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进化一、不能灵活运用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解题1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某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的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A30%,21%B30%42%C70%21%D70%42%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运用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进行计算。解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因此
2、杂合子的概率是1-55%-15%=30%,故A的基因频率=55%+1/230%=70%,a的基因频率是30%。由于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70%30%=42%,故选D。答案:D 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不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公式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外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
3、变基因频率。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基因频率是某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基因型个体所占的百分比。1从某种群中随机挑选200个个体,测得个体的基因型为AA的有65个,Aa的有110个,aa的有25个。则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A35%B60%C7
4、5%D80%【答案】B【解析】从某种群中随机挑选2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5个,Aa有110个,aa有25个,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65/200100%=32.5%、110/200100%=55%、25/200100%=12.5%,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比例+杂合子比例/2=325%+55%/2=60%。故选B。【点睛】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
5、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2,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2下表为某地区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部分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则该地区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约为A11.3%B17.0%C8.2%D13.0%【答案】A【解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色盲基因的频率=100%。根据题意可知,女性中完全正常占39%(XBXB),携带者占9%(XBXb),
6、患者占2%(XbXb);男性中完全正常占46%(XBY),患者占4%(XbY),可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百分比转化为对应的人数进行计算,因此b基因的基因频率=(9+22+4)(392+92+22+46+4)100%113%。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二、不能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生物进化问题2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两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B种群的变异性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
7、料C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大【错因分析】对突变、基因突变的概念区分不清易出错;对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等知识点掌握不牢,也易出错。【试题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对不定向的基因突变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即种群的变异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使两个种群的松鼠的形态和体色出现差异,C正确;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两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
8、大,D正确。【参考答案】A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不同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3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进化了。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1)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进化了;只要生物进化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范围。只有当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
9、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才能形成新的物种。2距今一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经多次海陆变迁,形成台湾海峡。随着时间推移,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分隔,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鸟类新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变异,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B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的定向改变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体现了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该理论基本观点的正确识记和深入理解是解题的关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选择原材料,地理隔离对变异进行选择淘汰,生殖隔离的形成表明形成了两个新的鸟类物种,
10、A错误;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自然选择对基因的定向选择,B错误;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各类考试常考的考点,需加强对其论点的理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
11、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图中: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是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3比较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7“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100%;X染色体上b基因频率100%。8“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
12、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9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0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11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项目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选择因素自然环境条件人类选择结果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对人类不一定有利满足人类各种需求速度慢快(2)选择
13、对基因频率的影响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体。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性状表现的基因。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12图解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1)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生(2)爆发式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13物种形成的环节及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14、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14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1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
15、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
16、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A、a的频率分别为P(A)、P(a),则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为:P(AA)P(A)2,P(aa)=P(a)2,P(Aa)=2P(A)P(a)。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17、A3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
18、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进化。【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库的含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5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A青霉素对细菌
19、有选择作用B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降低C细菌为了对青霉素产生抗性而变异的结果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答案】A【解析】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由于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病菌和抗药性低的病菌,能生存下来的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出现抗药性强的病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A正确;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变异,C错误;是青霉素选择了细菌,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D错误。6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油菜中,得到转基因油菜,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除草剂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
20、生油菜体内的抗除草剂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除草剂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含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答案】A【解析】转基因油菜的含抗除草剂基因的花粉传播到野生油菜上后,产生的后代体内也含有抗除草剂基因;80%的野生油菜具有抗除草剂基因是转基因油菜中的抗除草剂基因转入野生油菜并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含抗除草剂基因的野生油菜发生了进化,但还不是新的物种;大量使用除草剂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7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
21、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仅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就可形成物种1和物种2【答案】B【解析】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机制。隔离分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非要进行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其具有定向性,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表示生物可遗传变异,生物可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仅仅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
22、差异,当两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相关知识。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一
23、定存在生殖隔离,而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9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可以产生新物种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由一个亲代种群形成的种群1和种群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对种群1和种群2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久而久之,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进而产生生殖隔离,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是生物
24、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B错误;图示说明: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1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的基因会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D经秋水仙素处理之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与原来的二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答案】B【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25、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只是其中一部分,以偏概全,A错误;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导致生物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交流,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1研究发现,某金鱼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与体色有关的等位基因A、a,且A、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一定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改变,一定产
26、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环境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相关知识。在不发生基因突变情况下,1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若a为95%,则A为5%,A错误;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D错误。12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B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为一个种群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
27、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D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种的形成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A正确;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两个种群,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
28、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C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有利性状的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D正确。13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
29、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答案】(1)(2)1/81/4(3)0.011.98%【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画出。(2)因为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XbY(用B、b表示血友病基因)男孩,所以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而大女儿的Xb来自她母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XBXb,那么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的基因型也为XBXb,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
30、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1%99%=1.98%。【名师点睛】学生的薄弱点是伴性遗传中的遗传平衡定律: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且位于X染色体上时(A、a),设p表示XA的基因频率,q表示Xa的基因频率,则:(1)雌性中平衡的基因型频率:p22pqq21。基因型XAXA的频率p2;基因型XAXa的频率2pq;基因型XaXa的频率q2。(2)雄性中平衡的基因型频率:pq1。基因型XAY的频率p;基因型XaY的频率q。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某一年生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1)该植物的A基因频率是
31、 。(2)若该植物种群随机交配一代,其后代中AA的基因频率是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这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种农药)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4)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果蝇与DDT之间存在着 。(5)从实验来分析,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出现与DDT的作用 (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60% (2)36% (3)否 (4)生存斗
32、争 (5)无关【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1)已知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Aa占40%,根据公式可知该植物种群A的基因频率=40%+40%1/2 =60%。(2)若该植物种群随机交配一代,其后代中AA的基因频率为60%60%=36%。(3)该种群植物随机交配,后代中AA占40%+40%1/4=50% ,aa占20%+40%1 /4 =30%,则Aa占1-50%-30%=20%,这时A的基因频率=50%+20%1/2=6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所以生物没有发
33、生进化。(4)家蝇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有的抗性强,有的抗性弱,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用DDT处理后,DDT对家蝇起到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果蝇与DDT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5)选择的结果是使抗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抗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使家蝇的抗性越来越强,体现了选择的定向性;本题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多次重复实验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故抗药性相关基因的出现与DDT的作用无关。15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
34、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3)种群 自然选择
35、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解析】1、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障碍引起的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2、根据种群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判断生物是否发生进化,要判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两种群由于地理隔离
36、使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即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2)开始时,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基因型为Dd的频率为20%,可以计算出D的频率=10%+1/220%=20%,d的频率为80%。第二年,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基因型为Dd的频率为32%,所以D的频率=4%+1/232%=20%,d的频率为80%。由此可见,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