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家的搜狗都敲不出我的名字我喜欢坐公共汽车,尤其喜欢站在车厢里竖着耳朵,听旁边的人说话。那天我坐468回家,听见一北京大姑娘在手机里数落她男朋友。姑娘一口地道的京腔儿,嗓音嘎嘣儿脆,特别好听。数落的内容无非是她男朋友不求上进什么的,说了半天,那边儿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以后都听你的还不行吗?”姑娘声音陡然抬高了八度:“我说给你听,你听得进去吗?你耳朵有那带宽吗?”当时我噗嗤一声就乐出声来了,姑娘瞪了我一眼,继续数落。还有一次,也是坐公车。一男生拍着膝盖,跟他的同伴感慨说:“分手以后,我就再也打不通她电话了,爱情已经不在服务区了啊。”半车人听见,都憋红了脸,乐也不是,不乐也不是。当时我就特别感慨
2、,人民群众的语言真是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以前我总觉得歇后语、俗语、俏皮话这种东西,都是古老相传的旧日传统。比如以“俗话说”开头的句子,给人的感觉往往都是一位老大爷叼着旱烟讲那过去的事情。实际上这些话应该都是最鲜活最富活力的语言,紧紧地贴着当下特征。什么时代,就会有什么时代的俗语。所以在这个时代出现一些和流行元素相关的俗语,再正常不过。电脑和手机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极为频繁,相关术语必然会逐渐渗透进各种形容词里,成为口语的一部分。我有了这个意识以后,刻意去留意周围人的交谈,发现这个趋势影响之大,比想象中还要大。比如说我在公司里,最经常听到的一句俗语,叫做“打飞的”。从这句俗语里,咱们
3、能明显感觉到时代烙印的存在。这个词的出现,必须有三个前提:一是的士出租车的普及;二是民航的普及;三是商业非常发达,对效率要求极高。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这句俗语才会出现。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们公司的楼梯是螺旋状的。一同事气喘吁吁地爬到一半,停住脚步,开始喘息。我问他怎么了,他尴尬地笑笑:“网速不够,得缓冲一会儿。”不用问,如果没有宽带的发展和各种视频网站,这句俏皮话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结尾,按照惯例,我应该讲一个小故事。那是一天早上,我去包子摊买早点,正看到一个姑娘在煎饼摊前对着手机大吼别问我为什么总能碰到姑娘,这就是命“别解释了,你早把我忘了,连你家的搜狗拼音都敲不出我名字了!”我一听之下,觉得妙不可言,这真是一个关于遗忘的绝妙表述。现在的拼音输入法,有一个记忆功能。如果你经常敲一个词组,它会自动记住,以后你只需敲词组的首字母,词组就会自动出现。这个名字,估计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属于两个人之间的小昵称。现在连输入法都敲不出这个昵称,那一定是很久不用了,这岂不是最彻底的遗忘?比什么“雷雨夜哭泣”,“空白日记本”,“摔烂的吉他”都要彻底。我啧啧赞叹了一番,心想这俗语的运用真是鲜活生动,然后上了班车,忽然之间想到一个细节,顿时悚然:她是怎么知道男方输入法敲不出自己名字的?细思恐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