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别友人(其一)陈子昂评 点 诗 歌: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结尾两句写
2、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古道情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空间:景色:离堂华筵室内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此伯玉将之洛阳,饮饯于友人而作也。言彼张灯设席,丰美如此,故我思其堂之所有,念别路之间关,未忍遽去也。于是月沉河没,天将旦矣。从此入洛,当以何年而续此会乎?(明)唐汝询唐诗解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3、2、体贴入微的宽慰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4、前途艰险的担忧5、坦陈心志的告白6、积极奋发的勉励送别诗的意象1、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2、杨柳、杜鹃、鸿雁、浮萍。3、夕阳。4、酒。5、秋。四、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
4、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4、比喻修辞手法。如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送魏二王昌龄(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
5、两个句子?(2分)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鉴赏举隅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蕴含了哪些情感?答:(1)诗开篇恰似说“天涯若比邻”,是送者对行人的一种宽解安慰;(2)次句借渺茫春江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6、3)第三句送者担心那征帆晚上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4)第四句以断肠人的遥望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练一练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表达方式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2)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以及对魏万的无限关爱之情。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