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080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练习: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排除A项;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排除B项,办教育不是根本目的,为国家建设服务才是最终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

2、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3下图所反映的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

3、期科学教育状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C彻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知识差距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解析】图片中的时间“1969年”,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95年中国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扩大,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知识差距仍然很大,故C项错误;图片内容反映出“文革”阶级斗争对教育事业的冲击,故D项正确。【答案】D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

4、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是指()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19701976年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恢复高考制度。【答案】B5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教育提升国民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以教育为本,把

5、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典型的“科教兴国”思想,所以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6(2015安徽学业水平测试)导致下图中曲线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1640039】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希望工程”的启动“211工程”计划的实施国家教育投入的加大ABC D【解析】图中的曲线是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文盲率,文盲下降是加强基础教育的结果。都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211工程”计划是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不是导致文盲下降的原因。【答案】B能力提升7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6、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A长期 “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缺乏连续性【解析】1949年及1985年的教育方针并不冒进,故A项错误;1949年的教育方针是服务于当时革命形势及国家建设,1958年政治方面存在“左”倾错误,经济领域进行“大跃进”,故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

7、85年改革开放,故教育面向世界及未来,体现每个时代的不同特征,故B项正确;三个阶段教育方针中并未凸显“以人为本”的思想,故C项错误;尽管不同时代教育方针有所不同但具有连续性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故D项错误。【答案】B8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解析】A项是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育立法的信息,故C项错误;

8、材料不仅反映高等教育,还有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故D项错误。【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材料二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

9、际行动。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今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1998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发展教育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3)根据材料三,分析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此,教育应该做出怎样的改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注意现代化对教育的作用。第(2)

10、问应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第(3)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改革措施应联系教材内容回答。【答案】(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是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不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智力保障;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离开经济发展谈教育发展是一句空话。(2)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国际上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3)存在的问题: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改革:国家必须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 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两汉太学的初兴材料二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索富国强兵之路。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

12、时引进西方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张雪蓉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建设材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教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目的来回答即可;依据材料二中“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时引进西方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先进管

13、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培养、传播西学以及教育近代化”的角度阐述第三小问。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的柱状图,从1949年、1978年以及2008年三个时间段围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来概括;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教育方针以及战略思想的提出、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的促进以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 成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崇儒学教育,以加强思想大一统。影响: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军事、翻译方面的人才;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传播了西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