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课型:新授学习目的: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朴实自然、情真意切的语言及体会作者的情感。知识链接:邓颖超(1904-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幼年丧父,靠母亲杨振德行医或当家庭教师过着清贫的生活。1913年至1920年,先后在北京平民学校、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后在北平师大附小、天津达仁女校任教。她具有聪明、活跃、雄辩、开朗、坦诚和开诚布公的性格。 周
2、恩来(1898年-197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甬()道_鸿()雁_在()所不惜_患()难与共_不屈不挠()_浮想联翩()_3、理清课文线索和层次结构。本文以 为线索,84岁高龄的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 、 、相爱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表现作者与周恩来 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 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 。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部分:第一部分(
3、):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4文章第二段人称由第一段的“他”改为“你”,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5、赏析语句,体会作者朴实自然、情真意切的语言美。(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他不再回来了。(2)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小组朗读课文,可集体朗读,可个人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出作
4、者的感情。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小组共同研讨: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1周恩来为什么爱在海棠树下散步?(用第二段的原话回答)2第三段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一句使用的是_ 的修辞手法。模块四:当堂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棠花(tng) 仿佛(f) 鸿雁(yn) 盛开(shng)B 心潮澎湃(bi) 芬芳(fng)丰硕(shu) 患难(nn)C 艰难险阻(z)厌恶(w)束缚(h) 结婚(hn)D 不屈不
5、挠(ro) 头颅(l)甬道(yng) 流血(xe)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外忧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就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D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语言流畅,文笔质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3.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称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草木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假如让你从上面的几种花推荐一种作为我市的市花,你会选择哪种?写出推荐的理由。 4.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做为中共代表团团长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国民党提出的无理要求一一被周恩来推翻后,一名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叫道:“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来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你知道周总理是怎么说的吗?请填在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