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问之,曰舅、夫、子皆死于虎。夫子问其为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A正名 B非攻 C仁 D礼解析:题目中的“孔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排除属于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思想的B项;题目中未涉及“礼”的主张,故排除A、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了孔子反对暴政,提倡德治即“仁”的思想。故选C项。答案:C2(2018山东宁阳高二月考)“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2、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C以礼为工具打击诸侯 D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解析:材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礼”的根本意图是为了重建周礼,故B项正确;材料“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维护西周的政治制度,故C、D两项错误。答案:B3(2018山东宁阳高二月考)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
3、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且不属于“他律”。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儒家的规范,D项正确。答案:D4(2018山西榆社中学高二月考)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有教无类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解析:在教育上“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指的是教育不分等级,即“有教无类”,A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教育平等,排除。答案:A5(2019河北邢台一中高二月考)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
4、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 B C D解析:材料表明孔子在对待饥民问题上主张有君主救济,而不能自己私自救济,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正确;孔子并不是不救济饥民,而是由君主救济,这也体现了“仁”的主张,错误,正确,A项符合题意。答案:A6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解析:
5、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百物生焉”“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可知,两者都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应该遵从大自然,D正确;A、B、C表述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答案:D7孔子年轻时曾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老子告诉他:“以清静之道治国。”这体现出老子的思想是()A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B克己复礼,主张正名C小国寡民,结绳而用 D有教无类,弘扬私学解析:从“清静”分析,老子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其主张“无为而治”。故选A项。答案:A8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
6、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材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解析:题干材料分别从人的地位、人的欲求、人的发展等角度论述,均是以人为核心,体现了人文主义理念,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材料二: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
7、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材料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并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反对仁义礼乐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答案:(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3)原因:老子认为仁义礼乐
8、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礼乐制度维护了等级制,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治国理念:顺应自然,无为而治。10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纪念币(下图)材料二: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材料三: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孔子学院起步,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
9、设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孔府、孔庙、孔林(简称“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涉及儒家的哪些重要思想?研习论语有何现实意义?(3)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答案:(1)“三孔”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密切的关系;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备受后代推崇;“三孔”历史悠久,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2)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身、治平。意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3)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主张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了思想依据;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国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