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皇权不断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皇权不断加强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大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结果造成诸侯权重,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七国之乱与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堂设问 汉武帝即位后为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 酎金夺爵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中央特派,监察地方,位卑权重 推恩分化,削弱王国 剥夺列侯爵位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与后周世宗改革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堂设问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宋太祖赵匡胤 兵、权、钱 第
3、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收精兵 杯酒释兵权(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 削实权 中央: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军政枢密院 制钱谷:财赋运京师(转运使)(集中军权)(集中政权)地方:州郡属中央,文臣任知州,设通判监督(集中财权)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利: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地方与中央争权的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造成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皇权不断加强第3课 中央集
4、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朱元璋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明祖训丞相制度的废除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皇 帝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亲自掌管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始设位低权轻 明成祖始设位高权重 内 阁 明初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 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刑部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 期 名 称 职 权 地 位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
5、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设立 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官署 明中期以后 可以“票拟”更加重要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康熙御笔票拟与批红票拟就是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皇帝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皇 帝 军机处 内阁 日常事务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军国大计重大案件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 行事快捷 提高效率 清朝的中枢权力体系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
6、方分权的斗争1、秦:三公九卿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二府三司制5、元:一省制6、明:废丞相、设内阁 7、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2、汉:中外朝制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小结:中枢权力体系变更的实质皇权与相权的争夺 地方政制体系变更的实质中央集权的结果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积极作用: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消极作用:1、皇帝个人专断,易出现失误;2、官僚机构膨胀,贪腐盛行;3、绝对君主专制,唯上是从,官场因循守旧。4、阻碍了资本主
7、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5、缺乏民主思想,影响中国2000年。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专制,权力高度集中。(2)中央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3)制度建设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等特点。(4)人治高于法治,法律只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5)以带有神学色彩的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解析与探究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
8、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大祖语材料中各朝统治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自我测评返 回 返 回 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3.根据本课的内容,简要的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1、
9、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是其的继续和扩大。根本原因是封建割据的分散性。2、相同点: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不同点:汉武帝在中央设立中朝,地方削弱王国和设立刺史宋太祖在中央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在地方将精兵、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刘邦所封的同姓诸侯王的封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诸侯王占据了全国大片土地,几乎“分天下半”(史记吴王濞列传,这里指占王国天下的一半)。当时全国大约有五十四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三十九个郡。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十五个郡了。从人口数量比较,中央直接统辖的地区与诸侯王国地区
10、的人口比为5.29:10。林剑鸣秦汉史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诸侯王年表序高帝(刘邦)刑(杀)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汉高祖刘邦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于天子”。治安策贾谊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景帝刘启太尉周亚夫七国之乱与景帝平叛景帝决心平叛,命太尉周亚夫和
11、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叛乱。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与杨贵妃白居易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范阳(北京)长安郭子仪李光弼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藩镇)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李怀仙传今
12、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资治通鉴卷282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 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后周世宗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周)世宗志在四方,常恐运祚速而功业不就,以王朴精究术数,一旦从容问之曰:“朕当得几年?”对曰:“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13、,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皇帝内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吏 户 礼 兵 刑工全国军队明朝中央体制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洪武十三年之后,朱元璋曾经作了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请问:这则材料朱元璋的烦心事是什么?后来是怎么解决的?设立殿阁大学士丞相制度的废除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 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 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 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 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