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44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20分。试卷共10页,四道大题,19道小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先王之治,实质上是

2、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3、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

4、,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倶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

5、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都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1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

6、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结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

7、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8、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凤凰琴(节选)刘醒龙 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地一片。村长噙着泪花致悼词:“明爱芬同志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二十年教师生涯留下的业绩,将垂范千秋。”来的人都送了礼,有布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登记,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若是让明老师的爱人余校长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起?邓有梅就来喊孙四海,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在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问题。舅

9、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舅舅和余校长正在张英才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张英才想拢去又有些不敢。站了一会,孙四海和邓有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舅舅递过一张表:“你看余校长是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舅舅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谁来也没有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么?”孙四海说:“是真的,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其实是无所谓的。”邓有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

10、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张英才仍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你舅舅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舅舅随后进来,不理他,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么?就是我。”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说自

11、己的:“转正的事我不强迫你,我讲个故事,你再决定。十几年前,这个学校只有两个教师:我和明爱芬。那年,学校也是分到一个名额。论转正条件,明爱芬比我强一大截。我就想别的门路,迅速和你舅妈结了婚,因为她有靠山。明爱芬当然明白这一点,她为了证明自己比我强,明知无望,又刚生孩子,仍硬撑着要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我。结果路上的桥断了,大冬天的蹚水过河,将自己弄废了。我一转正就调到了文教站,走之前,我不敢见明爱芬,就想将凤凰琴作为礼物送给她,让她躺在床上时有个作伴的。写好字后,又怕自己的名字会刺激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我将自己的东西全拿走了,就只留下凤凰琴,我想老余见了一定会拿回去的。没想到它一直搁在这

12、里。”张英才听完了说:“这叫有得必有失!”舅舅说:“你真聪明,我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张英才坐在桌子前不说话。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屋里不见张英才。舅舅开门一看,张英才独自靠在旗杆上出神。屋内他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学校依然在升国旗,张英才要余校长让他亲手升一回国旗,他在孙四海的笛声中一把一把地拉动绳子,忽然听到身后响起了凤凰琴声。他忍不住回头一看,见舅舅和余校长正在合作,弹奏着国歌。张英才离开界岭小学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校,这种天气余校长、邓有梅和孙四海都要到半路上去接学生,三人都为不能为他送行而感到不好意思。张英才将那副四百度的近视眼镜送给了孙四海。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

13、张英才。然后,大家握手道别。各走各的路。路上,舅舅忽然说:“今后你要努力呀!那时,我总想,到了你们这一代人百事都好办了,没想到难办的事还有那么多。”下到半山腰时,身后有人喊。是叶碧秋的父亲,他要进城找活干。叶碧秋的父亲告诉他俩,余校长在举行葬礼那天,和那些孩子还没上学的家长都谈了话,大部分人的思想通了,表态说,过了年一定让孩子到学校里来。雪越下越大,几阵风劲劲地吹过,天空就乱舞起来。转眼之间,地上没白的地方就白了,先前白了的地方变得浮肿起来。张英才望着雪景,不免说了句:“瑞雪兆丰年。”舅舅说:“别浪漫了,快走吧,不然就下不了山。”(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14、项是(3分)A节选部分从参加代课老师明爱芬葬礼的人之多、送礼之多,对明老师评价之高,表现出界岭地区人民对明老师的尊敬。B明爱芬老师的去世,也让邓有梅改变了人生观,可以说,明爱芬老师虽未出场,却起到了贯穿起节选部分情节的作用。C听舅舅讲述凤凰琴的故事之后,张英才明白了“得失”的道理,内心趋于平静,并最终愿意接受大家谦让给他的名额。D张英才和舅舅在下山路上碰到了叶碧秋的父亲,并借他的口说出了余校长对失学儿童的关心,巧妙地从侧面表现了余校长心系教育的精神。5.舅舅说出凤凰琴故事的情节,对于塑造舅舅和余校长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6.沈从文先生强调,小说的现实人事和梦要相混合起来,只有把“梦”成分写进

15、去,小说才能成为有生命的。他的边城,正是湘西现实和他的“梦”的结合。请结合选文,简要说说本文作者是如何处理现实和“梦”的。(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16、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

17、,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节选自后汉书 列女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去舍市傍 舍:居住B无以离于祸患也 离 :遭受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D孟子谢,遂留其妇 谢:感谢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原本是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教授贵族子弟的场所,其教育功能和建筑形制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各个朝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B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

18、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C“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D姑母,又称姑妈,是亲属关系称谓,指父亲的姊姊或妹妹。有些地方专指父亲的姐姐,父亲的妹妹则称为姑姑。在文中泛指长辈。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

19、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忆东山二首(其一)李白 唐代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注东山,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的地方,山旁有蔷薇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初年在京待诏翰林时作。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紧扣“忆”字写作此诗,追忆往昔东山之风物,仰慕谢安之品格。B“白云”“明月

20、”等意象一语双关,既切合东山之景,又暗合人物情志。C作者在京待诏之际生活仍洒脱自由,像谢公一样携带歌舞伎啸歌吟咏。D这首诗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归去来兮”的归隐之趣如出一辙。1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2)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嘈杂的音乐声“_”。(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

21、蟠的儒学素养。(4)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有5道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_,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专心如一的热爱,怎会有_的付出;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_

22、。从推崇工匠到赞叹工匠精神,见证了对浮躁社会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_。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更赋予器物以生命、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B不仅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赋予器物以生命C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D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雕虫小技 宵衣旰食 淡定 倡导者B雕虫小技 废寝忘食 笃定 践行者C细枝末节 废寝忘食

23、淡定 倡导者D细枝末节 宵衣旰食 笃定 践行者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推崇工匠到赞叹工匠精神,见证的是对浮躁社会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B从赞叹工匠到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的是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C从推崇工匠到赞叹工匠精神,使人们见证了对浮躁社会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D从赞叹工匠到推崇工匠精神,使人们见证了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

24、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17.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止莫

25、高窟,还有敦煌汉简,也被斯坦因发现B. 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斯坦因也发现了C. 斯坦因发现了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D. 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18. 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A.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 知否,知否?应绿肥红瘦。四、写作(50分)1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天空虽然远远不能说是无云,可是却预示出明天是晴朗的。它

26、的蓝色在看得见蓝色的地方是柔和而清澈的。它的云层又高又薄。西边也是温暖的,没有饱和雨意的闪光使它变得寒冷那好像生着火,正有一个圣坛在大理石般的云雾屏风后面燃烧,金红色的光辉从云层缝隙中照射出来。(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云是大自然当中常见的意象,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常常借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意象,结合上面关于云的文字,在班级展开一次文学讨论活动,谈一谈自己的云之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1B前后顺序颠倒-并且“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他分别以尧舜禹

27、、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可知,是“以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而不是“二者的代表分别是”,两者表述不同。2C因果倒置-由原文第三段“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可知,“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3B张冠李戴-“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

28、,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可知,在中国思想界破天荒的是指 “孟子主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不是“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错误,原文只是说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没有“经济”。4.B(贯穿节选部分情节的是唯一的一个转正名额)5.对舅舅的形象塑造作用:舅舅真诚表达内心的愧疚,正面表现了他敢于直视内心的勇气(2分)对余校长的作用:余校长作为明老师的爱人,虽然没有接受凤凰琴,但并没有与舅舅为敌,而是感谢舅舅不忘界岭地区上学困难的孩子,并要张英才也像舅舅那样,侧面表现他内心宽广、一心系于教育的崇高精神。

29、(4分)6.小说的现实一是像界岭那样的山区,教育条件和观念落后,失学儿童还很多;而“梦”则是改变教育条件和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习。(3分)小说的现实二是代课教师的转正很难,毕竟涉及现实的利益,大家都希望有这样的名额,“梦”则是大家互相谦让,超脱功利,给最需要的人。(3分)7D 句意为: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谢:道歉。8D“在文中泛指长辈”错误,“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意思是“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可见“姑母”文中指婆媳,并非泛指长辈。9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错误,第二段为“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

30、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可见,选项中原因提取错误,曲解文意。10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11.D(诗人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但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因此“如出一辙”表述有误)12.(1)表达了作者对昔日陶然于东山自然风光的想念和如今辜负东山美好风光的内疚。(2)表达作者对谢安式的从政期待和归隐生活的向往。(3)表达了作者对滞留京城壮怀未展的感愤。13. (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2)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3)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

31、之 (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4D 所给选项中,“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是工匠精神最基础的作用,放在最前面;“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比“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语意更重,因为“审美追求”属于“文明”的一部分,所以“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放在最后边。15B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多作主语或宾语。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句中横线处是句子的宾语,另外,强调工匠精神不是喻微不足道的技能,选用“雕虫小技”。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句中强调工匠的付出,应用“

32、废寝忘食”。淡定:(心情、态度等)淡然而平静。笃定:有把握;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强调工匠做事的态度,应用“笃定”。倡导:带头提倡。践行:实行,实践。句中强调按照工匠精神去做,这不是“倡导”,而是“践行”。16B 画线句子,主要有两处错误,第一,“推崇”与“赞叹”语序颠倒,排除AC;第二,“见证了”后面语序不当,应改为“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而D项,“使”字的出现,使主语残缺,排除D。17. D 下文围绕“敦煌汉简”展开,考虑与下文衔接紧密,应把“敦煌汉简”放到句尾,排除A和B;上文围绕“莫高窟”展开,陈述主体为“莫高窟”,“斯坦因”做主语与上文衔接不好,排除C。18. B 原文

33、是比喻,把“敦煌”比作“文化绿洲”。A.夸张,“千寻塔”运用夸张手法说明塔的高。B.比喻,把“浪花”比作“雪花”。C.拟人,将花人格化,有感于国家分裂,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D.借代和设问,“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19.(写作参考)这次作文,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力、写作想象力、文学表达力、语言文采性。作文没有格式要求,学生可写成发言稿(或演讲稿),也可写成一般议论文。材料给的是论语中的一句话、王维的一句诗、简爱里面的一段描写,三者之间的重合点在于“云”这样一种意象。孔子的这句话借“云”的飘忽特征,用以表达对物质追求的淡然,对道义的崇敬。王维的诗句是诗中有画,妙境幽远,云

34、是变化无穷的,表明诗人对世事无常已经参悟,在大自然中发现自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简爱中的这段描写饱含对光明和希望的期盼。整个材料可以说是“务虚”的,我们审题立意就要善于运用“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原则,借“云”参悟人生,感悟社会、历史、文化等等。参悟的范围很广很多,可写的内容也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最好结合自身的切实体会,写出自己在人生经历中的困惑和收获等,在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和高邈的理想境界之间表达一个普通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感受。参考译文: (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

35、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搬迁后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

36、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

37、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