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解读】考点: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读:与本课有关的侵华史实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把握战争概况和影响。其间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要了解,重点掌握义和团运动。【知识梳理】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 的野心不断膨胀。(2)导火线:朝鲜 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 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
2、被迫签订 。(1)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两白银通商开放 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 (2)危害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中国 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影响(1)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 的序幕。(2)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 。(3)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 的斗争。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提出“ ”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 。(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
3、被 势力联合剿杀。(5)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 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2)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 ,攻陷北京。(3)结果: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共9.8亿两,以 、盐税作抵押。在 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 ”等。(4)影响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要点突破】要点: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阶段特征及影响【突破提示】分析法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列强侵华要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相联系。而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列强的侵略方式决定了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典例探究】1(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5、D【解析】:题中材料“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是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大沽、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方便列强对清政府进行控制,这是D项条约的内容。2(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题中多省教案频发(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的冲突),民间传言表明教堂“罪大恶极”,这些现象是中外民族矛盾加剧的体现,即选B项;AC两项与题干无
6、必然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推崇洋教(基督教教义是拜上帝教的来源之一),D项更错。3(2011年北京卷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答案】:B【解析】: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备考指导】本考点是高考高频考点。2012年海南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的背景、重庆高考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2011年高考,北
7、京文综、上海单科、海南单科等考查了此知识点。备考中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专题备考:和南京条约相比较,理解马关条约体现的列强侵华新特点;联系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掌握中国半殖民地深化的历程;比较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分析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认识全面抗战的重要性。3热点角度:联系钓鱼岛事件等,考查中日关系。4区域历史角度(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山东是主战场之一。(2)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1900年,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
8、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2(四川省彭州中学2011届2月月考文综)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反映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 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
9、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5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6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7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
10、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ABCD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9“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次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0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
11、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二、非选择题11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外敌的海上
12、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 直接根源。中国海疆主权材料三李鸿章在谈到国防安全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材料四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 4年)材料五“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所有交通干线。”美国马汉的海洋战略(1)简述材料一、二的关系,从海防和海权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材料三、四中的海
13、防思想有何不同?谁的意见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比较材料三、四、五,分析近代中国发展海军与西方列强发展海军的差异。12阅读下列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 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请回答:(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
14、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 )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选择题:110 CCACC BACCC11解析:第(1)问首先简要概述两则材料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关系的判断。至于后果一问,要紧的步骤就是结合史实来回答,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2)问只要对文言文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即可做出正确的解释。结合清政府后来的举措不难认识到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的解答只需强调洋务运动 中关于海防的内容就可以。第(3)问回答差异的问题绝不可以过于主观,
15、因为材料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紧密结合材料作答。三则材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守” 与“攻”的差别,基于此点就能够答出本题所要求的方向。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水师装备落后,海防废弛;材料二中反映了近代列强侵华绝大部分从海上开始;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严重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强迫上海等五口开埠,之后,美、法等国又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近代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材料三中李鸿章主张“陆主海从”的近海防御战略,不穷兵于海外;材料四中吴元炳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吴元炳的奏议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海军基地等。(3)近代中国发展海军是对外敌海上入侵的被动反
16、应,单纯防御;西方国家发展海军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12.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史上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失败原因及列强入侵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归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很显然没有归结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与资本主义的强大。三次战争的灾难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即可。要从列强入侵时带来的西方文明及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及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方面综合认识“新中国”的产生。答案:(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