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97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届湘教版地理一轮教师文档:第五章 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考纲展示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基础梳理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期图示变化特点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近现代(近一两百年来)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显著(温带、热带增加,亚

2、热带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三、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分类按自我再生性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四、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期主要能源煤炭地位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木柴(居首位)、水力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煤炭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2.能源消费

3、结构变化趋势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多样化阶段 五、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六、自然灾害的概念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类型: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3主要特征:复杂

4、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七、自然灾害的危害1危害: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我国的自然灾害: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地震灾害危害程度较大。八、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1)(2)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原因自然人为:人类活动等因素。(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时间雨带位置春夏之交华南一带6、7月份江淮地区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西南地区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3)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图文拓展1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片滩涂,加速海岸侵蚀,冲破护岸海堤

5、,增加风暴潮发生的频率,阻碍沿海和内陆低地的排洪泄洪能力,导致海水在地下内侵,污染地下水源并引起盐渍化等。2水资源总量多少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的降水量和蒸发量,降水量越多,蒸发量越少,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3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高考经典题),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

6、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规范审答 从题干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C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3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2019高考全国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

7、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C草地 D寒漠解析:第1题,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可知,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A对。气温降低一般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表明平地上水分条件变差,故降水不可能增多。C错。降水减少不会导致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

8、冻土广布,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低洼地区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对。洪水是由暴雨、快速融冰、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与湿地面积增加关系不大。A错。材料中“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B错。没有材料显示该地地面沉降的信息。C错。第3题,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C对、B错。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平地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林地。A

9、错。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主要转化为寒漠。D错。答案:1.A2.D3.C考点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高考经典题)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并分析该国。(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并。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

10、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1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难题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

11、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产生原因对策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技法点拨从“开源”与“节流”两个角度分析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淡水一直是马尔代夫的稀缺资源,2014年12月初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唯一的海水淡化厂发生事故,全岛淡

12、水供应中断,15万居民面临严重水荒。结合下图回答12题。1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小B农业用水量大C国土面积小 D水资源浪费严重2解决马尔代夫此次水荒的有效措施为()A实施人工降雨 B发展节水农业C大量开采地下水 D从国外购买淡水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马尔代夫主要由珊瑚礁组成,国土面积狭小,不利于雨水的储存,因而径流量小,淡水资源短缺;马尔代夫的年降水量大,农业生产较落后。第2题,从国外购买淡水,能迅速为马尔代夫提供足够的淡水资源;实施人工降雨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长期工程,且马尔代夫的农业用水量不大;马尔代夫面积小、海拔低,地下水多为咸水,不能饮用。答

13、案:1.C2.D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解析: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分析。答案: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得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得分)。考点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4、)题。(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 D寒潮(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人口外迁房屋加固组建志愿者队伍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 B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紧急救援说明灾害具有突发性,图中信息显示这种灾害对生产、生活及公共设施破坏大,恢复重建难度大,历时长,洪涝灾害是突发的,对生活、生产及公共设施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第(2)题,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减轻灾害损失,人口外迁是消极的减灾措施。答案:(1)B(2)D1洪灾的成因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

15、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造成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而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如长江中下游因围湖造田、上游滥伐森林造成下游泥沙淤积等;淮河下游少湖泊,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造成漫溢或溃堤。(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

16、失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造成两流域容易发生洪灾。2洪灾的防治结合造成洪灾的原因,对洪灾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问题,采取如下措施:(1)修筑堤坝,整治河道。(2)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3)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4)建立洪水预警系统。(5)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由于土壤夜冻昼消,农作物随表土层上下移动,而被抬出土外遭受灾害的现象称为冻拔。据此完成12题。1有关冻拔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地区多发B土壤含水量大C地温在0 上下波动D我国雨季多发2预防冻拔比较合适的措施是()A覆盖

17、石块 B覆盖秸秆C补水灌溉 D种植绿肥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壤夜冻昼消”,可知冻拔与含水土壤的冻融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而冻拔需要低温,D错误。选D。第2题,覆盖石块,晚上石块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更容易形成冻拔,A错误。覆盖秸秆可以防止地面辐射散失,提高地温,预防冻拔,B正确。补水灌溉,土壤过湿,土壤更易冻结膨胀,C错误。种植绿肥主要是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与题目无关,D错误。选B。答案:1.D2.B3(高考经典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下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解析:建设引排工程说明该地旱涝灾害多发,要从气候中的降水以及地形、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方面作答。答案: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