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答案】“悲秋”之情来自: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和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