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萨蛮(其二)韦庄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中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作者简介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著有浣花集。花间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
2、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写作背景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其二)韦庄初读感知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终老。春水澄澈碧绿,胜过天色,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着潇潇雨声入眠。在炉边卖酒的少
3、女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初读感知(1)好在景美(2)好在生活美(3)好在人美江南好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容貌光彩照人、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画船听雨眠再读品味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
4、象,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烘托。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老 谁认为“游人只合江南老”?“人人”-“尽说”为什么游人只应在江南终老?“江南好”-“只合”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点出全词题旨,并贯穿全篇。“江南好”从旁人口中说出,更具有说服力,还有_ 的意思。隐含游人_,包含有游人_的苦衷。劝说游人留在江南意在回乡不能回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为什么说“莫还乡”?还乡为何又必定“断肠”?联系上文所赞江南之好的句子,可知,还乡就是过早离开了美好之江
5、南,会因此而遗憾肠断,这就从侧面表现出_;再联系诗人写诗的背景可知,作者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江南,此时若还乡,看到的一定是_的景象,所以说“还乡须断肠”,这表现了诗人_。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烽火弥漫、满目疮痍有家不能归的苦涩和无奈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_,表现了诗人对_,也抒发了诗人_。全诗主旨风光美、生活美和人物美江南的喜爱迷恋之情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词与本词的异同 同:两人的词都用_的语言勾勒了江南_,并融进了_的感情。异:韦词在依恋江南的同时,还表达了_。白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把_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更有了一种冶艳(艳丽、妖艳)意味。可以说,白词呈现的是江南_图,而韦词是江南_图。简洁清新秀丽的风光图深深热爱、依恋江南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人物形象山水仕女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江南作为经济富庶、风光秀丽、文风昌盛之地,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江南是十里春风,是年年红药,是杏花烟雨,是诗酒风流。那么,你眼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请用250字左右的散文化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江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