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榕江县民族中学罗铃龙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曰:?荀子1、了解荀子的相关知识,并掌握 文中常用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特殊句式。2、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学习目标:劝 学劝勉学习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
2、移了。走近大师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
3、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
4、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 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 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本文是原文前几段 的节录。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须臾()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蟮()螯()zhngruyyugo plcn xngyqjxngjiokuq j nqilugushno检查课文串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
5、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使弯曲,“輮”通“煣”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曲:弯度 规:测圆之器 介宾结构代指“青”表示转折协调音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可是比蓝草深。冰,水凝结成它,可是比水寒冷。读书人,是由没有文化的人变成的,但是学习后,就比学习前层次高。可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虽有槁暴
6、,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即使 有:通“又”槁暴:槁,枯。暴,通“曝”,晒。挺:直 然:这样 受绳:经墨线量过。金: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词,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通“智”,智慧。16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圆规。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是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学习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了这一过程,人性得到改变,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学习的 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冰
7、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提高改变(5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须臾:片刻。跂:提起脚后跟。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明显,显著。表修饰的表修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利用。舆:车。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 致:达到。能水:指游水。水,动词。绝:渡。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表“转折”学习的作用(5喻)弥补不足 跂而望 不
8、如登高 结论:善假于物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渊:深水。德:品德。得:获得。表“承接”语气词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有以:有用来的(办法)。骐骥:骏马。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
9、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锲:刻。镂:雕刻。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上、下:名作状 用:以,因为。一:数作形,专一 跪:蟹的脚。螯:蟹钳。躁:浮躁,不专心。表“假设”表“并列”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0喻 专心2喻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积累 4喻 坚持4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结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文言知识积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1、通假字古今异义(古/今)1.劝学(勉励/规劝、劝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3.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4.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5.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6.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7.虽有槁暴(即使/虽然)8.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9.劝学(勉励/规劝、劝戒)10.而绝江河(渡/断绝)11.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舆马者,非
11、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輮以为轮(輮:使弯曲)词类活用文言虚词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从 比 引进动作对象,不译,或向 到 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对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吾尝终日而思矣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顺承连词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兼词,从这里兼词,不译,或由此兼词
12、,于何代词,代这件事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兼词,从那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特殊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获取渊博的知识,达到“神明自得”的地步。B.“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好坏的决定的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C.在学习上尽管主、客观条件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就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D.文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从正面证明应有的态度和方法。D2、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运用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取之于蓝 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C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属于什么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 B.定语后置 C.判断句式 D.定语前置 C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稿暴,不复挺者 C.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答案:D4、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