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936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8近代中国的嬗变 微专题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点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项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发展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续表)项目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概况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族资本的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帝国主义在一战后卷土重来

2、,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考点2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3、;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4.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信、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冷考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2017全国文综,281.(2017全国文综,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

4、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对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从材料中信息“1897年”可推断材料中的现象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A项错误。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趋向衰落,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C项错误。答案D2.(2019海南单科,8)1897

5、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解析军事工厂转移到内地会增加运输成本,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时期将沿海工业内迁主要是为了加强国防安全,故C项正确;仅将军事工厂迁到内地不能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答案C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审题时忽略时间信息,同

6、时对主干知识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理解不准确准确分析因果关系。一般而言,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这一点在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甲午战争的一个重大后果就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矿设厂,即资本输出。此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使中国近代实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出现了“实业救国”的热潮。题干所述就是此种现象,这与政府的政策构成直接关联2对近代前期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探索与抗争的特征理解不够。如本题对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峻的形势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联系不够注意分析主旨的角度。政府做出某项决定或实行某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当然是巩固统治或者实现自

7、身利益最大化,选择时应注意鉴别与此最接近的选项。可以结合教材所学关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史实、目的,进行知识迁移解答本题。本题易错选D项,多从经济、区域发展角度分析,忽略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防安全才是重中之重中国近代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典型例题】(2019广东二模)下表反映了

8、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据此表可推知,当时()。时间吨银两每吨银两1913年125 3039 575 88676.421914年121 0879 279 65976.641915年82 8188 601 684103.861916年94 37214 011 269148.471917年80 27612 566 977156.55(续表)时间吨银两每吨银两1918年92 51918 130 957195.97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整理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解析据材料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下降而所费银两上升可知,一战给中国机械制造业造成了瓶颈,故选D项;从材料中进口金属原料每吨银两的价格可知中国对金属原料的需求并没有下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并不能说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国进口金属原料的数据,无法确定贸易逆差,排除C项。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