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2百余年间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特点(1)反侵略反封建相结合。有时以反侵略为主,有时以反封建为主,但这“两反”总是相结合的。(2)中国人民的敌人内外勾结,异常强大、凶残,尤其是日本法西斯主义。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五性”: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曲折性和连续性。(3)反抗斗争的潜能巨大,爱国的凝聚力强,革命动力深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核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民是主力军。(4)抗争的方式多种多样。人民武装的革命战争起决定性作用。(5)是相关历史时期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有
2、机组成部分,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典型。(6)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创建了人民的新中国,清除了列强的侵华势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能够救亡图存、自立自强,能够打败任何一个妄想灭亡中国的帝国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4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演变原因、结果或影响(三)中外关联120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异同点史学前沿百家争鸣1史学前沿(1)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中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2
3、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兴起,并成为热点,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在“文化热”“社会热”中,出现贬抑政治史的现象,甚至有人主张取代政治史。历史学家白寿彝认为: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2)微观研究还是综合研究问题。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但也有学者认为,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也难以做综合的
4、研究。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2对鸦片战争经济因素的研究目前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因素的研究成果还较少,由于史料的缺乏和中外研究的角度不一致,因此结论也有所差异。有些意见偏重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和近代化、全球化的要求;有些意见偏重于中国封建经济体系的停滞落后,但是对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所引起的清政府货币体系失衡和鸦片的催化剂作用,大部分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3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1)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
5、。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2)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种,义战说。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久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致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第二种,防卫说。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辩解
6、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海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预谋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那么,早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作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第三种,两重性说。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4五四精神的研究对于“五四”精神的研究一直是史
7、学界关注的热点,基本上是围绕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理性、自由、追求、探索等方面展开的,集中研究和阐释了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创新精神等。(1)对于“五四”精神的解读虽然论者各有所见,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灵魂。有学者从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意义与影响等多角度阐发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性质。也有学者分析了爱国主义是民主、科学、思想解放等精神的源泉。他们认为五四运动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五四”精神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不断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是一种为国家兴旺而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精神,是一种为祖国繁荣而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精神。还有学者指出,这种爱国主义今天仍然应当成为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推进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2)对于“五四”精神的研究,也有新的解读。例如,杨光斗认为,“五四”精神是指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整个时期,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精神;高力克则提出,多元主义是“五四”精神最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它标志着启蒙时代开放的心灵和自由的思想。-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