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讲述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等概况,从而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征。【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通过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
2、,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实证宋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盛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1.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2.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3、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反映了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场景,右图是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罐,反映了元朝制瓷业的发展。大家思考一下,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哪些其他经济发展表现?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讲授新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发展有何表现?自主学习(1)粮食作物: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
4、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地区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有何表现?自主学习(1)制瓷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
5、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材料情境材料情境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一首有序的石炭诗,描述当时煤的使用情况: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湿薪半束抱衾,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万车。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苖一发浩无际,万人鼔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
6、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苏轼诗集卷17商业和城市的繁荣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商业发展的表现如何?自主学习(1)基层市场: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2)货币流通: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图片情境自主学习(3)海外贸易:海外贸
7、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图片情境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城市发展的概况如何?自主学习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图片情境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和表现?自主学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8、。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合作探究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东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9、(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元朝大运河与海运的基本状况如何?自主学习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图片情境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当时南方经济发展如何带动科举和文化的发展?自主学习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视频情境播放视频经济重心南移的影
10、响。社会的变化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宋代时期士族阶层如何变化?科举制如何完善?自主学习1、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2、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宋代社会人身依附关系有何变化?自主学习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度有何变化?自主学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松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图片情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