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丹青圣手绘华都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审美鉴赏目标:通过设计分镜头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本,鉴赏本词中所运用的“点染、铺叙”手法。2.语言运用目标:能够运用“点染、铺叙”的手法仿写望海潮中的相关语句。3.思维训练目标:通过设计分镜头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本,鉴赏本词中所运用的“点染、铺叙”手法。【教学难点】鉴赏本词写景的语言、手法,运用“点染、铺叙”的手法仿写相关语句。【学情分析】高二级的学生已经在高一阶段对古典诗词有了一些认知并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方法,对一些重要诗人词人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诗歌的
2、深入解读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欠缺解读诗歌需要的想象力,还有就是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并不高涨,因此在高二阶段的古典诗歌学习中,我们将采用更加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诗歌及作者有更深入更丰富的了解。【教学内容分析】望海潮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投赠词,词中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本词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整首词用点染和铺叙的手法,将一幅幅或清丽或壮阔或和乐的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笔者认为领略词的意境美、赏析柳永点染铺叙的手法是本词教学的重点。 因为在本词中柳永对杭州的自然美景、市民的富庶和乐的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的描摩,
3、所以我们可以将望海潮看作是宋代时期杭州的宣传片的脚本,然后让学生化身为导演,分成小组,根据脚本内容,用设计分镜头的形式拍摄杭州的宣传片。【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魅力,尤其是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更是让人心生向往,假如你所在的城市要拍一部宣传片,要你来写脚本,该如何写呢,北宋大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已经教给了我们写法,我们来学习一下。二、鉴赏文本1如果你是导演,请你以望海潮为脚本设计分镜头来为宋代柳永眼中的杭州拍摄宣传片。设计目标:通过该任务完成对词中自然美景、人文美景等的分类概括,了解词中角度的转换,学习鉴赏点染铺叙的手法。提供思路:景别 拍摄意图 注意: 主要思考怎么拍
4、及拍出什么效果镜头脚本景别(全景、中景、远景、近景、特写)意图(预期效果)镜头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镜头二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镜头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四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镜头五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镜头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2.思考:如果把我们拍的分镜头连缀起来,根据脚本会拍出一个怎样的杭州?我们是如何拍出杭州的这些特点的呢?设计目标:明确点染、铺叙的手法三、学以致用1、运用望海潮中学到的点染手法,结合课前热身作业,仿写望海潮前三个镜头中的其中一个,作为拍摄广州宣传片的脚本。四、拓展提升请思考下面这首写杭州的词与望海潮有
5、什么不同?(写作手法、画面内容 )设计目标:明确柳永词对词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忆江南 其一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五、课后作业1、在课堂仿写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广州颂”活动写作,以“广州”为对象,以“望海潮”为词牌填词一首。2、阅读八声甘州、风归云等柳永词作及叶嘉莹相关论著,进一步探究柳永词的成就。【教学资源】 粤教版选修一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PPT【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每个小组根据词的原文拍分镜头的形式,并把自己的拍摄方法、拍摄效果在课堂上分享出来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
6、读,将词中描绘杭州自然及人事生活的各个画面转化为宣传片视频镜头,并用形象的语言阐述出来,在这个过程里面落实了词中的关键词句的赏析,并且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词中的意象进行细致精准的的描述,从而创造性地再现词中的意境,感受词里面蕴含的情感与意蕴。在整个“拍摄宣传片分镜头”过程里面,学生都沉浸在创作和分享的喜悦中。由于本课强调拍摄时要扣紧文本,学生都能对词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探讨分析,对每个画面都有特点的概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梳理拍摄的各个镜头,学生即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柳永从多个方面、细致展示杭州的写法,这时引出点染、铺叙的概念,顺理成章,学生对这两种手法的认识是深刻的。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运用点
7、染铺叙的手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运用这两种手法仿写望海潮 中的语句来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广州的城市宣传片写脚本的环节,当然在课前就布置了学生做好了广州的自然、人文景点信息的收集的工作,增强他们参与的热情,降低仿写的难度。在课堂上,老师出了点染手法中的“点”的部分,由学生完成“染”的部分。学生由于课前做足准备并且通过拍摄分镜头对文本语言有了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基本上能够用到词中的写景的相关技巧、手法很好地完成仿写。 这种尝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无论对词的内容、语言、手法、意境还是词人的情感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建构等能力,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四个维度的语文素养的要求,所以这种尝试是比较成功的。-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