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欣赏音乐李叔同长亭送别送别送别(李叔同词)(李叔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唱一唱走进作者走进作者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城南旧事,这是作者的一部短
2、篇小说集,收入她回忆童年时期在北京生活往事的5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其中的最后一篇。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本文属于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国内的自传体小说有:郁达夫的沉沦、鲁迅的鲁迅自传等等。国外的自传体小说有:外国的有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检查预习检查预习读准字音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骊歌肿胀叮嘱恐惧dnxi xiznlzhng zhngdng zhkng jp挪窝儿nu耻笑ch花圃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快速朗读
3、课文,要求:一、读准字音,理解题目大意;二、理清小说条理,分清段落。初读感知初读感知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初读感知初读感知u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其中的中心人物是?“我”(英子)、爸爸中心人物是:爸爸初读感知初读感知u本文有两条线索相互穿插成文,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线索内容?写眼前写眼前“我我”参加毕业典礼(告别童年)参加毕业典礼(告别童年)忆往事忆往事爸爸对我的爱和影响(告别爸爸)爸爸对我的爱和影响(告别爸爸)初读感知初读感知说明这两条线怎样互相穿插?医院探望眼前探病时的话爸爸爱花的情景意识到衣襟上的夹竹桃礼堂钟声响了,爸爸不能
4、来,不能料理花儿韩主任讲话,我们唱骊歌韩主任讲话,我们唱骊歌爸爸要她闯练,叫她到银行汇款给日本的陈叔叔六年前赖床受罚回忆自己已经长大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按照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以及英子参加毕业典礼的前后过程,将课文分成几部分?三部分一、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二、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三、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深入探究深入探究(一)阅读(一)阅读(一)阅读“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前”l 这一部分哪几段是写眼前?哪几段是忆往事?从记叙的顺序说,忆
5、往事部分属于哪一种顺序?12是写眼前330是忆往事忆往事部分属:插叙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满,从而深化作品的主题。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朗读312段,思考: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暗示着什么?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朗读312段,思考:爸爸的“遗嘱”告诉她爸爸不在身边,要担起人生、家庭的责任,勇敢面对生活当中的困境,做一个真正的、独立的、长大的人。实际含义?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朗读1330段,思考:l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
6、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l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是不是说明爸爸脾气粗暴,不懂得爱自己的女儿?不,这其实是表现了爸爸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的责任心:不纵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养成按时上学,对自己学业负责的态度。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朗读1330段,思考:哪儿体现爸爸严厉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关爱孩子的心?还有哪些地方同样也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暗示了些什么?爸爸为什么要那样严厉,直接并更多的表现他的父爱不是更好吗?找一找找一找深入探究深入探究哪句话表明英子理
7、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这是一种“严厉的爱”,并把理解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朗读1330段,思考: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 栏校门的学生之一。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朗读29段,说说作者安排这一段的作用何在?朗读1330段,思考:这样写既具体又真切地反映了“早到学校”这件事给“我”带来了乐趣和信心,暗示了父亲的教育对我发挥了很大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突出人物形象、升华主题的作用。深入探究深入探究(二)阅读(二)阅读(二)阅读“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中”l 课文标志着由第一部分的“插叙”回到“顺叙”的转折点是哪些内容?30 啊!这样的早晨,
8、一年年都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31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前半句承上,是对插叙内容的总结;后一句半启下,接着写毕业典礼,过渡极其自然,给人感觉没有痕迹。“这样的早晨”指的是?深入探究深入探究朗读朗读31523152,思考:,思考: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暗示了什么?妈妈把眼睛都哭红肿了,为什么不向女儿诉说原因呢?妈妈的这一举动类似于哪一篇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暗示爸爸病危她不说,是怕耽误了女儿参加毕业典礼,耽误她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这是一种强忍着悲痛之下的深深关爱;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形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深入探
9、究深入探究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的原因是什么?英子又为什么怕“长大”呢?喜欢害怕将会没有长辈那些许许多多的管束,并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将会平等的参与成人世界的各种活动,而不会受到别人的限制。“长大”之后,再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要担当起许多“大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12岁的小孩子,英子对此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深入探究深入探究l 爸爸让英子去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意图是什么?是让她“闯练闯练”,尽快“长大”。这也是一种父亲对她的教育,反映父亲对她身心健康发展的关心和培养。深入探究深入探究l 课文中“要我
10、做大人”的都有谁?想一想,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吗?这一切暗示了一些什么?韩老师、宋妈、兰姨娘、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爸爸;其实还有: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整个社会都这样希望;“长大”是一件由不得自己决定的事情、是一件有时候没有准备也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是一件众望所归、社会要求完成的事情。深入探究深入探究(三)阅读(三)阅读(三)阅读“毕业典礼后毕业典礼后毕业典礼后”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 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英子为什么要催着自己“快回家去”?请尽可能多的阐述原因。可能是回家让爸爸妈妈看自己“红丝带子系着的”小学毕业文凭;可能是向他们汇报毕业
11、典礼上的“风光”;可能是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长大”;也可能意识到爸爸有什么不祥深入探究深入探究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 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情景预示着什么?表面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好好照顾儿女、收拾花朵实际暗示了一直照顾花儿的爸爸的辞世,借花朵的垂落表现人物内心潜意识的惋惜和悲伤。深入探究深入探究英子意识到爸爸的辞世,没有号啕大哭,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为什么?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像“大人”一样担当起责任和义务。深入探究深入探究“瘦鸡妹妹还在抢
12、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 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反衬反衬手法手法反映自己已经已经“长大”,需要担当起家庭责任,不再是小孩子了。弟弟妹妹的幼稚不懂事自己在兄妹当中的长者形象赏析人物赏析人物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关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也热爱着生活,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合作归纳合作归纳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内容,说说有什么作用。l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l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摘下一
13、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l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l 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归纳探究归纳探究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以及深深眷念之情。拓展迁移拓展迁移“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了解“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 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或几个与中心事
14、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的一种叙述方法。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了解“插叙”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A、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部分。爸爸的花儿落 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B、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C、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来引入插叙部分。例如羚羊木雕一文,就是用了“上幼儿园的时候”、“上星期一次体育课”引出了下文的联想。升华总结升华总结主人公英子带着悲哀告别了童年,但此时的她已经长大了,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告别童年时,你将会发现,终将有一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而你已不再是小孩子”,你也会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怀、一些爱,你也将会去独自面对很多挑战和挫折,而此时你们应当如何去做呢?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回家帮父亲做力所能及的事2、学唱父亲这首歌3、给父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父亲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