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练(2020广西名校联考)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解析:第1题,华北平原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
2、拔在1 0002 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且荒漠沙地广布,地表气温和湿度要低于华北平原,适合造林的主要树种应属于针叶林,故C正确、A错误。注意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B、D错误。第2题,该地气候较干旱,水分条件是造林的限制因素。与北坡相比,南坡是阳坡而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导致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树木成活,故A正确。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较多,故B错误;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而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故D错误。答案:1.C2.A(2020安徽安庆二模)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
3、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35题。3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5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解析:第3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4题,苔
4、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型呈杯型,主要功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第5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即气温。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气温升高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答案:3.A4.B5.C(2020山西太原期末)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读图,完成68题。6该山脉位于()A非洲 B亚洲C北美洲 D南美洲7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8影响该山脉山
5、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从10N到50S之间,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该条件,故D项正确。第7题,该山脉山麓自然带呈现南北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C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分布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从赤道向南纬度增加,热量降低,故B项正确。答案:6.D7.C8.B9(2020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为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位于秦岭北部的渭河平原夏季常形成高温中心。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着海拔上升而递减
6、的幅度,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1)比较夏季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并说明原因。(2)简述渭河平原夏季常形成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3)分析气候条件对秦岭南北坡山麓自然带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结合材料信息从降水和植被两方面分析。第(2)题,渭河平原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渭河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渭河平原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第(3)题,秦岭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
7、叶林。答案:(1)差异:南坡小于北坡。理由:夏季南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南坡植被覆盖率高于北坡,湿度大,气温垂直递减率低。(2)渭河平原是秦岭北坡断裂凹陷形成的,地形较封闭,且海拔较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减湿,产生焚风效应。(3)秦岭南坡山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高于0 ,年降水量较多,水热条件较好,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北坡山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低于0 ,年降水量较少,水热条件较差,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提升练(2019四川成都七中期末)丹霞地貌大多在海拔300400 m之间,山体相对高度也大多不超过200 m。丹霞地貌山块往往
8、四面为陡崖,山块之间也因此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被称为“沟谷雨林”。读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地貌局部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回答12题。1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水分充足 B全年降水量丰富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2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高山苔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解析:第1题,图示位于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沟谷中植被多表现出雨林植被的特征,形成“沟谷雨林”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充足,A对。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9、,B错。沟谷中太阳光照不如山脊处强烈,C错。位于亚热带,气温不是雨林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第2题,根据图例,图中甲地位于缓坡沟谷和平缓山脊之间,甲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乙处位于堡状山顶,下面相邻植被类型是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乙地植被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林,D对。不可能是高山草甸、高山苔原,A、C错。答案:1.A2.D(2020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35题。3该山地最可能位于()A秦岭山脉 B横断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山脉4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
10、针叶林5该山地()A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 000 mB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 mC山麓因人类活动干扰北方类型少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制约解析:第3题,该山地海拔约5 000 m,山麓海拔约500 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第4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横断山脉,因而该山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5题,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也影响南方动物;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受到了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
11、制约。答案:3.B4.C5.D(2020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读图,回答68题。6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A相对高度小,坡度陡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C人类活动强度 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7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海拔较高,降水较多堡状山顶,保水条件好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较大A BC D8形成“沟谷季雨林”的主要原
12、因是()A全年降水量丰富 B土壤水分充足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解析:第6题,由“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可判断关键因素是相对高度小。第7题,理解“变异”的含义是本题的关键。图示山顶植被多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矮林、常绿硬叶灌丛等,相对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来说,发生了变异,应该是水分条件变差所致,则错误、正确。第8题,图示沟谷季雨林位于山麓缓坡处,且土壤较深厚,与周边陡坡相比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好,故形成“沟谷季雨林”。答案:6.A7.D8.B9(2020湖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物种生长的范围
13、和生长条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在我国川西、滇西北、藏东南以及北欧、俄罗斯、加拿大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分布。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大量矿物质丰富的原生石头(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为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示意图。注:郁闭植被一般指乔木、灌木等对地面能形成遮蔽的原生态植被。(1)结合材料推断“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2)结合材料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分布纬度较低的原因。(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4)图中“红石滩”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解析:第(1)题,可从气温、
14、自然地理环境、原石表层特征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气温等方面分析。第(3)题,图示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原因可从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温度、湿度、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自然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岩石表层。(2)分布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复杂多样;纬度较低,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3)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西侧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红石滩海拔较低,温度适宜;多河谷,水汽湿度大;地质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人为破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