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61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五莲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模块检测历史试题2019.04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

2、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A. 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

3、处罚。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这反映了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农业立国,对宰杀耕牛处罚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

4、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4.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反映了宋代A. 商人缴纳税收有所减轻B. 商品经济空前发展C. 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D. 近代商税制度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反映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人缴纳税收的轻重,而是强调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推动商税制度出现,

5、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信息,而是强调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推动商税制度出现,排除C。材料涉及宋代商税制度的内容,而不是近代商税制度,排除D。5.下图是同学们参观首都博物馆时看到一件龙袍,它以明黄色缂丝卍字纹为底,用三色捻金线缂织龙、蝙蝠、灵芝云等纹饰,以黄色三枚团龙江绸为里。下面关于这件龙袍的评论错误的是A. “这件龙袍出自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B. “这件龙袍体现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 “从这件龙袍上可以看出古人的祥瑞观念。”D. “这件龙袍一定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龙袍上无法看出这一点,故B评

6、论错误,符合题意。龙袍属于皇帝私人用品,出自官营手工业,A表述正确,排除;C项,从“龙、蝙蝠、灵芝云等纹饰”可以体现出古代祥瑞的观念,表述正确,排除;D项,从“用三色捻金线”可知,这件龙袍耗费了大量钱财,评论正确,排除。6.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作者意在说明A.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B. 为数众多的传统纺织业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

7、方式变革的障碍D. 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英国纺织品的倾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传统的小规模的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满足了市场需求,导致中国没有产生英国工业革命那样的变革,说明作者认为是传统纺织业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故答案为B项。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不如西方的机器工业生产,排除A项;C项中的“科学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国内市场对纺织品销售的影响,排除D项。7.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

8、.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导致了农耕经济的瓦解【答案】B【解析】“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体现的是重商主义,而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因此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故B项正确,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耕经济,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重商主义,由此判定答案。8.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该现象说明当地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

9、减弱B. 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C. 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于佃户D. 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答案】A【解析】佃户只要交纳若干押金,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佃农的经济独立性大大地增强,这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不只涉及的是土地的使用权,不是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故C项错误;租佃制生产关系的盛行,说明土地兼并得到认可,故D项错误。9.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重树儒学地位B. 抑制商业发展C. 缓和社会矛盾D. 保护宗族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

10、先”说明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血缘亲属为优先考虑,宗族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项正确。宋代出现理学,重树儒学地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B项错误。允许买卖土地,可能造成土地兼并,并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0.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A. 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 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C.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鼓励早婚

11、多育,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可以看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加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人口增加11. 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A. 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 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C. 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 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

12、一义。”,所以梁启超认为海权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不准确,梁启超强调的是帝国主义以商业为主,除了市场还有原料。B选项材料没有将海权与商业势力建立关系。C选项与梁启超的思想不符。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梁启超的思想12. 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A. 奴隶贸易的开展B.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 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D.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650

13、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迅速发展,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故A正确。1650年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故B错误。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故C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奴隶贸易13.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A. 逐渐放松了对

14、世界市场的控制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答案】C【解析】从材料“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年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中可以看出,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放松了”;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点睛:从材料中提供的三个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分

15、析三个时间点英国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得出答案。14.著名文人爱特生说,17世纪的英国房间里如果没有摆上金字塔式的中国瓷器,生活就会变得干枯无味。马克思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发生说明了A. 世界市场的扩展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 明清对外政策的巨变D. 西学东渐潮流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的瓷器、茶等成为西方的重要商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拓展,故A正确;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政策未

16、发生巨变,说法错误,排除;西学东渐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15.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但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主要原因是A. 中国人主动抵制英国的鸦片输入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 清政府限制中英贸易D. 中国人恐惧英国的工业品【答案】B【解析】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入超刚好相反,材料说明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B

17、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较少,并非鸦片输入,排除A;18世纪中后期已经五口通商,C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无关选项,排除。16.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A. “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B. “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C. 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D. “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强调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对工业化革命的重要性,即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因此C正确;A表述不合史实,

18、排除;C表述不合材料信息,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

19、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指的是工业革命后产生的机器大工业,所以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A项“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不是材料的主旨;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自由主义盛行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最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18.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A.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

20、结合B. 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C. 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D. 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工业革命初期技术发明的人才来看,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因此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科学新发现,排除B。掌握新技术的发明者都是一些工匠,而不是手工工场主,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技术传播推广的信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9.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10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可见垄断组织的出现A. 不能提高生产效率B. 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C. 能促进社

21、会的进步D. 导致了企业间竞争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可以看出垄断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故答案选择C项。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A项不正确;垄断的出现目的是为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以达到高额利润,不可能从根本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故B项不正确;垄断的形成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故D项不正确;20.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右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

22、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由此不能说明A. 英国科技创新技术已落后美德B. 德国军工技术较为发达C. 中国还没有创立民族工业D. 美国电力新兴工业处于领先水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1876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 B D三项都是此时期的史实;而中国此时已经有了近代民族工业。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1.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

23、在于(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B.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世界本来包括有人居住的大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但西方史学家提出“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基本上是以欧洲为中心代替整个人类历史,分析选项,A强调的资本主义,与题干“上古”没有关系。题干没有体现“分散发展、整体”等信息,排除B。题干主旨没有强调“海外贸易”等信息,排除D。答案为C。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历史分期方法22.恭亲王认为“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

24、”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这一做法A. 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C. 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答案】B【解析】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说明我国新式学堂相继出现了,这推动了我国教育的转型和近代化进程,故选B;AC符合史实,由于这些新式学堂开办的初衷是为了了解各国语言文字,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ACD。23.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

25、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企业合并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而且“开始

26、”一说也有错误。【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24.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A. 斯大林模式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箫【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故D正确;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故排

27、除A;C项,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故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农民参加集体农庄,故C与材料现象不符,排除。25.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A. 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 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C. 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 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答案】B【解析】戈尔巴乔夫的观点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牺牲了农业来发展,最终导致了农业的破产,故选B项;斯大林模式并不是没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而是农业发展的利润大多给了工业,故排除

28、A项;题干没有提到工业化的进程和结果,故排除C项;D项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第卷(非选择题50分)本卷为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减省摇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情(懒惰者)皆尽力田亩,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明太祖宝训材料二 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看那庄院,但见: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正是:家有余粮鸡犬饱”摘自水浒传第二回材料三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

29、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费史材料四 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所言:“官督商办悦服众商,以为中土开此风气。”摘自李鸿章传(1)材料一中“厚本抑末”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明太祖朱元璋的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个庄园的特点,这种“大庄园”出现在宋代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及所学

30、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材料四中轮船招商局的开办,是否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说说理由。【答案】(1)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主张:重农抑商,鼓励农业,保护小农经济。(2)特点:具有封闭性,非常富足。原因:宋代不抑兼并,使得两极分化特别严重。(3)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达到了。理由: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出现(或冲击了传统的抑商风气)。【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宝训”可知,本指的是农业,末指的是商业;由第一小问“厚本抑末”可知,主张重农抑商;“尽减省摇役,尽

31、力田亩”可知主张轻徭薄赋,保护农业。(2)特点:根据材料第一句可知庄园周围密林围绕,周遭都是土墙,可概括出庄园具有封闭性的特点;第二句“家有余粮鸡犬饱”等可知,庄园生活非常富足。原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为了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大多实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但是宋朝却不抑兼并,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但是却使得社会两极分化严重。(3)因素:由材料“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知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大量工商业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和供应子孙考科举,不利于扩

32、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理由可从洋务运动的影响入手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

33、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商人组织出现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商人组织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条件。【答案】(1)历史原因: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乡土宗法观念的存在。特点: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经济实力强大,在地方上具有较大影响。(2)条件:有识之士、商部的推动;国外经验的启示;清政府鼓励振兴实业(或清政府制定相关法律)。【解析】【详解】(1)原因:“经商

34、的人越来越多”“同乡人”“”可知要从地域、乡土观念概括获得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乡土宗法观念的存在。特点:“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经济势力的代表”,“影响一个地区”,概括可知: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经济实力强大,在地方上具有较大影响。(2)依据材料“盛宣怀提出”、“商部上奏”,“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可知,此题需要从有识之士、商部,、国外经验教训、清政府政策的角度解答。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

35、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摘编自黄鲁成国际贸易材料二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呈现出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的景观。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摘编自孙燕京主编的晚清遗影(1)与传统的轿子、马车等相比,轮船、火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男子服饰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加便捷;更有利于

36、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影响: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2)中西服饰并行不悖(带有政治色彩)。(3)先进技术、文化影响,政治变革。【解析】【详解】(1)根据轿子和马车的特点,进步之处主要从牵引动力、运输能力和运输速度上说明即可。其影响主要依据材料“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从对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方面逐条概括。(2)依据材料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可以得出中西服饰并行不悖“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可以归纳带有政治色彩。(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外来先进技术、文化影响,政治变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