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1518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二人教版 涉江采芙蓉.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十九首1.读顺畅,通大意;2.找诗眼,抓主旨;3.依景情,析手法;4.找意象,品意境。1.读顺畅,通大意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香草。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2.找诗眼,抓主旨;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诗眼”是“忧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有什么作用?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

2、。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2.找诗眼,抓主旨;1、游子思乡怀人。2、女子思夫怀远。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

3、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3.依景情,析手法欣赏诗中的两幅图画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一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画面二(想象 虚写)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女子所想虚写(

4、从对方写起)3.依景情,析手法;v“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虚写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v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v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5、,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v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3.依景情,析手法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白描4.找意象,品意境。下面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特点:品质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庄重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以荷花喻美好纯洁的女子。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6、。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达一种纯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结语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