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3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秀欣 B吹毛求泚 C遏制 D名复其实解析:A项,秀颀;B项,吹毛求疵;D项,名副其实。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繁密如落雨的虫鸣,晨曦(x)中静卧的吊脚楼展现了茶峒的地方风貌。B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lio)亮地响。C皮肤藏污纳垢(gu),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D那一块脱离滚滚尘寰(yun)的世外桃源,流淌着沈从文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解析:寰应读hun
2、。答案:D3下面语段中,填入“()”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偌大的一片荷塘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雨滴落在荷叶上,同样发出干枯的声音。然而细看那一枝一枝干枯的蓬梗,却依然支撑着干枯的莲蓬,在瑟瑟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A逗号 B顿号 C句号 D分号答案:A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_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_和致敬。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不负众望,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
3、,_奇迹。A铭记奖励制造 B铭刻褒奖制造 C铭记褒奖创造 D铭刻奖励创造解析:第一处,“铭刻”是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铭记”是指牢记在心,无法忘记。应选“铭记”。第二处,“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褒奖”,表扬和奖励的意思。这里说的是航天日的设立,不涉及财务鼓励,应选“褒奖”。”第三处,“制造”侧重于操作制造,对象可以是具体的器物。“创造”强调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应选“创造”。故选C项。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
4、、冬,循序渐进。C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D某省一农科院副院长,擅拨国际长途,报销话费22万元,这真是匪夷所思之举。解析: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应改为“有声有色”。B项,“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C项,“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答案: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眼下,随着网络购物、移动支付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个人信息的保护和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已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问题。B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
5、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C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D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掉“使得”;B项,语序不当,应是“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D项,“由于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句式杂糅。答案:C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
6、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A比喻疑问拟人 B比喻反问拟人C借代反问比喻 D借代疑问比喻解析: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死亡”比喻成“洪水”。是无疑而问,是反问的修辞。使用了拟人。“狠狠地”“目标”,把“苇子”人格化了。答案:B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永远铭记参
7、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留空待排序的五个句子是一组排比句,形式上构成并列,但在内容的排列上却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五个句子中提到的五类需要“永远铭记”的人,应按照由主到次、由国内到国外、由贡献大到贡献小这样的顺序排列。抗日战争的目的是解救受难同胞,实现民族解放,因此,铭记“死难同胞”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句应放在最前面;句紧随其后,铭记的是“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8、;接下来是句,参加抗日战争但没有牺牲的军人和爱国人士;句不仅提到了海内的中华儿女,还逐渐拓展到海外的中华儿女;最后应当提及的是句中的“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答案:C9下面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表达都不得体的一组是()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祝愿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A B C D解析:通读语段,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可改为“感念”;“垂念”指上对
9、下挂念,用在此处不合适;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某地区为了使市民养成良好的用餐文明卫生习惯,倡导用餐时使用公筷,减少病菌的传染!请为此拟写一条宣传语,倡导大家使用公筷进餐。10下列宣传语,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使用公勺公筷,禁止在饭店聚餐 B安全用餐新常态,公勺公筷更有爱C不使用公勺公筷,病魔与你同在 D不使用公勺公筷进餐,就是在谋财害命答案:B11在上题的宣传语中,选择不恰当的一项,把序号填入答题卡上,分析其不恰当的原因。()不恰当的原因:_答案:A原因:标
10、语态度强硬,而且容易让人误会“在饭店以外的其他地方进餐可以不使用公勺公筷”。C原因:标语将结果过于夸大,让人听起来不舒服。D原因:标语的内容简单粗暴、夸张化,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二、本大题6小题,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
11、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
12、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宋史岳飞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B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C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D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解析:正确标点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答案:B13下
13、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何间焉 黄河远上白云间 B一鼓作气 用心一也C秋毫不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文臣不爱钱 停车坐爱枫林晚解析:A项,第一个是参与;第二个是中间。B项,第一个是第一次;第二个是专一。C项,第一个是占为己有;第二个是偏爱。D项,两个都是喜欢。答案:D14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最后取得了胜利。B岳飞治军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C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先定策略再进攻,战无不胜;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D甲、乙两个选段都有对以少
14、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解析: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只是简单的概述。答案:D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译文:_(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译文:_答案:(1)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
15、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1617题。沙湖晚归朱德润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潍红蓼花。注:蓼:开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的草本植物。16诗题“沙湖晚归”,诗句哪些地方暗示了“晚归”?说说你的发现。(4分)答:_答案:落雁斜,雁鸟斜飞回巢,茅屋起炊烟,橹声归去。17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5分)答:_答案: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作者看到了傍晚的落雁、炊烟、红蓼花,听到了摇橹声。动静结合。动态的船橹摇动蓼花与静态的山野、茅屋相结合。由远及近,由上到下,随着视线的移动描写出山野、茅屋的远近,再到近处的湖景
16、;由天上的落雁、到空中的茅屋、再到水面,由上而下。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_,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诗经卫风氓)(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答案:(1)淇则有岸言笑晏晏(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3)而致千里假舟楫者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可谓源远流长。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纲纪之整肃、吏治之维护、政治污弊之涤荡多有赖于此
17、,是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如何实现的呢?其一,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18、。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正如通典职官六中所称:“自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唐太宗曾盛赞著名谏臣魏征:“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二,复合性的体系设计,御史与谏官相互配合,中央与地方一体,监察制度覆盖所有的权力领域。御史职掌监劾臣僚,是上对下的监察;谏官职掌匡正君主违失、封驳失当政令,是下对上的监察。御史与谏官上下相对、相辅相成,既可以构成监察的合力,又把君臣之权全部纳于监察体系之中。中国古代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一体的监察体系,历代都极为重视监察御史,对京官的
19、监察与对地方官的监察都由独立而统一的机构来行使,各个地域的权力都在统一的监控之下。其三,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他们在监察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御史台长官都在御史的监察范围内。御史为保护举报人,避免被纠举人以权势威胁举报人,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权威性足以纠察
20、官邪、肃正纲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值得我们当今监察立法、构建监察体系借鉴。(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做到权威且有效的?)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于西周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经秦汉的发展,到隋唐逐渐完备,一直延续到晚清。B御史和谏官同为监察官员,他们相互配合,使大臣和君主都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C御史和谏官大多由服务君主的近臣充当,他们有侍从君主左右的特权,直接对君主负责。D御史在行使纠察弹劾权力时,随时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直接觐见君主,当面向皇帝奏事。解析:A项,“建立于西周”错,应是“建立于秦汉”。C项,“他们有侍从君主左右的特权”错。不
21、一定,原文是“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D项,“随时可以”错。答案:B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如何实现权威和有效,第二个方面侧重“有效”。B第二段列举“贞观之治”的例子意在论证: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容易出现盛世。C第二段引述唐太宗盛赞魏征的话,意在说明监察本于天道,监察官对国君、百姓、国家负责。D文章分别从“奏事可直达君主”“风闻奏事”两个角度来阐述监察官行使职权的独立性。解析:A项“第二个方面侧重有效”错,三个方面中权威性和有效性是交融在一起的,无所谓侧重哪一个。答案:A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察制度对治理朝
22、政至关重要,一旦有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就会出现良好的法律秩序。B从某种意义上说,监察官员和史官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要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C唐朝之所以能开创太平盛世,这与他们尊重法律,重视法治,重视监察,有一定的关系。D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对百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皇帝的权力。解析:A项,“一旦有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就会出现良好的法律秩序”推断绝对。答案:A四、本大题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传承卢生强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
23、:“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
24、呢?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爸,就我们俩去吗?”“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
25、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
26、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
27、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儿子默默无语。“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有删改)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B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C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
28、,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D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解析:D项中“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曲解文意,并非是特意装出喜欢听,儿子之前是不愿意听的,后来变得虔诚,是因为父亲的话语感动了儿子。答案:D23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总要盘问清楚来历;教育儿子为官要坦荡。深爱家人。担心儿子走上歧途,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优良家风;见儿媳妇、孙子没有回来祭祖,满是失落。脾气急躁。从父亲与
29、儿子的对话中或多或少带点火药味儿可以看出,父亲脾气有点急躁。24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6分)答:_答案:照应小说开头,揭示了父亲坚决要求儿子回家的真正原因,同时照应小说标题“传承”,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点明文章主题,表明要“传承”的是清廉、坦荡的家风。引出后文儿子态度的转变,前文儿子想要雇人帮忙祭祖,后文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儿子的这一转变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聂荣臻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生命。优秀的人会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麦家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7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略-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