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51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2019年)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D)A时间早 B一元化 C独特性 D多元化解析:从材料信息“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以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均不能全面涵盖题意,排除。2如

2、图,出土于仰韶文化的陶盆内壁上部绘有人面、鱼纹、花纹的组合图形,人面的双眼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若有所思的情态,好像是陶醉于鲜花的芬芳,又像是在谛听游鱼的细微动静。这体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品(A)A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B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C重在表现高超的制作技艺 D是生产力低下的一种自然回应解析:“人面的双眼表现出一种安详静穆、若有所思的情态,好像是陶醉于鲜花的芬芳,又像是在谛听游鱼的细微动静”体现出该艺术作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寓意,故A项正确;该作品是对当时生活的艺术加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不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故B项错误;该作品重在体现其内涵,体现不出技艺的高超,故C项错误;这

3、是对当时生活的艺术加工,不是自然回应,故D项错误。3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家天下”主要是指(C)A分封功臣为诸侯 B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实行禅让制解析: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答案为C项。分封功臣为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A、B、D项。4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

4、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D)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解析:题干中强调商周时期的文字和文学作品中都多次提到了黍和稷,说明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故选D项;由材料不能得出“最早”,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精耕细作”,且据史实,周用石器耕作,是精耕细作萌芽期,排除B项;诗经记载黍和稷次数减少,与井田制是否衰败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5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

5、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D)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解析:据题干关键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故选D。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的制造出现在战国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属于根本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6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

6、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A)A用仁政治理天下 B倡导改革和法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取得民心;故A符合题意;倡导改革和法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虔诚信佛行善积德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7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D)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7、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可以分析出,这些措施有利于小家庭的推行,也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故D项正确;宗法制度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瓦解宗法制度的内容,也无法得出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但不能说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小家庭的耕作形式,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8关于秦朝设郡的

8、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A秦简的记载 B学者的研究论文 C民间的传说 D史记的记载解析:秦简是当代人记当代的历史,更可信,且秦简为历史文物,为第一手资料,A符合题意;学者的研究论文不是原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差,B不符合题意;民间传说有可能从当时流传下来,但是中间会出现人为随意篡改的痕迹,不具备严谨性,C不符合题意;史记是汉朝的历史书,不是秦朝当时第一手的资料,D不符合题意。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D)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不满

9、B秦朝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秦朝的暴政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横征暴敛、徭役赋税沉重而引起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导致秦朝灭亡,因此两者的共同原因是秦朝的暴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是原因;选项B、C不符合史实。10秦始皇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该措施有利于(C)A秦国最终完成统一 B彻底消灭六国势力C加强经济交流联系 D鼓励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

10、人民生活的稳定,C符合题意;“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A不符合题意;统一货币和彻底消灭六国势力没有关系,B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废止六国旧钱,通行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是为了便利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和鼓励商品经济发展无关,D不符合题意。11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这反映了秦朝(A)A注重规范伦理秩序 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C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解析:统治思想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排除C。儒法价值趋向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

11、现,排除B。根据材料“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注重规范伦理秩序,A正确。始终坚持外儒内法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排除D。1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D)A中央集权 B独断性和随意性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皇权至上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意思是无论大小事都听命于皇帝,表明皇权的高度集中,即“皇权至上”,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皇帝制度的随意性,排除B项;最高决策权只是皇权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13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

12、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家的大一统使中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国家的大一统对于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并不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故B排除;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中国人的终极诉求是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4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

13、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B)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承秦”是指实行郡县制;“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是指实行封国制,说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故答案为B项。A项中的“尚未出现”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排除C项;郡国并行制未能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15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 D与匈奴的和战、

14、友好交往是主流解析:汉朝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匈奴严重威胁西汉的安全;第二是与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第三是西汉到汉武帝时已经非常的强大,西汉已经有了同匈奴叫板的资本;第四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有过白马之耻。故本题选C。16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察举权虽下放到郡国等地方官员手中,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B)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自主权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执政力C体现了社会道德建设要求 D增强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力解析:在察举制下,郡国推举的人才,最终任用权掌握在中央手中,这就使得各地人才被收归中央统一使用,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执政力,故B项正确;地方官员

15、向中央举荐人才,中央最终掌握任免权,没有扩大地方官员的自主权,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察举制的选材标准及其与儒学的关系,无法说明是否体现了社会道德建设要求、是否扩大了儒学的社会影响力,C、D两项错误。17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术重在“尊”,这主要表现在(B)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C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内容 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是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排除A;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

16、位,故选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内容,排除C;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用学术手段温和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排除D。182019年1月18日,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汇集,使之成为让人充满想象的发展空间。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B)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B符合题意;西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17、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黄巾起义的原因是朝政腐败、统治黑暗,所以两者当时的社会统治都是非常黑暗的,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所以此次起义是临时起意,没有经过精心准备,而东汉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所以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强大攻势

18、下失败,黄巾起义在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在历时9个月后失败,因此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作用上看,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对各自当时的政府统治以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0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D)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故D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得出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故A项错误;蔡伦改进造纸术非创

19、造,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从材料一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2)据材料一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3)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8分)答

20、案:(1)历史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倾邻国而雄诸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奠定基础。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可得出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第(2)题,联系商

21、鞅变法的措施,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认为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这种观点是正确。第(3)题,联系商鞅变法的作用,可知,最终有助于秦国完成统一,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最能说明商鞅变法的作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自凤凰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22、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10分)(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6分)答案:(1)孔子。仁。(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析:第(1)题创立者,依据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思想核心是“仁”。第(2)题主张,根据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角度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维护统一等方面回答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第(3)题观点,据材料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文明等方面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